陳天林
摘 要:我國人口眾多,森林覆蓋率又相對較低,人平均占森林面積已經完全與國家相關標準呈現不符的事實。加強森林資源的保護,既能夠促進經濟市場更穩定發展,又能促進生態環境平衡發展。文章對森林保護與管理技術對促進林業發展、改善氣候的作用意義進行分析,同時分析了當前環境下森林保護與管理技術中存在的管理體制不嚴謹、責任不明確、激勵制度不完善等問題,并對如何改善當前環境下的森林保護與管理技術進行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生態環境;森林保護;管理技術;重要意義;問題;措施
當前環境下,森林資源的保護力度不夠強大,管理技術與措施也不夠完善,人們對森林保護與管理的意識又比較淡薄,因而,森林資源不斷被肆意砍伐,遭受到破壞,影響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平衡發展受到威脅,加大自然災害發生幾率。針對環境保護、林業建設方面研究,意識到森林保護與管理的重要意義,解決當前森林保護與管理中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技術是當前環境下我國相關部門必須重視與完成的責任。
1 我國森林保護和管理的重要意義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蓬起,在各種行業追求快速發展的同時,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明顯出現淡薄,很多城市環境受到破壞,林地被占用、樹木被砍伐,并且概況逐漸呈嚴重化發展,因此,我國森林資源覆蓋面積正在逐漸縮小,環境受到影響,空氣質量越來越差,霧霾籠罩的時間越來越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加強我國森林保護和管理對改善當前林業發展、人們生活、環境保護、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態平衡有著重要的意義。
1.1 對挖掘林業發展有著一定的作用
我國對林業建設事業的重視越來越高,而要想順利實現林業建設,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建林目標與建林方案,其次要加強森林保護與管理的重視,最后落地實施森林保護與管理行為,而更重要的一點就是加強植樹造林以及樹木撫育等工作,保證質量與效率。就目前我國林業建設發展來說,要想獲得足夠的建林用地,就要做好退耕還林,但這一要求的實現難度比較大,人們對耕地的重視遠遠超出造林的重視,所以要想單靠擴大林地面積實現擴林建設恐怕很難實現。此種情形下,則需要森林保護、撫育和管理,并加大林業建設重要意義的知識教育與傳播,挖掘林業發展可行性,為林業建設與開拓創造良好的前景條件,進而才能為森林質量以及生產提供先決條件基礎。
1.2 是推動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可持續發展是林業建設的主要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手段促進發展,這是當前環境下對林業建設的要求,科學發展觀已經成為適應新時期發展的必備觀念,在森林保護與管理中,融入科學發展觀也是必然的,而在有效的保護與管理下,林業建設也就會得到了能夠可持續發展的助推力量。因此,我國在林業建設方面要全面轉變思想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適時代發展的建設理念,改善傳統、落后、粗放的保護措施與管理方式,促進林業經營效益增長、管理水平增長、樹木質量提升。提高森林保護能力、完善森林管理技術對促進林業建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3 對改善生態、氣候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工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伴隨工業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在日益增長,對我國的空氣質量帶來嚴重影響。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成為當前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樹木在成長過程中對二氧化碳有很強的吸附能力,可以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人們針對這一優點,提出加大林業建設的要求,同時也有利于森林資源的補充,為建材、家具制造等生產行業提供充足的可利用資源。加強森林保護和管理技術對林業建設發展來說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在林業健康發展下,才能夠保護森林資源自然成長,才能促進大量的樹木在光合作用下發揮凈化空氣的作用,應對全球變暖的局面,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還人們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2 森林保護和管理中存在的幾個主要問題
2.1 森林管理體制不嚴謹、責任不明確
森林資源是維護生態平衡發展的基本保障,對我國眾多生產行業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更是推動國民經濟、環境健康發展的有利條件。而在當前環境下,我國森林保護和管理技術中存在的最大不足就是管理體制不夠嚴謹,各管理部門之間缺少相互協調與溝通,特別是森林資源管理中所涉及到的部門有比較多,如:農業、旅游業、林業等,若是管理體制不夠統一化,就會出現管理權限不清楚、協調機制無效用,各部門之間雖然有競爭,但都只是為了各自管理權利的壯大,從精神上滿足個人需求,而并不是真正為森林資源管理著想,最終導致管理人員對責任的承擔能力相對較差,一旦出現問題,推卸責任現象常見,最終導致森林保護與管理不到位,不合理。
2.2 管理形式過于傳統化,激勵機制不完善
我國林業建設雖然規模正在不斷擴大,人們對林業建設也給予支持,但是在實際森林資源管理中,其保護措施、管理技術仍比較過于傳統化,大部分地區的森林管理形式仍是采用比較陳舊的計劃經濟模式,是以林區統一計劃、等級式管理為主要管理手段,呈現于高度集權、組織管理的發展趨勢,這使得成本投入與生產銷售并不對等,經營結果并不樂觀。同時森林管理中對激勵機制的制定也不夠重視,甚至存在不合理的情況,重罰輕獎的管理形式,使得管理人員對工作的態度不夠積極,對專業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也不夠強,導致管理人才嚴重缺失,對森林管理水平的提升非常不利,更是缺少對管理效率、管理方法、管理模式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的研究,進而要想快速提升森林保護和森林管理技術就要對管理形式、制度等方面重新考慮與分析。
3 改善當前環境下森林保護和管理技術的主要途徑
3.1 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森林保護意識
良好的管理效果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被有效實施的基礎上,森林資源管理也不例外,尤其是在當前環境下,社會、經濟以及人們生活、文化等水平都在提升,對森林資源的重要性也有了新的認識,并將森林資源作為我們日常生活中、行業生產中、林業建設中重點保護與管理的對象,更要注重管理制度的制定與完善,對各部門進行統一有效的管理,創建各部門之間的利益協調制度,使森林管理變得有序順暢,讓各部門的管理人員明確分工,權責分明,對森林進行有效的管理和保護。
3.2 改進工作方法,推動科學管理林地
針對于我國目前森林保護和管理方法較為單一,所以要改進管理的工作方法,使工作方法更為科學、先進。森林保護和管理工作內容豐富且比較復雜,因此在工作時,要認真分析,分清事情輕重,科學的解決問題。積極推動森林保護和管理制度,使林業管理變得更加科學和有效,不僅可以提高森林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極大的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3.3 實施科學育林,依法治林
新形勢下的森林保護和管理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經營理念來實施,基于這個理念,要提高森林撫育經營技術,加大對其的經濟投人和研究,提高森林的蓄積力。對整個森林資源進行經營規劃,統籌管理,并且要對森林每年的增長要提供精確的增長數據,建立有效的監測機構,有利于科學系統的對森林資源進行管理,提高林地的生產力,增加林地的產量。同時要建立森林信息管理系統,使森林資源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的效率。以及在林權管理上,要深人研究國家有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要始終做到依法治林。
參考文獻
[1]李強.護林防火技術在森林資源管理及保護中的應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6(27).
[2]趙忠強.切實加強森林資源保護管理措施的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20).
[3]萬正林.研究可持續發展下的森林資源保護與管理——以西雙版納勐侖自然保護區為例[J].林業科技情報,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