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順
摘 要: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的生活也離不開肉類,豬類養殖更加科學合理,為人們提供著豐富的豬肉及制品,人們健康飲食意識的增強,使豬養殖與制品供應成為各級政府和人們討論的熱門話題,豬養殖情況的好壞直接帶動區域特價指標,影響到物價穩定和社會和諧。要想科學養殖,為人們提供健康飲食,則需要在豬疾病控制上下功夫,確保養殖安全,保證肉類品質。文章主要通過對養豬生產發展重要因素、疾病防控、豬病流行主要特點進行系統分析,進一步提出防控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豬病養殖;流行特點;防控措施
1 豬病發生與流行的主導因素
隨著養豬規模的不斷擴大,豬病呈現多發性的特點,導致豬病出現了多發、高發、高死亡的現象,這種情況下,就會大大挫傷養豬人養豬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分析,我們看到,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影響因素如下:
1.1 技術含量低
為了追求規模化、經濟化,養殖戶就會大規模擴大生產,在基本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盲目擴展養殖規模,已經成為當前養豬發展的一種大趨勢,擴大的規模與現有的技術不成比例,出現了養殖速度過快和設施、技術、人員素質落后的矛盾,一些基本條件都跟不上擴大的速度,往往會導致出現病情無法控制,使一些才剛剛發展起來的中、小豬場成了高發病、高死亡的重點地區,控制不力,則會出現大范圍的蔓延,使周邊區域全部感染,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1.2 疫情不報
豬病發生后,一些養殖戶并沒有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不能有效進行控制,導致豬病大范圍的擴散,對那些已經感染疫情而對死豬到處亂丟、屠宰后出賣的,也會導致疫情向周邊地區的擴散蔓延,結果往往是顧此失彼,不但重大疫病沒有控制好,相反像豬瘟、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新老疫病卻不斷增加,使疫情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造成更多的死亡。
1.3 管理缺位
在養殖管理上不能科學管理,豬的生長環境不好,出現了環境嚴重污染,使病原微生物快速生長與傳播,豬飼料配置不合理,特別是一些沒有消毒處理的、滅菌處理的餐具,往往會導致病源產生,一些養殖戶為了降低成本,還回收一些餐飲下腳料,以此喂豬增加營養,但往往卻沒有達到效果,致使城郊養豬區域成為豬病高發區。養殖戶沒有一定的科學知識儲備,缺乏主導技術,自由化養殖較多,沒有科學的指導,按市場化自由式代替了嚴肅的科學,使一些新技術與動物本性相違背,致使豬的體質下降,免疫力下降,錯過了最佳治愈期。
2 豬病的主要特點
豬病已經不僅僅是單病種了,更多的是復雜病癥,呈現了由一種病情向多種病情過渡的情況,形成了多病種混合感染或繼發感染。
2.1 癥狀典型的少了,非典型的多了
當前,豬病出現了非典型性特征,一些病原宿主范圍與致病范圍在不斷擴大,如豬感染禽流感、新城疫、牛病毒性腹瀉病毒等的發生,使診斷上容易出現誤判,導致最好的時期錯過了,延誤最佳治療時間,致使死亡率不斷增加。
2.2 不被重視的疾病成為主流
隨著豬的飼養方式、飼養環境改變,過去一些不被看好的病已經成為主流了,導致更多的危害發生,可以說,目前已經呈現了危害變得越來越嚴重的局面,比如傳染性胸膜肺炎、副豬嗜血桿菌病、增生性腸炎、附紅細胞體病、弓形蟲病、小袋纖毛蟲病、肺炎雙球菌病、熱射病等的發生,則成為當前的主要病情。
2.3 老病日趨嚴重,新病迅速蔓延
對一些老病,防控不力,對一些新出現的病情又沒有治療方法,導致了老病越來越嚴重,新病不能正確治療的情況,一些新病病原不斷出現性質變異,毒力與致病力全面增強,比如藍耳病病毒經常會出現高頻率變異,使毒力增強,無法快速救治。
2.4 綜合性病情越來越多
豬病呈現綜合特征,特別是出現了免疫抑制性疾病,這種病情嚴重打擊了養殖戶信心,病情危害嚴重,因為疫病病原可以直接侵害并損傷豬免疫器官,導致免疫系統能力下降,致使豬產生免疫耐受、免疫麻痹與免疫不全的現象,同時使用接種疫苗時也會產生免疫不應答,沒有治療效果,直接導致綜合性病情的出現,比如繁殖障礙綜合癥、呼吸障礙綜合癥、腹瀉障礙綜合癥等綜合癥。
2.5 疫苗副作用不斷出現
對一些養殖戶來說,遇到病情后,就會出現有病亂求醫,濫用抗菌素的問題,認為吃點藥就好了,但這種處理方法往往導致多重耐藥性菌株產生,不但不能快速治療,還威脅人類健康,當前,副豬嗜血桿菌、鏈球菌、多殺性巴氏桿菌、肺炎支原體、傳染性腳膜肺炎放線桿菌、致病性大腸桿菌等均有嚴重的多重耐藥性。疫苗在防病的同時,也產生多種副作用,如引起過敏反應、流產、公豬精液質量下降等。
3 辯證科學做好豬病防控
豬病防控關系到養殖戶經濟效益,同時也影響著區域穩定,一定要正確對待豬病的發生,全面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注重保健和改善管理的原則,通過科學系統的生物安全體系,確保環境干凈整潔,形成一個良好的種源凈化小氣候,定期做好豬舍、用具環境控制、衛生消毒,全面提高免疫接種,提前做好用藥,確保豬群能夠健康成長。
3.1 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報告疫情和處理疫情
建立起科學的態度,全面發揮好各級獸醫部門、技術人員的作用,要不斷深入一線與養豬生產現場,對豬病進行了解與把握,從第一時間控制好病情的擴散,,起到防控技術指導主導作用。通過制度建設,做到有法可依,按照疫情報告制度的標準要求,廣泛收集疫情信息,提前報告病情,確保得到控制,需要向所有養豬場(戶)進行宣傳,提高防范意識,對出現的疫情及時報告,確保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2 確保基層獸醫防疫體制和隊伍絕對穩定
要全面強化基層獸醫防疫體制,建立健全隊伍建設,不能因為疫情少就撤、拼、散隊伍,如果出現疫情,就會導致措手不及,不能形成快速反應,導致重大疫情更加嚴重,鄉鎮防疫體制和隊伍直接接觸一線,是重要的工作調研與預防平臺,需要持之以恒做好建設與投入,永遠保持隊伍的穩定。
3.3 發揮疫病區設施、設備作用
堅決查處“三無”假劣獸藥與生產企業,整頓和規范獸藥市場秩序,凈化獸藥經營環境,增強疫苗、基因工程藥品、診斷試劑盒等藥品的供應,確保質量,全面提高現有豬用藥品防治效果,減少豬病導致的死亡率。如果出現了病情,需要科學選用藥品、疫苗,做好藥物配伍,全面做好種豬疫病檢測和監控,因為種豬是新疫病的繁衍場所和新老疫病的擴散源。
3.4 弄清病原特性與相互關系,科學制定免疫程序
要加大檢查力度,嚴格審批疫苗生物制品經銷商資質,對一些需要冷藏的疫苗要有冷藏設備和運輸設備,持證銷售,保證相關人員掌握專業知識,做到科學應用預防性藥品,特別是母豬分娩前后和仔豬斷奶前后各一周飼料中添加支原凈、金霉素、土霉素等藥物,有明顯的預防效果。斷奶后一月飼料或飲水中添加適當檸檬酸,抑制腸道細菌、腹瀉。
3.5 科學消毒滅源,凈化養殖環境
需要通過對環境的選擇,保證豬生長條件,使豬生活病原微生物不能產生,確保豬生活的舒適。進一步強化豬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按規定選廠址、做好管理區、生活區、生產區布局,有條件的廠區實行全封閉“三點式”養殖,防止病原傳入生產區。根據管理制度規定,使各項預防綜合防控措施貫徹生產全過程。
4 結束語
豬的養殖關系到人們飲食健康,需要通過有力、有序、有效的方法,全面做好病情防控工作,推行生態養豬、科學飼養,確保流行病得到有效防治。
參考文獻
[1]張水鷗,羅創國.當前預防豬病的關鍵措施[J].中國豬業,2008(8):51.
[2]張俊莉,農村規模化養豬場豬病復雜的原因與對策[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