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火焰
一、真題回放
請以“最后一分鐘的 ”為題目,寫一篇文章。要求:①請將題目補充完整并抄寫在答題卡上;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③字跡工整,書寫規范,字數600~800字;④文中請不要出現真實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襲本試題卷閱讀理解部分的材料。
二、寫作指導
中考作文題目擺在我們面前后,先要用心審題,看清要求,明確立意。這是考生必備的一種能力,牽涉到篩選提取信息,進行理性分析,然后綜合、歸納、概括、提煉能力的考查。作文題中,有這樣一個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可以記敘經歷、抒發感情、發表見解等。這就明確地提示我們,可以寫記敘文來記敘經歷、抒發感情,可以寫議論文來發表見解。因此,考生在動筆前,一定要根據自己的人生積累以及自己最擅長的文體,來確定寫記敘文還是議論文。然后依照文體要求來組織材料,構思作文。
這是一道半命題作文,是一個偏正結構短語的命題,屬于前偏后正的類型。主要考查學生選擇生活中的小事,抒發真情實感,同時也考查學生的理解分析和準確把握主題的能力。每一個作文題目中,都有一個決定作文中心立意點的詞語,我們可以把它稱為“主題詞”。因此,我們在審題時,不僅要準確找出主題詞,還要逐一推敲題目中其他詞語的修飾限制等作用,要將它們進行綜合全面的思考,忽視任何一個詞都有可能造成審題偏差。很顯然這道題目的主題詞在于考生自己補充的那個詞語。最后一分鐘的什么呢?如果認真思考一下,可以從具體一點的方面來立意與寫作,比如,可以寫最后一分鐘的陪伴、堅持、等待等;也可以從抽象一點的方面來立意,比如,可以寫最后一分鐘是一種感受、感悟,觸動或者改變。選材范圍包括抒寫真情、勵志奮斗,成長腳步,也可以是一種對文化對生命的思考。
三、一類卷要求:
一類作文在內容上,要切合題意,思想健康,中心突出,內容充實,感情真切。在語言上要順暢,沒有語病,沒有錯別字,標點符號使用合乎規范。在結構上,要完整,要條理清楚。總之,立意深、構思巧、語言生動形象即可被評滿分。
四、滿分作文
最后一分鐘的責任
這是一個華燈初上的傍晚。在大連這座美麗的城市中,車來車往,熱鬧極了。各式各樣的小汽車在馬路上穿梭著,而公交車則有序地停靠相應的站臺,等候著搭乘的人們上車,然后行駛在綠蔭馬路之間,成為城市里一道亮麗的風景。讓我們也隨著其中的一輛雙層公交車,沿著702路公交線路,進行一次車覽吧。只見,車里的乘客們一邊欣賞著車窗外黃昏的美景,一邊興高采烈地聊著天,感嘆大連這座城市的現代氣息,真不愧被譽為“北方的香港”。
漸漸地,車速慢了下來,可是,還沒有到站呢,大家覺得十分奇怪,于是,不約而同地向駕駛室看去。只見,公交車駕駛員把車緩緩地靠向馬路邊,用力拉下手動剎車閘。然后,把氣控車門打開,揮手示意車上的乘客下車。我們都以為公交車出了故障,只好排著隊下車。乘客們觀光興致大減,十分失望,有的唉聲嘆氣,有的搖頭抱怨,還有的在嘟嘟囔囔地發牢騷,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誰都沒有注意到駕駛員的面色蒼白。下車后,大家回頭觀望駕駛室,看到駕駛員十分費力地熄滅了汽車發動機,然后就伏在方向盤上一動不動了。這時,大家才意識到不是車拋錨,而是駕駛員身體不適,昏厥了過去。大家趕緊呼喊著,可是駕駛員已經不省人事了,停止了呼吸,原來是心臟病突發。
大家都沉默了,為這位公交車駕駛員的行為而感動,他在生命的最后時刻,最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命安危,而是乘客的安全、行人的安全和車輛的安全,在緊急關頭,避免了一起車毀人亡的慘劇發生。這是一種多么強烈的責任感啊!這是一種多么撼人心魄的力量啊!在場的所有人都為這位公交車駕駛員默默流淚,他就是大連市公交汽車聯運公司702路4227號雙層巴士司機黃志全。
黃師傅,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我們永遠懷念你!
閱卷老師評語:
該作文有下面4個方面的優點:1、考生善于選材。所選的公交車司機黃志全的英雄事跡,極其扣合作文題目的要求。2、想象合理,讓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可以肯定發生這件事時,該考生肯定不在這輛車上,他完全是通過媒體的報道了解到這件事的,然后加上自己的合理想象,構思成文。3、綜合運用了多種表達方式,有敘,有議,有抒情,如:“這是一種多么強烈的責任感啊!這是一種多么撼人心魄的力量啊!”、“黃師傅,你是我們心中永遠的英雄!”,突出了文章的主題。4、語言樸實,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
最后一分鐘的生命
黑暗中有一道光,當我抓住這道光的時候,朦朦朧睜開眼睛,看見了這個世界,這個世界真美麗啊!
生命就像一個證件一樣,有了生命才會有雙眼,才看得到這個繁榮昌盛的城市。人剛出生時,生命是多么漫長;當人老時,又覺得生命多么短暫。生命開始到完結僅僅只有幾十年的時光。人們抱怨它,因為它不夠完美,不能給他們更好的生活。其實我們應該思考,我們是為了什么而生活?為什么擁有生命,生命又是什么?在課文《匆匆》里一句話寫道:“我赤裸裸來到世界上,轉眼間又將赤裸裸地離去!”難道朱自清也因為生命而迷茫。《匆匆》里他似乎抱怨了時間的短暫,提到時間,漫長與短暫不一樣嗎?漫長的時間會到盡頭。短暫的時間也一樣會到盡頭。那兩者又有什么區別呢?這么多的問題又靠誰來解答呢?
每個科學家都有不屈的精神。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等,他們用了將近一生的時間搞研究,把一切獻給了科學。他們也一定活得很光彩,但他們并不這樣覺得,他們或許會說:“我們的研究成果可能完美。但我們的生命并不完美。”你盡可能會把一幅畫畫好,把一首歌唱好,把一頓午餐做好,但生命永遠也完美不了。為什么?因為生命總是有很多缺陷,或許人類擁有生命是為了改造生命的缺陷,將生命盡可能的進化到更好,人的一生就可能是改造生命的期限。當生命的缺點一個個改正了,人們才不斷發展,將生命發揮得更完美,更出色,那么這些人考驗就算通過了。而那些經不起考驗的人,總是在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死亡意味著生命的結束,為什么這么多人懼怕死亡?是因為沒辦法生活了,還是因為死亡很痛苦?是啊!當人們在與死神做垂死掙扎時,真的好痛苦。那如果不掙扎,躺下來,閉上眼慢慢等待死亡的到來,輕悄悄離開世界,那死亡還會痛苦嗎?
真的,有好多問題啊,我真想問問生命,這些問題的答案。
生命的最后一分鐘,一眨眼又要過去了,等待它的是死亡,難道又要到死亡的世界?那里有新的生命需要改變缺陷嗎?沒有生命我能做些什么?只能在黑暗中滿滿漂流,失去方向的徘徊罷了。
生命是一個謎題,在什么時候才會有人解開它呢?生命的最后一分鐘里,會有許多人懼怕,但他們阻止不了,一分鐘過后,他們自然接受了死亡,最后一分鐘后,生命告訴你:我要消失了。
閱卷老師評語:
考生能在有限的時間里,寫出這樣的佳作,實屬不易。該文有個值得我們稱道的地方:1、全文富有哲理,引發讀者的思考:我們是為了什么而生活?為什么擁有生命,生命又是什么?2、道理論證和事實論證相結合,使文章更具說服力。引用課文《匆匆》里的話作為道理論證,列舉達爾文和愛迪生的事例進行事實論證,告訴讀者生命是短暫的,是永遠也完美不了,是有很多缺陷的。3、運用了對比論證。將生命中經得起考驗的人和經不起考驗的人的不同結局進行對比,來拷問生命,耐人尋味。4、語言具有張力,值得讀者回味。如:“當生命的缺點一個個改正了,人們才不斷發展,將生命發揮得更完美,更出色,那么這些人考驗就算通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