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犇
,墨守閣主,1968年生于陜西西安。現為西安中國畫院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理事,西安市美術家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國家畫院西北創研中心副主任,西北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碩士生導師,西安市政協委員。
主持人:中國的畫院是世界美術體系結構中的特例,這樣的狀態對于全球美術界具有何等意義?中國的畫院對于中國乃至世界美術作出了何種貢獻?如果沒有中國的畫院體制,中國美術和世界美術將會失去什么?
國辦畫院在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從五代到兩宋,更是中國繪畫史上的“畫院時代”,為世界美術留下了一批藝術財富。新中國成立以后,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國辦畫院,在繼承中國古典文化傳統、保存歷史文化遺產、培養專門的美術人才、加強專業美術理論研究、服務公共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中國畫在世界美術的構成中,其意義就像一鼎三足之一,甚或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沒有畫院體制這一專業傳承研究、創作中國畫的地方,那么藝術家就可能沒有一方安靜的畫案,一塊創作的凈土。我們東方經典的水墨藝術,可能會被市場帶偏,可能會被某些不合時宜的潮流帶偏,甚至也許會被觀眾日益國際化的審美評判標準帶偏。所以中國的畫院,更像是一種非遺保護,我們的職責就是正本清源,把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精神保持住。

亙古之境 136cm×68cm 2011年 王犇
主持人:中國的畫院在當下中國的文化語境下,在文化體制改革進一步深化的時候,它的作用和功能是不是應該有所修正?如果“是”的話,它將向何方修正?如何修正?
:國辦畫院在行政體制上屬于事業單位,自2005年在全國范圍內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以來,圍繞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文化事業單位是轉企改制還是保持不變一直備受爭議。在當前形勢下,如何認識畫院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如何推動畫院在美術事業格局中的地位與作用、如何營造畫院良好的創作環境和激勵機制等,直接影響著畫院在文化建設中的方向與定位。改革即是修正,在當前文化體制改革沒有一個特別明晰準確的路線圖和時間表的情況下,國辦畫院的改革也許有兩條路,一條是,國家更加強盛之后,提供更強大財政資金支持;另一條路是,像之前的戲劇、歌舞表演團體等事業單位轉型一樣,推向市場。如果是走國家強化投入這條路,畫院功能修正就應該是更多、更嚴格的創作任務,就像你成立一個足球隊,你的目標就是要打世界杯,而我們國家的畫院,創作的作品就是要歌頌我們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而如果是要完全把它推入市場,那畫院的功能修正可能就是強化造血機制,強調產業化,市場化,審美的大眾化。我不知道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方向。既然說是修正,既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要看政府的決策,看畫院歷史發展的趨勢。

心游止境 136cm×68cm 2009年 王犇

此境洪荒 180cm×46cm×4 2013年 王犇

西進通途 240cm×180cm 2014年 王犇
主持人:當下中國的畫院的整體狀態是否對上述的發展形勢已經作好必要戰略對應?為什么?
從根本上講,國辦畫院存在的問題是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適應造成的。深化改革將是國辦畫院普遍的發展趨勢。過去,畫院建設的重點主要是創作和教學,而在新的時代,全國各畫院所處的地域、發展歷史階段都不同,但都應該尊重自己的傳統,把歷史積淀作為發展的根本。畫院必須開拓適應當代社會建院、管院的新思路,增強學術活力,最大限度地調動和吸引社會人才資源,增強危機意識和競爭機制,提高畫院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學術地位與引導作用,增強畫院的社會影響力,建立健全畫院公益性服務功能。畫院體制應從單一的、封閉的創作與教學功能轉向多維的、開放的公益性服務功能,從創作型走向創作與公益性兼顧型。
主持人:新形勢下的中國的畫院“應該”是怎么樣的一種發展勢態與前景?

錦繡終南臨秋時 136cm×68cm 2014年 王犇
當前畫院建設的重點應該是學術建設,隊伍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環境建設,輿論打造,齊頭并進。堅持學術,創作出好的作品,從高原到高峰,這必須是我們堅守的一個底線。畫院的改革不僅在于引進人才競爭機制,加強與市場的對接,提高畫院在當代藝術發展中的學術地位,而且還要充分發揮文藝創作主力軍的作用,在重大社會活動中宣揚主旋律,增強影響力,建立健全畫院公益性服務功能。其中心任務應該是團結美術創作人才,繼承和發揚優秀的民族傳統藝術,創作高、精、尖的美術作品,密切配合社會的要求,反映現實生活中的重大主題,并不斷創造新的藝術樣式和風格,為社會主義美術事業的發展服務,為先進文化建設服務。

臨漢水兮思浩蕩 136cm×68cm 2011年 王犇
主持人:西安中國畫院在當下地域文化建構中起到什么樣的積極作用?
1985年,以王西京為首的西安畫家們深感西安作為十三朝古都,藝術高度發達卻沒有專門的組織,為了增強長安畫壇的凝聚力,白手起家,多方爭取政策與資金,歷時十年,幾經周折,創辦了西安中國畫院。西安中國畫院自從建院以來,就堅持“開門辦院”的政策,打破體制障礙,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面向社會外聘一批優秀的畫家入院研習創作,不拘一格納人才,把畫院辦成一池活水,可進可出,激發創作。每年吸收新畫家入院有利于保證老、中、青三代畫家的合理對接,對產生于西安這片沃土的長安畫派的繼承和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自建院以來,畫院秉承長安畫派“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光榮傳統,先后組織并帶領百余名畫家,多次赴青海、新疆、西藏、內蒙等西部地區采風寫生,并將所創作作品統一在“長安精神”的旗幟下全國巡展,在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主持人:西安中國畫院是如何利用地域文化資源作為自己創新發展資源的?

銘記 200cm×180cm 2009年 王犇
西安中國畫院地處十三朝古都西安,是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個有著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建都史的地方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古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陜西擁有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華山等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在當代中國文化版圖中占居重要地位。同時,陜西文化人才眾多、影響巨大,“文學陜軍”“長安畫派”“黃土畫派”“西部影視”等聲名遠播,秦腔、信天游、眉戶劇等廣為傳唱,陜北剪紙、華縣皮影等民間藝術源遠流長,一大批名家大師在全國乃至世界享有盛譽。西安中國畫院全體同仁正是在這樣的地域文化資源影響下,堅守傳統,深挖生活,這個生活不在別處,就是在我們古城西安的街頭巷陌,在我們豐富的歷史遺存、名勝古跡、歷史名人中。這都是我們的創作素材。長安畫派精神、延安革命精神、改革開放精神、漢唐盛世文化,皇家帝王文化等的交叉影響,共同構成了西安長青的藝術精神。

神品溪山境 136cm×68cm 2015年 王犇
主持人:在全球化的語境下,地域流派(風格)是否仍具有積極的意義?為什么?
我認為這個地域流派(風格)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眾所周知,我們現處的正是長安畫派的誕生地,長安畫派先賢在上世紀60年代就提出了“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這與習總書記在北京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提出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主題實踐活動不謀而合。我們畫院也是傳承、借鑒了長安畫派先賢的做法與風格,深入西部采風寫生,搜集了更多更鮮活的素材。特別是長安畫派總體的風格面貌呈現出大氣魄的雄渾、蒼涼、厚重,具有歷史感及史詩般的精神和創作風貌,對當下的中國畫創作具有深遠的意義。也包括王西京院長筆下那雍容華貴的漢唐盛世氣象,正是我們這些生于斯、長于斯的畫家每天都在浸泡著、感悟著的,如果換一個環境,換一種手法,大家肯定無法適應。
主持人:西安中國畫院對自己在中國畫院當下整體發展勢態中的位置如何自我評估?
:1985年,王西京院長建院時的西安中國畫院,當時在全國的地位應該是一流的。鑒于我們是市級畫院,而非省級畫院,也許從行政級別上不算全國一流,但如果論名家,論影響力,我們不僅有王西京、江文湛、劉原生、刁呈健、樊州等一批全國美術名家,更是每年舉辦“長安精神”世界巡回展,再加上抗澇救災、賑災義賣等社會活動,畫院的影響力及號召力,在全國乃至世界都是極其靠前的。我院自建院以來,為了彌補編制不足,堅持“開門辦院”的方針,團結了一大批優秀的中青年畫家,畫院現擁有畫家280多名,在歷屆全國美展及主題性創作中,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畫院累計舉辦各類公益性畫展400余次。畫家們的作品入選國內外重要畫展上千余幅,榮獲國內外各類大獎逾千次,出版各類文集、畫集800余部,足跡遍布全球,這在全國都是罕見的。這種學術地位也是王西京等畫院老一輩藝術家為我們所取得的。
主持人:西安中國畫院以何種策略來應對中國畫院“和而不同”的大美術文化戰略格局?
今年我在寧波舉行的“第六屆全國大城市專業畫院學術年會”上,就介紹過我們畫院的經驗。我院堅持學術引領、開門辦院、人才建設、服務奉獻,秉承長安畫派先賢精神,“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傳統”,奉行“團結、和諧、包容、傳承、創新、精藝、責任、擔當、奉獻”的院訓,構成了西安中國畫院多年來的戰略格局。

松風雅韻 136cm×68cm 2012年 王犇
畫院多年來一直堅持將創作成果展示出來,用高尚的藝術作品鼓舞人、陶冶人,展示和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在深入實施文化精品工程方面,我院以創作主力軍的姿態,積極投入到由陜西省美術家協會組織策劃的“陜西人文千年重大題材創作工程”中,創作的20余幅作品已全部完成并上交。而我院為配合國家絲路經濟帶的建設,配合西安市委、市政府關于宣傳“美麗西安新形象”的工作,推動“中國精神·中國夢”主題創作實踐,與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西安市文廣新局合作開展的“絲路文明·西安文脈”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作為展現西安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得到了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的高度重視,并將工程列入西安市“十三五”規劃文化精品項目之一。項目計劃分五期完成,自2015年起每年啟動一期,現工程第一期17個項目、第二期14個項目都已于2016年年底完成。今年我院計劃啟動30個文脈項目,同時我院申報的2017年國家藝術基金項目“絲路文明”重大題材美術創作工程人才培養計劃,從836個人才培養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48個復評項目,預計6月中旬出復評結果。
而針對外省市的文化交流方面,我們將繼續堅持已舉辦了12個城市的“西安中國畫院全國巡回展”,計劃每年巡回一到兩個城市。對國外的文化交流方面,堅持每年在國外舉辦一次“長安精神”美術作品展,通過畫展這種對外交流形式,西安中國畫院正努力把西安的文化影響力傳播至全國和世界。■

萬里秋色沐新暉 68cm×136cm 2012年 王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