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建構與制度調適

2017-03-23 08:47:41沈正賦
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年3期
關鍵詞:制度信息

沈正賦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

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建構與制度調適

沈正賦

(安徽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安徽蕪湖 241000)

針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步較晚,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難以適應網絡時代的發展需求問題,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發展歷程、法律規章、人物角色等進行分析,并同美國、俄羅斯等相關制度進行比較論證。研究認為,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需要具備淵博的國內外知識,具有堅守政策底線、把握整體局面的能力,有代表官方思想、態度的角色意識和嫻熟的業務素養,在此基礎上能夠主動應對網絡虛擬社會的需要才能成為網絡新聞發言人;堅持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是新聞發言人角色建構和制度調適需要遵循的行為邏輯與實踐品質,網絡新聞發言人要做到應時而變,國家層面應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注重實用性的實施細則和建立工作協商機制,各級政府應完善信息公開制度,讓發言人敢發言有話說,發言人應提升自身業務素養,善于同媒體記者打交道,并探索職業化的新聞發言人發展道路。

新聞發言人;網絡時代;傳統媒體;話語體系;網絡輿情;職業化

新聞發言人是新聞發布制度衍生的產物,新聞發言人代表著一級政府部門或組織,是政府部門或組織機構的代言人,通過定期或不定期召開新聞發布會,接受新聞媒體集體提問,在關鍵時候及時出面就有關事態發聲、表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引導大眾輿論。新聞發言人常常被譽為政策的“傳聲筒”、社會的“穩壓器”。從新聞發布者來看,新聞發布是信息掌控部門通過媒體向社會傳遞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訊息,積極廣泛地引導大眾輿論的一種姿態和策略性行為;從新聞接受者來看,新聞發布是大眾知情權的一種訴求和滿足;從新聞傳播者來看,新聞發布是新聞媒體實現自身信息傳播價值與功能的一種表現形態。新聞發布制度對于社會秩序的穩定、良性機制的運行、輿論氛圍的營造等都發揮著到關重要的作用。

傳統媒體時代,由于思想觀念的束縛,新聞發布制度純粹從信息控制論的認識視角出發,憑借對信息的絕對占有,在新聞發布會上取決于對自己有利的原則,取決于自己的主觀需要,罔顧社會大眾對信息的滿足與渴求,致使傳播通道經常“阻塞”、信息“孤島”、媒體“缺席”等現象頻繁出現。然而,到了新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信息壟斷時代一去不復返。此時,政府如果不主動、及時地發布掌握的信息,社會上就會謠言四起,網絡上就會到處彌漫各種真假難辨的信息,而且以裂變的速度肆意傳播,從而可能讓政府處于十分被動與尷尬的境地,有時還會因突發事件的誘因進而釀成難以預料的局面、事端和后果。因此,新媒體時代,新聞發布主體必須根據社會形態和格局的變遷對新聞發布制度重新進行調適與完善,對新聞發言人的角色重新進行評估與建構。

一、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歷時性考察與功能定位

新聞發言人制度,一般是指“國家機構任命或制定專職(較小的部門為兼職)的新聞發布人員,在一定時間就某一重大事件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有關新聞或闡述本部門的觀點立場,并代表所在部門回答記者提問的一項制度。”[1]新聞發言人制度是個“舶來品”,最早誕生在美國,它是美國政治改革和傳媒大眾化的產物。一方面國家政治改革進程的推進需要社會大眾的理解、支持與參與,傳媒大眾化是實現這一政治需要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媒體需要發揮其社會動員的功能以顯示自身價值。因此,兩者一拍即合,通過合作實現“雙贏”。

縱觀美國新聞發展史,我們不難發現美國歷任總統對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設均給予高度的重視。1829年時任總統安德魯·杰克遜最早聘用新聞發言人,1896年威廉·麥金萊總統最早將新聞發言人列入政府公務員系統,1909年霍華德·塔夫脫總統最早定期舉行新聞發布會,1932年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將白宮新聞發言人制度化。至此,美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從建立到完善經歷了100多年的發展歷程[2]。

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晚了將近一個世紀,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稚嫩走向成熟的發展歷程。早在民國時期中國就出現了記者招待會,1912年5月18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內閣總理唐紹儀在北京設立了新聞記者招待會,此后,南京政府相繼舉行了多場記者招待會,主動向媒體發布當局的政策主張。抗日戰爭與解放戰爭期間,中國共產黨經常舉行新聞發布會,搶占輿論制高點,掌握話語主動權。在國共兩黨開展談判期間,為了宣傳中國共產黨對和談正面積極的主張,周恩來總理多次主持召開記者招待會。

新中國成立以后,新聞發言人制度雖然一直在執行,但是較少利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對外發布新聞、接受記者提問。直到20世紀80年代,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才開始真正顯山露水,逐漸進入人們的視線。1980年9月29日,中國政府就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這一國內外十分關注的重大議題舉行新聞發布會。1982年,中央對外宣傳領導小組主持起草了《關于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請示報告,次年2月與中宣部一起聯合下發《關于實施“設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和加強對外國記者工作的意見》,要求對外交往較多的國務院各部門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對外發布新聞[3]。1983年3月1日,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在舉行的首次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外交部今后將定期或者不定期地舉行新聞發布會,讓新聞發布會成為外宣工作的新常態、新慣例。同年4月23日,中國記協對外宣布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正式建立。有專家認為,真正讓新聞發言人制度走進大眾生活并為社會廣泛接納和認同的是2003年發生的“非典”事件,“非典”事件雖然是一起典型的、波及全國的、發生在醫療衛生領域的突發性事件,但它又被譽為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發展歷程中的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件,對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此后,黨和政府出臺了一系列相關的條例、決定、法律和建議,從國家政策層面進一步強化中國新聞發言人的制度基礎。無論是2003年5月11日出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2004年9月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亦或是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和2008年5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都為中國新聞發布工作的法律化、制度化、程序化建設夯實了基礎。尤其是在2009年至2010年間,在政府層面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基礎上,黨中央審時度勢明確提出了“建設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并出臺《關于建立黨委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議》等文件,從而讓新聞發言人制度在黨政兩個層面均得到高度重視和全面落實。

中國有句古話:“一言之辯,重于九鼎至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與完善至少有以下4個方面的作用或功能:

一是保證所發布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杜絕“小道”消息。權威性是政府得以長期執政的最大資源,可信度是政府取信于民的最大基礎,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往往體現在信息的“值”與“量”上。作為政府的代言人,新聞發言人在政策的把握和信息資源的占有上,無疑具有獨特的優勢,這是其他任何組織或個人都無法比擬的天然條件。尤其是在網絡時代,面對各類信息魚龍混雜、真假難辨的局面,信息的權威性與可信度既是一種稀缺資源,又是社會大眾的一種期盼與訴求,往往被視為無價之寶,彌足珍貴。新媒體時代,那些“小道”消息和虛假信息,一方面會模糊甚至歪曲信息事實本身,另一方面也會貶損政府的光輝形象,消解政府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權威性和公信力。而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實施則可以及時有效地阻止和杜絕網絡上、坊間容易滋生與流傳的各類“小道”消息和虛假信息,進一步夯實政府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維護政府依法行政、執政為民的形象。

二是推動政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加快政治民主化進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公民民主意識的覺醒,過去政府信息相對封閉的局面已無法滿足大眾的需要,也無法跟上時代變革的步伐。2007年1月17日通過、于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就明確了政府信息的公開范圍,強化了政府公開信息的責任,要求政府必須暢通信息的公開渠道,進一步提高政府依法施政的透明度。對于各級政府來說,建立和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履行這些職責的一種應對措施。雖然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諸如召開工作會議、編發工作簡報等,但是設立新聞發言人、通過新聞媒體發布各類信息的舉措,則更有助于推動政府信息的公開化、透明化步伐。政府信息公開化、透明化絕不僅僅是政府被動應對社會大眾的訴求而產生的,更是政府主動加強自身建設、完善自身功能,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種內在驅動力。對于政府來說,信息公開、透明只是手段,而非目的,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媒體也只是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的一種“催化劑”,作為信息傳輸管道,起著上傳下達的作用。

三是保障公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激發大眾參政議政的積極性。知情權是每一個公民應當依法享有的一項基本生活權利,是現代政治發展和國家政治傳播的基石和保障。建立和完善新聞發言人制度就是保障公民知情權的一種途徑。通過新聞發言人制度,政府及時將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傳遞給民眾,將政府的運作置于公眾的監督之下,保障民眾的知情權。民眾只有在對政府運作完全知情的情況下,才有可能監督政府,參政議政[4]。新聞發言人既然“權為民所授”,就有責任和義務滿足大眾的知情權,接受群眾的監督。如果說政府信息公開化和透明化、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建立是政府層面的主動作為,那么知情權和監督權就屬于社會大眾對政府的一種精神訴求和行為訴求。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的關系表面上看似矛盾,但實質上并不對立,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如果協調好雙方的關系,社會便呈現出和諧、穩定的局面;如果處理不好政府未能滿足社會大眾正當的、合理的訴求,就有可能破壞社會氛圍,影響社會穩定與和諧,甚至釀成官民對立情緒,引發突發性公共事件。因此,新聞發言人制度還是調和社會矛盾、化解民間情緒與糾紛的“穩壓器”與“壓艙石”。社會大眾在實現知情權的同時,對政府工作實施有效監督,表明社會大眾對政府工作充滿信任感,抱有期待感。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媒體可以為大眾積極參政議政提供前提和可能性,正說明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不應當存在區隔,新聞發言人制度和新聞媒體就是要善于拆開橫亙在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那堵無形的墻,對話與協商應當是落實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基石。

四是主動設置議程,引導社會輿論,對社會重大問題及時回應。新聞發言人制度設立的初衷就是改變過去被動應對社會輿論和新聞媒體直面采訪的尷尬局面,從“要我說”轉向“我要說”。一般來說,事件發生以后往往有一個最佳“窗口期”,如果未能把握好或者錯失了這個有效的發布時機,那么社會輿論的發展可能就難以預測甚至不可控制。尤其是在新媒體時代,站在互聯網的風口,信息和輿論仿佛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隨著鼠標輕輕一點,瞬間就可以掠過江湖海洋、傳遍全球各個角落。特別是一些突發公共事件發生以后,如果政府對此保持沉默,不及時表態闡明立場和觀點,不及時采取有效措施積極干預,那么網絡輿論往往會走向偏激或非理性,各種不適宜的質疑聲、批評聲接踵而至,不一而足,而且輿論一旦形成風潮,就會變得異乎尋常、波濤洶涌、難以阻遏。無論是政府通過新聞發布會主動發布時政信息,還是在突發公共事件發生后的危機管理,主動設置議程都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政府通過新聞發布會及時予以回應,可以有效引導社會輿論,不僅可以給社會秩序的穩定“加分”,還能夠給政府的形象“添彩”。

二、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的角色認知與面臨的挑戰

新聞發言人是社會發展和信息革命的產物,無論是授權對外發布新聞,還是主動接受媒體記者集體采訪,其作用和價值不宜低估。新聞發言人這一社會角色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美國白宮發言人馬林·菲茨沃特曾經比喻的那樣: “好的發言人能使政府和媒體、公眾之間的緊張關系像水蒸氣一樣地被蒸發掉。”[5]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新聞發言人,應具備較強的業務能力和知識素質。

一要有流暢標準的語言、觀點鮮明的態度、確定統一的口徑。新聞發言人一般是通過口頭語言的表述與媒體記者打交道,媒體有時還以現場直播或錄播的形式進行報道,所以新聞發言人的語言表達必須流暢,不能出現磕磕絆絆、結結巴巴、詞不達意、語無倫次等現象,要想避免這一問題,就必須加強平時的語言素質訓練。新聞發言人代表一級政府或部門發布新聞或集體采訪,既不是向上級領導作匯報,也不是向下級布置任務,因此對待媒體記者的態度就應當是不卑不亢,正如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所言:“記者,不是你的朋友,也不是你的敵人;不是你的上級,也不是你的下級;記者,永遠是你的挑戰者!”新聞發言人要善于與記者之間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和心理距離。對外發布新聞要做到統一口徑,不能政出多門,意見不一,觀點有異,要實現信息歸口管理,對外傳播一個聲音,輿論一致。

二要有淵博的知識,熟悉國內外情況,懂得交往禮儀規范。中宣部部長劉奇葆曾對新聞發言人提出過五項要求:“講政治、懂政策、知情況、會說話、敢擔當。”[6]由于新聞發布涉及的行業或領域非常廣泛,政治、經濟、軍事、科教、文化、衛生、公檢法等幾乎無所不包,任何行業或領域都有可能發生有價值的新聞或突發性事件,因此,承擔新聞發布任務的新聞發言人必須事先熟悉和掌握相關行業或領域的知識,不能在新聞發布會上說外行話,更不能以不了解、不懂、不熟悉作為擋箭牌和借口。新聞發言人雖然不能做到對社會上各行各業的知識都十分精通,但至少應比常人擁有更為淵博的知識,在平時,新聞發言人要做一個善于學習的人,少做“臨時抱佛腳”的工作,必要時也可以進行“充電”、臨時惡補,以便應對一些突發性事件的新聞發布工作。尤其是國家各部委的新聞發言人,必須要熟悉國內外情況,才能從容面對國內外媒體記者的采訪和提問。在與國內外媒體記者交往的過程中,還要善于懂得所在國或地區的禮儀規范,尊重記者,善待媒體。

三要把握整體局面,堅守政策底線。新聞發言人既然是代表一級政府或部門發布新聞,他的視野就應當比較廣闊,對本領域或本行業的情況了如指掌,能夠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問題的實質,具備較強的駕馭局面的能力,且在回答問題和分析問題時能夠達到高屋建瓴的水準。中國的新聞發言人一般都是由單位的正職或副職出任,他們本身就是處于決策層,擁有決策的能力和機會,所以對宏觀局面的把握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當然,擁有一定權力的新聞發言人也不具有自由裁量權,更不是毫無約束的自由人和自然人,他們只是政府的代言人,在政策法規的發布和解讀上必須遵守政治規矩和行業規范,不能突破政策底線,不能隨心所欲、為所欲為,不能僭越政府,把個人意志凌駕在組織之上,不能以個人的觀點代替或充當組織的觀點。新聞發言人既要能觸摸到政策的“天花板”,又要注意把握政策的底線,恪守新聞發布原則和議事規則,防止陷入個別媒體故意設置的陷阱。

四要有角色意識,表達的應當是官方的思想、觀點和態度,盡量淡化“個人”的風格。國務院新聞辦原主任趙啟正曾經說過:“新聞發言人不是自然人,他應該是一個制度人。因為在他的背后,有一套制度作為支撐。”新聞發言人雖然是以自然人的形象出現在新聞發布會的現場,但他其時已不是一個自然人,而是以一級組織或部門的身份出面發言,因此他所闡述的往往是官方的立場、觀點和看法,個人觀點、意見、態度是不宜在這種場合流露和呈現,新聞發言人的背后有一系列的制度作支撐,從某種程度上看,他應當是“制度人”。新聞發言人這種“兩面人”的角色要求他在發布新聞時必須淡化“個人”的色彩,強化“制度”特色,否則就會影響新聞發布的效果。一般來說,個性比較張揚、喜怒哀樂情緒化較為明顯的人,不適合擔任新聞發言人。因此,有人說新聞發言人崗位對于個性鮮明的人而言就是一個高危的職業,如果個性太突出,不按規矩和套路“出牌”,不按官方和制度的立場、觀點和看法回答媒體記者的提問,將遭受網民和媒體的尖銳批評,從而成為新聞發言人制度的“邊緣人”和“犧牲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智能移動終端的逐漸普及,網絡已經發展成為網民和媒體獲取信息、表達訴求的新通道,網絡輿情成為“社會輿論皮膚”的一種新的呈現方式。新媒體時代,個個都有麥克風,人人都是新聞發言人。從發言機會的角度來看,傳統新聞發言人的比較優勢有所削弱,網絡平臺在信息發布上的“機會均等性”對新聞發言人的考驗更大了。在互聯網背景下,網絡新聞發言人作為新生事物,從呼之欲出到粉墨登場,逐漸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和交換的平臺,極大地滿足了新媒體時代網民的需要。與傳統新聞發言人相比,網絡新聞發言人減少了媒體記者當面提問的中間環節,直接面對網民,互動性更強。于是,一大批網絡新聞發言人紛紛從臺前走向幕后,從廟堂之高走向街頭巷陌,與民間“草根”同屏切磋,平起平坐,回歸真實,坦誠相見,成為新聞發言人“族群”的一大社會新景觀。

網絡新聞發言人是傳統新聞發言人在網絡虛擬社會的拓展和延伸。國務院新聞辦主任蔣建國對新聞發言人提出過四項要求:“心中有底氣、善于設議題、把握時度效、會用全媒體”。他認為,“全媒體對于新聞發布工作,是挑戰更是機遇。挑戰在于,在輿論多元的環境中,做好新聞發布工作的要求更高、難度更大;機遇在于,傳播的平臺和途徑更加多樣,發布的信息能夠傳播得更廣更遠。”[7]新媒體關系“平等化”“溝通雙向性”的特點,要求網絡新聞發言人不僅要把自己定位為一個“制度人”,還得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普通“網民”,和網民開展平等的對話與互動。網絡時代,數量龐大的網民有可能是新聞的當事人,也可能是新聞的旁觀者、知情人,只要社會上有什么風吹草動或異常現象,他們都會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聞風而動,記錄、拍照、做視頻,實現“先知先覺”,相對于無數的公民記者或公民新聞發言人組成的龐大群體,政府新聞發言人往往是“一個人在戰斗”或“一群人在戰斗”,而新聞發言人未必能比這些“草根”新聞發言人更了解社會上發生的真實情況和事實的真相。

可以說,在新媒體的運行機制中,各方博弈逐漸加劇,社會公共空間持續擴大,信息權威不斷消解,網絡新聞發言人將面臨更高的期許、擔當更大的責任、承受更多的壓力[8]。這就是新聞發言人在新媒體時代所面臨的挑戰,如果化被動為主動,亦可以把這種挑戰轉化為一種機遇,從而開辟一番新的天地。

三、網絡時代中國新聞發言人角色建構與制度調適的路徑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H· 布魯默等在對比現實群體和網絡群體時指出,“現實群體是行動群體,主要以行動尋求解決問題的路徑,而網絡群體類似于表意群體,以話語或意見建構集體認同感,重在利益的訴求與情感的表達”[9]。基于此,網絡時代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建設中必須做到因時而變、因勢而為、與時俱進,無論是制度調適還是角色建構都應有所創新,有所變革。

第一,出臺配套法律法規,完善制度建設,讓新聞發言人履職盡責有法可依。法律法規是一個職業得以發展和不斷走向完善的制度保障。由于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在專門的法律法規層面尚存在空白和不規范之處,新聞發言人在履行自己職責時難免會遇到一些障礙和瓶頸。因此,一要填補新聞發言人制度領域相關法律法規的空白,配套出臺《新聞發言人工作條例》或《新聞發言人行為準則》,讓新聞發言人在語言使用、行為規范上有所依托、有所保障,最大限度地減少工作的盲目性和對以往經驗的過分依賴性,強化新聞發言的科學性和合法性。二要制定必要的實施細則和操作規程,增強新聞發布工作的實用性、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新聞發言人既要善于汲取西方發達國家關于新聞發言人工作的成功經驗,也要結合中國的國情,尊重中國社會的風俗習慣,無論是主動發布新聞還是回答記者提問,都要力求做到量體裁衣,把大眾的關注點放在首位,學會換位思考。三要建立新聞發布的信息溝通、共享與工作協商機制,解決制約新聞發布工作的一些結構性障礙和問題,充分授權給新聞發言人,避免因授權不夠而出現信息傳達不暢的情況,建立部門聯動溝通和協調機制,避免因溝通不力而導致新聞發布工作成為“木桶原理”中的那塊短板[10]。只有制度和措施得到保障,新聞發言人依法履職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第二,進一步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增強信息的透明度,讓新聞發言人敢發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已從制度上要求政府必須主動公開信息,因刻意隱瞞信息,而造成政府工作被動,影響社會秩序的行為將被依法問責,尤其是在公眾特別關注的突發公共事件發生時,信息不僅要在第一時間發布,而且發布要準確、全面,不能故意拖延和遮蔽事實真相。在網絡十分發達的今天,網絡輿情會很快發酵并蔓延,政府新聞發布工作不要被網絡“牽著鼻子走”,要善于變被動為主動,既不要在關鍵時刻不出聲、不表態,更不要說假話,或者在沒有弄清楚事件之前就倉促下結論,隨意給突發事件定性,要給事件處理留有適當的空間和回旋的余地。在與媒體打交道過程中,不要刻意回避媒體,或者與媒體“打太極”“玩躲貓貓游戲”,而要善待媒體和新聞記者,主動向他們提供最新信息,積極引導社會輿論。政府及其部門既要依法依規授權給新聞發言人,又要在第一時間把第一手信息提供給新聞發言人,改變新聞發言人不敢說、無話說的被動和尷尬局面。

第三,處理并滿足政府和社會大眾對新聞發言人的不同訴求。政府和社會大眾在工作語境和思考問題的方式上往往存在差異,致使雙方在對待和處理問題時具有不同的訴求。特別是在重大突發事件面前,政府的工作語境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盡快平息輿論的風波,迅速恢復社會秩序。而此時的社會大眾則要求新聞發言人必須原原本本地發布,直面坊間疑問,追究相關人的責任。那么,如何協調兩者之間的關系,尋求并實現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之間不同訴求的平衡,填平這兩者之間的天然鴻溝,最終達成高度共識,是新聞發言人需要積極面對和解決的現實問題。正確的做法是,新聞發言人逐漸拋卻“唯上是從”的制度安排和“以官為本”的價值取向,代之以和諧的社會關系建構和“以人為本”的工作取向,在語言的使用上要善于運用協商化、中庸化、客觀化和公開化的話語方式,構建一套新媒體語境下的話語體系[11]。只有兼顧政府和社會大眾共同的利益關切,滿足彼此的不同訴求,才能讓新聞發言人制度既立足當下又關照未來,既“頂天”又“立地”,做到上通下聯,發揮其在政府和社會大眾之間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第四,新聞發言人要善于同新聞媒體打交道,與新聞記者交朋友。新聞發布會主要是面對媒體記者,新聞發言人主要是與媒體記者打交道,要么主動發布新聞,要么回答記者的現場提問,主客關系非常明顯。在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對于新聞記者要坦誠相待,平等對待,既不要居高臨下,動輒采用嚴厲、訓斥的口吻對待提問的記者,更不能把記者視為“假想敵”,防范記者,欺騙媒體。能回答記者的問題要盡量回答,實在不方便回答的也要禮貌地、巧妙地予以應對,化解尷尬,求得媒體的理解和寬容。在新媒體時代,當網絡新聞發言人成為一項制度安排和現實迫切需要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完善網上網下新聞發言人制度,推進線下發布與線上發布相結合。如果說新聞發布會所面對的是現實語境下的媒體及其記者,那么網絡新聞發言人所面對更多的可能是虛擬語境下眾多沒有記者證的網民,相對于職業記者,普通網民可能沒有更多的言語顧慮,也可能會不再顧忌新聞發言人的情面,因此他們的提問可能挑戰性更大、情緒化更濃。正如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孟建所言:“新媒體環境下的新聞發布工作需要全方位、立體化、多層次地調動一切方法與媒體溝通、與公眾溝通。”[12]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新聞發言人都要善于同他們打交道,與他們做朋友,尊重、理解和寬容他們的言行。

第五,加強業務培訓,提升媒介素養,探索新聞發言人職業化道路。有研究表明,西方發達國家的新聞發言人不僅具備跨學科、多專業的知識,而且需要擁有在新聞媒體工作的背景與經歷,既熟悉多行業、多領域的業務,又掌握新聞媒體的運作規律。在歐美一些國家,新聞發言人甚至是一個專業化程度非常高的職業。據統計,美國從20世紀50年代(艾森豪威爾執政期)開始,白宮歷屆新聞發言人當中有85%是新聞記者出身或者在媒體工作過,而近30年來的這一比例幾乎是100%。在選任標準中,政府注重記者出身的新聞發言人在傳媒界積累的豐富人脈和經驗[13]。近些年來,俄羅斯一些高校還專門開設了新聞發言人本科專業,從職業化的要求出發對新聞發言人后備人才進行培養和儲備,讓新聞發言人逐步走向職業化建設的道路。目前,中國各級政府部門尚沒有新聞發言人的專門職位,大多數新聞發言人都是由部門中層以上負責人兼任,而且大多缺乏實際的媒體工作經驗,因此在新聞發布工作中難以與媒體形成積極有效的互動,甚至不能很好地適應網絡、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因此,從長遠來看,中國亦應構建起有中國特色的新聞發言人培養體系,可以仿效俄羅斯,以高校為依托,選擇并培養一批職業新聞發言人,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高素質的、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新聞發言人隊伍。不僅如此,新媒體時代尤其要加強現有兼職新聞發言人的媒介素養教育與培訓[14]。通過職業化培訓和專業化教育,讓新聞發言人進一步熟悉新聞發布工作的“規定性動作”,逐步實現新聞發言人專業上崗、持證上崗,把那些所謂的外行人排斥在新聞發言人的大門之外。這樣既可以讓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逐步與世界接軌,又可以進一步增強中國新聞發言人的業務素質、媒介素養和新聞執政能力,進而提高中國對內對外發布新聞的水平與質量,有效提升國家形象,打造文化軟實力。

四、結語

傳統媒體時代的新聞發言人制度顯然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發展的需求,制度改革與創新是走出現實困境和設計窠臼的必由之路。無論是從知識更新層面還是從互動交流層面來看,新聞發言人固有的信息傳播模式也必須得到改變,尤其是必須適應網絡新媒體情境下網民對信息發布的新訴求。無論是新聞發言人的制度調適,還是新聞發言人的角色建構,既不能照搬照抄,食洋不化,妄自菲薄,也不能故步自封,妄自尊大;既要善于學習西方發達國家新聞發言人制度的先進經驗,又要契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本體,結合中國的國情與社會現實圖景。堅持與時俱進和以人為本,這應當成為新聞發言人角色建構和制度調適的根本遵循、行為邏輯與實踐品質。成熟、完善的新聞發布活動和新聞發布制度,不僅能促進新聞信息的發布和傳播工作,還將有力地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邁向現代化建設的遠大征程。

[1] 靖鳴,劉建明.實用新聞發布學[M].北京:新華出版社,2009.

[2] 劉笑盈.當前新聞發言人制度建設的進展與挑戰[J].對外傳播,2016(12):9-12.

[3] 王彩平.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起源與發展[J].人民公仆,2015(6):62-67.

[4] 翟年祥,張國偉.論新聞發言人制度對我國政府形象塑造的影響及其構建[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5(4):30-34.

[5] 喬雪.我國政府新聞發言人形象塑造研究[D].上海:東華大學,2014.

[6] 佚名.認真履職盡責,敢于善于發聲[N].人民日報,2016-03-29(4).

[7] 李福森.蔣建國:新聞發言人要善于設議題,會用新媒體[EB/OL].(2016-11-07)[2017-04-05].http://www.china.com.cn/news/txt/2016-11/07/context-39651256.htm.

[8] 周國祥.論網絡新聞發言人的語言道德規制[J].中州學刊,2015(8):168-171.

[9] Blumer H,Lee M C,Smith S.The principles of sociology[M]. New York:Bames and Noble,1969.

[10] 王彩平.完善中國新聞發言人制度的路徑[J].人民公仆,2015(7):55-56.

[11] 郭旭,歐陽護華.中國政府新聞發布會發言人應答話語的人際意義研究[J].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6,23(6):29-34,79.

[12] 許諾.潮頭起舞,如何擔當[N].人民日報,2017-05-26(4).

[13] 劉繼紅,杜小麗.網絡新聞發言人:組織結構設立與專業化發展[J].中國記者,2014(12):108-109.

[14] 臧文茜.俄羅斯新聞發言人制度及啟示[J].青年記者,2016(6):97-98.

Role construction and system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in network era

SHEN Zheng-fu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s,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In view of the late start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in the traditional media age is difficult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twork era. Compared related systems with theUnited States and Russi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legal rules and characters of Chinese press spokesman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s spokesman in the network era need to 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at home and abroad, adhere to the policy bottom line to grasp the overall situation,and have a sense of the role of official thinking, attitude and skilled business qualities. On this basis, a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take the initiative to deal with the needs of the network virtual society.The behavioral logic and practice of quality that the role construction and institutional adjustment of press spokesman need to follow is to adhere to the times and people-oriented thinking.The network news spokesman should be changed on time.The national level should introduc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details and establish work consultation mechanism. Governments at all levels should improve th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system, so that the spokesman dares to speak with substance. The spokesman should improve the business quality and be good at dealing with media journalists to explo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ath of the press spokesman.

press spokesman; network news spokesman; traditional media; discourse system; network public opinion; professionalism

2017-04-07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6ZDA215)

沈正賦(1965-),男,安徽合肥人,教授。

G219.2

A

1671-6248(2017)03-0131-08

猜你喜歡
制度信息
淺探遼代捺缽制度及其形成與層次
訂閱信息
中華手工(2017年2期)2017-06-06 23:00:31
簽約制度怎么落到實處
中國衛生(2016年7期)2016-11-13 01:06:26
構建好制度 織牢保障網
中國衛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8
一項完善中的制度
中國衛生(2016年9期)2016-11-12 13:27:58
論讓與擔保制度在我國的立法選擇
展會信息
中外會展(2014年4期)2014-11-27 07:46:46
制度嚴格 溫柔執行
信息
建筑創作(2001年3期)2001-08-22 18:48:14
健康信息
祝您健康(1987年3期)1987-12-30 09:52: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婷婷五月|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精品无码久久久| 欧美成人免费午夜全| 茄子视频毛片免费观看| 亚洲五月激情网| 精品久久久久成人码免费动漫| 日韩黄色大片免费看| 美女免费黄网站| 超清人妻系列无码专区| 久久精品欧美一区二区| 久久国产精品麻豆系列| 试看120秒男女啪啪免费| 国产91蝌蚪窝| 91青青在线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亚洲IV视频免费在线光看| 国内精品免费| 亚洲香蕉在线| 波多野结衣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剧情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精品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片在线观看手机版| 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综合无码一区二区色蜜蜜|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在线|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成人免费一级片| 国产喷水视频| 综合成人国产| 黄色网页在线观看| 国产原创自拍不卡第一页|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国产一二三区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激情亚洲天堂| 福利在线不卡一区|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产人成午夜免费看| 亚洲成人手机在线|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 久久毛片网| 亚洲视频一区在线| 欧美精品v| 亚洲中文在线看视频一区| 国产精品所毛片视频| 大香网伊人久久综合网2020| 午夜久久影院| 91丝袜乱伦| 国产精品第一区|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欧洲高清无码在线| 中文天堂在线视频| 国产v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1pao |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无专区| 999国内精品视频免费| 少妇极品熟妇人妻专区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日韩专区AV| 99精品国产电影| 直接黄91麻豆网站| 欧美成人h精品网站|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8| 亚洲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 亚洲一区二区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拍在线| 九色综合伊人久久富二代| 欧美亚洲激情|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不卡| 在线观看视频99|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99热这里只有免费国产精品| 无码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欧洲亚洲一区| 777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青青久视频|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