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友
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國化工產業取得了飛速發展,新工藝、新材料和新技術大量出現,也使得生產和使用易燃易爆物質的場所規模逐漸擴大,然而由于大部分場所缺乏嚴密有效的監管、消防設施不夠健全而產生重大的安全隱患。目前,火災、爆炸和毒氣事故是易燃易爆場所發生頻率較高、損失比較慘重的事故類型,現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基于此,了解易燃易爆場所發生事故的主要特點,對它們產生的原因進行合理分析,并提出解決對策已經勢在必行。
關鍵詞:易燃易爆場所;事故;特點及對策
中圖分類號:D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064(2017)02-0164-01
1 我國易燃易爆場所發生事故的主要類型及特點
1.1 易燃易爆場所火災事故的特點
我們通常所說的火災事故指的是某個場所發生了著火現象,并且在經濟上造成一定損失或有人員傷亡的事故,這一事故類型成為歷年來我國易燃易爆場所最為頻發的事故之一。按照國家頒布的《火災分類》中的劃分標準,可以根據物質燃燒的不同特征將火災事故分為四大類,其中易燃易爆場所經常產生的是B類和C類火災,具體是指液體火災和易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火災等;以及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火災等。另外,按照火災事故持續時間的久暫,可以將其劃分為瞬間火災與非瞬間火災。顧名思義,瞬間火災的持續時間較短,像火球和閃火就屬于這一類。而非瞬間火災則是指持續時間相對久一些的火災,例如油罐火災、油井火災等。無論是哪一類火災事故,對于易燃易爆場所來說,都是具有強烈威脅性的。
1.2 易燃易爆場所爆炸事故的特點
作為易燃易爆場所另外一個頻發的事故,爆炸事故具有來勢更加猛烈的特點,也就會產生更大更持久的破壞力。爆炸事故指的是人們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由于不熟知物品的危險特性或違反了其中的正規操作,而意外地發生了突發性的強烈能量的瞬間釋放。基于易燃易爆場所中存儲物品的特殊性,以及周圍環境的特質,發生頻率較高的無疑是化學爆炸事故。化學爆炸事故,是具有極大沖擊性和破壞性的事故,會產生嚴重的危害后果,亟待人們的防范和解決。[1]
1.3 易燃易爆場所毒害事故的特點
除了上面兩種常見的事故以外,毒害也是易燃易爆場所一項需要重點加強預防和管理的事故。毒害事故,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毒氣泄漏事故,指的是有毒氣體或有毒的蒸氣意外地泄漏出來,并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地大規模地擴散到空氣中,這會使得周圍未得到及時疏散解救的人員發生中毒,將會出現面色發青,四肢麻木,呼吸急促等明顯癥狀,嚴重的會出現長時間的中毒昏迷,這無疑對人體健康產生了十分不利的影響。通常來講,根據泄漏持續時間的長短,可以將毒氣事故劃分為瞬間泄漏事故和連續泄漏事故,瞬間泄漏是指持續時間很短的泄漏,連續泄漏是指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泄漏,持續時間越長對于人的危害就越大。
2 我國易燃易爆場事故的解決對策
2.1 嚴格遵循程序法規,確保場所設置合理合法
通過近年來的多項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許多災害事故的發生都源于最初場所設置上的不合理性或者不合法性,因此,要想確保易燃易爆場所的安全,首先必須要做好的是對于整個場所的安全設置環節的把關。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和所有工作人員必須認真理解并嚴格遵循各項程序法規,確保易燃易爆場所的設置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和企業要求,最好在這些易燃易爆場所成立的初級階段,就陸續辦理好相關的業務許可、消防審核、安全標準、環境管理等審批手續,進行全方位的審核考察,做好未雨綢繆的準備。
2.2 認真強化安全管理,定期進行監督檢查
易燃易爆場所的特殊屬性使其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因此,認真強化安全管理,定期進行監督檢查對于災害事故的預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就要求相關人員要嚴格依據《消防法》、《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等相關法律條例和管理規則對這些場所實行定期檢查。當然,還需要嚴格確認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場所是否符合消防安全規定的要求,室內溫度是否過高,存放的環境是否通風良好,安全通道是否暢通無阻,輸電線路的性能是否良好,消防器具的配備是否合理,報警及滅火、搶救設備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時更換滅火劑和破損、超期使用的消防器等等。
2.3 加強應急演練培訓,提高安全意識和技能
縱觀近年來發生的多起重大易燃易爆場所事故,我們不難發現,在事故成因中,人是最為主要的一個因素。據相關統計,80%以上事故產生的主要原因都在于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消防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不夠高,因此,加強對消防人員的安全教育培訓已經是勢在必行。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消防人員的安全意識,確保能夠嚴格持證上崗,進而提升整個消防隊伍的技能水平,最大限度地減少因人為疏忽釀成的慘案數目。另外,還應當多組織消防隊伍開展預案演練,針對各種不同的災害事故形式進行具有針對性的特定的應急處置預案,使得消防人員熟練掌握疏散逃生、撲救火災、處置危險物品等相關技能,以符合整個安全疏散設施管理的要求。[2]
3 結語
近年來,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我國有關部門對易燃易爆場所發生的災害事故給予了足夠的重視,許多單位的管理部門和消防人員也為之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國現在也已經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能夠較好地應對災害事故的科研隊伍。但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上來看,我國對災害事故的科學研究開展得比較晚,目前還是處于起步階段,仍然有一定的問題存在。這些問題關乎著我國人民的生命健康和財產安全,乃至整個行業和社會的穩定,因此一定不能忽視它們,并要盡力去分析探討和解決。筆者認為,只要能夠嚴格遵循程序法規,對易燃易爆場所中的每個設施都進行認真的監控、分析和操作,提高消防人員的安全防范意識和操作技能水平,就一定能夠找出最為合理的解決措施,從而保障生產裝置的安全運行,減少經濟財產的損失,降低人員的傷亡率,努力構建出一個和諧、穩定、安全發展的社會。
參考文獻:
[1]成新華.淺議易燃易爆場所消防安全對策[J].科學之友,2011(02):111-113.
[2]王淵.易燃易爆場所消防安全管理探索[J].江西化工,2016(04):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