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芳

春節是中國的新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她從《詩經》中款款走來,載著五千年的祝福,載著五千年的憧憬,充滿著詩情畫意。古往今來,春節詩歌,名篇佳作,膾炙人口。除夕守歲,飲茶品詩,感受著春節的吉祥如意、快樂喜慶,別有情趣。
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春節被正式確立,當時稱為正日、正旦。三國曹植寫的《元會》詩,堪稱春節詩之祖:“初歲元祚,吉日惟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痹娙嗣枥L了春節是祥和吉日,君臣、親朋好友相聚,盡興賀歲的熱鬧情景。晉朝的傅玄《庭燎》詩也描述了當時的歡慶情景:“元正始朝享,萬國執圭璋。枝燈若火樹,庭燎繼天光?!碧拼谋R照鄰《元日述還》中云:“筮仕無中秋,歸耕有外臣。人歌小歲酒,花舞大唐春。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但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弊髡咭匀烁?、花舞、歲酒、草色風光,形象地烘托出春節一派欣欣向榮、燦爛繽紛的景象。
除夕守歲是春節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最早記載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志》:除夕之夜,各相與贈送,稱為“饋歲”;酒食相邀,稱為“別歲”;長幼聚飲,祝頌完備,稱為“分歲”;大家終夜不眠,以待天明,稱為“守歲”。除夕之夜,全家人開懷暢飲,團圓取樂,共祝新年?!皻g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摧。”這是南北朝詩人徐君倩在除夕與妻子守歲時寫下的《共內人夜坐守歲》詩句,形象地描繪了夫妻二人圍坐爐旁,通宵守歲,等待辭舊迎新的時刻,那種喜悅心情躍然紙上。至唐代,除夕守歲的習俗盛行。唐太宗李世民寫有守歲詩:“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守歲》詩最為耳熟能詳,“欲知垂盡歲,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明年豈無年,心事恐磋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痹娙嘶厥淄?,感嘆歲月蹉跎,同時勉勵自己要“努力盡今夕”,那種只爭朝夕、自強不息的奮進精神讓人欽佩。
歌詠春節喜慶氣氛者,宋代大文學家王安石可算寫到極致,他的《元日》詩家喻戶曉:“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弊髡哒驹谛履甑拈T檻上,刻畫了人們燃放鞭炮,暢飲屠蘇酒的歡慶景象,以詩的語言抒發了他革故鼎新的政治豪情。
最值一提的是清代林則徐的《除夜詩》。1842年詩人被流放新疆,在伊犁過除夕,當夜心潮起伏,難以入眠,于是寫道:“流光代謝歲應除,無亦無心判莞枯。裂碎肝腸憐爆竹,借棲門戶笑桃符。新幡彩勝為爭奮,晚節冰柯也不孤。正是中原薪瞻日,誰能高枕醉屠蘇?!比娨饩沉芾旌〞?,雄美悲壯,給人以極大的振奮和感染。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凝視著喜慶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徜徉在古色古香的春節詩韻中,我的心向著春天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