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管是社會、企業、個人,對于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都有了較大幅度的提升,法律保護力度也在不斷增加。在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強化的背景下,關于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理論探討也成為知識產權領域的一大熱點,對于知識產權法和刑罰之間的結合應用,是知識產權經濟融合和刑法謙抑性的融合碰撞,其實質是在經濟利益和法律保護法益之間的利益平衡。本文從知識產權保護的基本原則出發,探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意義所在。
關鍵詞:知識產權;著作權;專利權;外觀設計;刑法保護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發展已經走過三十多年的歷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國知識產權刑法積極借鑒吸收先進國家經驗,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開發,也不斷融入世界潮流,與國家進行有效對接。由于知識產權的特殊屬性,使其兼具公法和私發的兩種屬性,在進行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過程中,堅持利益平衡等原則,對于立法和司法活動,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1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的利益平衡
在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利益平衡是一項重要的原則。在利益平衡原則中,“利益”是指法律所保護的權益,這是知識產權立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利益平衡原則是一種對于利益的平衡處置規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各種原則紛繁復雜,經常交織融合在一起,也經常發生利益沖突和碰撞。因此,在制定法律和適用法律進行司法活動的時候,就要考慮各方利益的平衡點,特別是對于知識產權這樣經濟屬性非常強的權利來說,尋找其中的平衡點十分有必要。
作為一種權利,知識產權與利益有著密切的聯系,一方面,對于知識產權的保護,是對個人創造行為的鼓勵和激勵,是社會科技進步的一種動力,也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利益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公法層面,通過知識產權法的調配,也實現了科技資源的流動和調配,讓社會知識資源得到最大效用的利用。此外,知識產權也是一國經濟社會與外界溝通交流的重要載體和平臺,體現一種人類文明的共通性。基于此,提升刑法對知識產權犯罪的打擊,很有必要性,在運用刑法工具的同時,其中的法律利益平衡也是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一個重要原則。
在定罪量刑上,刑法的適用要充分考慮知識產權犯罪情節,因為知識產權犯罪和暴力犯罪等并不相同,具有較強的經濟屬性特點,如何認定犯罪和侵權行為之間的界限,就需要平衡知識產權所保護的法律利益和受侵犯法律利益之間的有機平衡。在實際應用中,既要考慮被害人所遭受的損失,同時也要綜合犯罪人的活力情況,很多通過立法方式難以確定的標準,也需要自司法實務中不斷總結,通過司法解釋等形式,加以確定,特別是對于“違法所得數額較大”等定罪量刑標準,也需要進行利益之間的有效平衡。
從犯罪追罰方面,我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有規定,對于知識產權犯罪采取的也是檢察機關追訴的方式,在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出臺的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案件的相關司法解釋中,就賦予了知識產權犯罪被害人以自訴的權利,這樣,就為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打開了個人自訴和公權力公訴的兩條路徑。但是,在實踐應用過程中,被害人自訴的案件很少,這是因為我國在刑事自訴方面的規定比較嚴苛,要求自訴人掌握較為充足的證據,這對于舉證能力較差的個人和企業來說,確實具有較大的難度,因此,自訴程序也很難啟動。另外在知識產權刑法對違法行為的懲處上,除了人身自由刑之外,一般都是采取罰款、沒收等形式,這樣對于被害人的利益保護也沒有體現充分原則,存在一定的保護不力現象。
2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及時原則
從刑法角度出發,刑法對于知識產權的打擊,主要根據是刑法的構成要件,是對社會危害性的打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很多社會行為的危害性都在發生變化,很多行為隨著社會變化危害性變大了,另外很多行為隨著社會變化,危害性版小了,因此,作為國家工具的刑法需要及時作出調整和修改,這也就是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所說的及時性原則,是立法和司法的與時俱進體現。
在司法實務中,我國刑法立法明顯具有滯后性,由于刑法刑法具有謙抑性,所以在立法和司法等方面,刑法一般很難也不愿意超越社會實踐,但是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這樣的刑法謙抑性顯出了一定的滯后性,特別是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對象,先進的科學技術而言,刑法很難及時有效保護相關法律利益。
隨著互聯網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上的知識產權利益紛繁復雜,相互糾纏在一起,很多處于灰色地帶的行為,也在網絡上蔓延,另外由于網絡具有突破時空界限的屬性,所以也讓很多知識產權犯罪更加活躍甚至猖獗起來,強化現代化知識的應用,強化知識產權刑法對于新興犯罪的打擊力度,是現代國際社會對于知識產權保護的普遍觀點。在定罪量刑的時候,應該及時調整法律規定,對于很多國際上已經進行打擊的現代科技犯罪行為,及時通過立法的形式加以確定,強化打擊懲處力度,保護公民和社會的知識產權權益。
在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及時性原則里,要強化及時貫徹原則,在立法上體現一定的進步性和超前性,對于很多其他國家已經出現的犯罪行為和形式,雖然在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尚未出現,但是經過合理預計,也即將可能出現,對于這種情況,就有必要通過提前立法的形式,增設新的罪名,在這種犯罪行為出現的初期,就遏制住犯罪行為的蔓延。
3 知識產權刑法保護中的謙抑性原則
刑法的謙抑性,是刑法區別于其他法律的最大特征,刑法的謙抑性,就是指刑法在立法和適用過程中,要謹慎處理,不任意擴大刑法打擊的對象,因為刑法是國家公權力的體現,是對犯罪行為的嚴厲打擊,所以國家在制定和運用刑法的時候,要充分體現謙抑性,不隨便運用公權力,只有對于為社會共識所不能容忍的行為,才要進行刑法犯罪打擊,對于很多不是那么嚴重的犯罪行為,則可以采取違約、侵權等形式進行法律救濟,從而保證刑法不會在各領域濫用。
在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中,要充分考慮刑法的謙抑性原則,嚴格區分刑事犯罪和民事侵權之間的關系和界限,對于很多并不嚴重的侵權行為,要將其從犯罪構成中剝離出去,采取行政和民事救濟手段進行救濟,這樣既可以維護被侵權人的法律利益,也控制了刑法的適用范圍,對于鼓勵社會創新和資源利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立法和司法實務中,要摒棄盲目追求打擊犯罪的刑罰制裁理念,將刑法的謙抑性原則貫徹到知識產權保護中來。
4 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對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已經進行了較多的有益探索,并且搭建起了相關的理論架構,在接下來還需要理論和實務界的深入研究,探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有益路徑。隨著經濟社會的深入發展,對知識產權的刑法保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在面對新問題的時候,存在立法論和解釋論兩條思路,還需要積極借鑒德國、日本、臺灣的先進立法和司法實踐經驗,提升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和水平。
參考文獻
[1]鄭友德,曾旻輝.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現存問題及完善建議[J].知識產權,2012(1):36-41.
[2]田宏杰,王然.中外知識產權刑法保護趨向比較研究[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6):118-121.
[3]康均心,鄒江江.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國際標準[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08-113.
[4]楊玲梅.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價值取向評析[J].理論月刊,2009(1):104-107.
[5]雷山漫,林亞剛.論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基本原則[J].法學雜志,2013(10):77-83.
[6]郭卓屏.我國知識產權刑法保護的缺陷及對策[J].商情,2013(17):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