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廣成,朱翠苗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江蘇 太倉 215411)
“產學并行、訓賽相長” 現代學徒訓練模式研究
——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
鄭廣成,朱翠苗
(蘇州健雄職業技術學院 軟件與服務外包學院,江蘇 太倉 215411)
根據我國現代學徒制教育和職業教育文件要求,剖析 “產學并行、訓賽相長”內涵,以軟件技術專業為例,從以軟件項目為載體組織訓練內容、構建“軟件產品開發”的訓練流程、“技術示例”驅動技術方法學習、項目并行推進訓練、采取“產品測試”型考核形式、建設“產學并行”在線開放學習平臺等方面,對“產學并行”訓練模式進行重點闡述,給出4點“訓賽相長”訓練建議,設計“產學并行、訓賽相長” 現代學徒訓練模式。
產學并行;訓賽相長;訓練模式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以及《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文件,強調在深化產教融合基礎上,將校企融合、工學交替、知行合一作為重要改革實踐途徑。2016年,國家三大部委(發改委、教育部、人社部)聯合出臺《關于編報“十三五”產教融合發展工程規劃項目建設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16]547號)文件,進一步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將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深化,探索有利于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現代學徒培養的新的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如何建設“技術性、生產性、典型性”的教學內容,實現企業化、標準化、生產化的實訓教學模式——“產學并行”[1],如何實現訓練實踐與技術創新相融合——“訓賽相長”,這將成為職業教育創新人才培養的途徑之一。為此,結合江蘇現代職業教育與學徒制改革實踐,結合職業教育軟件技術專業特點,探索一種“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現代學徒訓練模式,不僅能夠改進教學理念和路徑,還將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進程和提高現代學徒培養質量。
“產學并行”是 “學習內容和崗位內容、學習過程和生產流程、實踐實驗與技術創新”的并行推進,是“學”與“產”在內容、形式、方法、標準上的高度仿真,也是知行合一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一種深化。這種實踐訓練模式與“產教融合”高度吻合、相應相依[2],是實現現代學徒教育一種有效的實踐訓練模式。
“訓賽相長”是“產學并行”的一種外延訓練模式,一般是在團隊實踐訓練過程中,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實驗創新、應用創新的訓練內容;在學習生產過程中,注重專業技術和方法應用創新[3],提升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并以參加各類技能大賽為衡量標準,實現第三方技術評價,激發學生實踐創新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培養應用型、技能型現代學徒創新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
軟件技術專業配合移動互聯、物聯網和軟件產業,培養商務軟件、移動軟件、物聯網控制軟件的應用型創新人才,主要培養學生軟件設計、編碼和測試運維能力。課程內容對于軟件產品化和項目化要求更加明確、突出,“產學并行”的訓練模式對于人才培養更具推動作用[4],更適合軟件技術現代學徒人才的培養。科學設計軟件技術專業“產學并行”訓練模式,是推行“產學并行”現代學徒培養的第一步。
“產學并行”訓練模式第一步就是選取“產品化”軟件項目,以此為載體,組建教學內容,甚至將軟件公司的軟件項目包作為課堂訓練項目,遵照企業軟件編碼標準和規范,進行軟件項目分解和分塊設計,建設“產品化”的訓練項目,為“產學并行”訓練提供真實、科學、標準、規范的教學內容[56]。
“產學并行”必須讓學生在訓練中學習企業化、生產化的崗位技能,積累實際生產經驗,養成規范、標準的軟件項目開發習慣,為此,設計一種溫和軟件產品開發的“產學并行”訓練流程,是“產學并行”訓練有效進行的保障,可以根據軟件開發模式進行分類設計,如敏捷開發訓練模式、快速原型法開發訓練模式、MVC架構開發訓練模式等,必須嚴格按照相應的軟件開發模式進行訓練流程的設計,形成訓練過程與軟件開發過程的高度一致或仿真[78],實現并行推進。
對于新知識、新技術、新方法,必須選取企業化的“技術示例”,在演示、講練結合中,讓學生掌握相應軟件開發技術和編碼方法。各個示例的貫穿就是一個解決軟件開發技術問題的技術體系,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掌握新技術、方法,為進一步的軟件項目開發儲備知識。
將選取的軟件項目貫穿課堂訓練始終,在“技術示例”推進的知識技術學習基礎上,引入項目載體,營造項目場景,提出項目問題,引導解決思路,讓學生按照企業員工團隊形式,對課內項目進行獨立訓練。教師以項目經理或技術總監的身份,指導訓練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同時,給學生準備一個類似的項目作為課外并行訓練項目,以加強學生對所學技術、知識和方法的運用深度。
摒棄常規的試卷化考試方式,按照企業軟件驗收標準和規范,采取“產品測試”型考核形式,對學生完成的軟件項目進行考核,要求學生提交兩項成果,一項是軟件項目源代碼,一項是軟件開發文檔(說明書),可以采取小組互換測試、分組答辯等形式,對最終結果按照企業化的標準和規范進行驗收,給出成績。
將項目資源、教學內容、自主開發的教材等加工整理后,按照“產學并行”的形式,建設在線開發學習平臺,可以按照“引入項目場景、引導項目問題、技術示例驅動準備技術知識、項目場景完成項目、并行項目訓練”等形式,進行教學資源的建設,滿足學生在線自主學習或課后并行訓練的需要。
“訓賽相長”訓練模式應該是“產學并行”的一種拓展,主要是在訓練過程中,訓練內容選取以“技能競賽”項目和案例為載體,以技能競賽流程為過程,以技能競賽項目訓練為手段,采取技能競賽標準進行考核,搭建“實踐與技術創新”訓練平臺。
以“技能競賽”項目庫、歷年題目、模擬題目為載體,建設“訓賽相長”訓練教學內容。
深入研究競賽規則、標準和流程,簡化主要環節,形成吻合技能競賽規則的訓練流程,以此為框架,開展訓練。
對接專業社團,以團隊或個人的形式布置技能競賽項目,以師徒結對形式開展平時訓練。所有訓練項目必須與技能競賽項目在技術、方法、標準上保持一致,注重技術分析和方法創新,引導學生訓練不同類型的競賽項目,加強對技術應用的熟練度。
對訓練結果,必須按照技能競賽的標準和規范進行評分和評價,始終讓學生對于每個技術點和訓練環節有一個深刻認識,通過考核加深對技術的理解和加大訓練強度。
及時將訓練完成的優秀作品、實現步驟、操作方法和實現過程,通過“實踐創新與技能競賽”平臺進行資源分享和積累,為學生在線學習和訓練提供資源保障。
我院軟件技術專業堅持實踐“產學并行”現代學徒訓練模式,成功地將企業橫向軟件產品、大學生創新項目、社會服務項目和教師自主研發軟件,加工梳理成課程教學項目,以軟件項目為載體,組織課程知識、技術和方法,實現了項目貫穿、技術方法流程化的“產學并行”特色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
本專業5門核心課程形成了“軟件工作過程項目化”的教材編寫模式,實現了課內主講一個項目、課外訓練一個項目、示例依托案例項目的形式,通過工作場景導入、技術與知識準備、回到工作場景、工作訓練營的流程實現本書單元內容編寫。
我們針對學生能力和興趣大面積開展各類專業社團活動,將校企互動研發的各類產品逐步吸收和引入社團訓練內容中,專兼結對、師徒組隊,踐行學徒式實踐訓練模式,榮獲了一批省部級技能競賽榮譽與創新成果,提高了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崗位勝任能力,更好地實現了分層教學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
為了達到“產學并行、訓賽相長”的現代學徒教學要求,分學期派送教師脫產至企業頂崗鍛煉,使每名教師對接一家企業,結對一位資深工程師,深度交流,共擬一個課程標準,共建一門課程;介入企業一線學習軟件開發技術和流程,消化吸收一個軟件產品、一項新技術,完成一個軟件產品或項目,以此提高教師團隊的企業實踐能力和課程項目化建設能力,使其具備“產教融合”的教學能力,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產學并行、訓賽相長” 現代學徒訓練模式是一種適合現代職業教育和現代學徒教育的職業技能訓練模式,是對“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教育的進一步深化[910],更是現代職業教育創新實踐的一種教學方法和形式。本院軟件技術專業實踐該模式后,曾獲院級教學成果獎,營造了“師徒組隊、訓賽相長”的現代學徒創新實踐教學環境,獲得省部級各類技能大賽一、二、三等獎,開發了一批“產學并行”為特色的校企合作課程,通過“產學并行”獲得各類軟件產品10余項、軟件著作權近20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實現了“產與學”的并行推進,做到了“學習與創新”的并行,提高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更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形成了本院職業教育實踐訓練教學特色。
[1] 朱翠苗. 信息技術服務外包專業群協同建設和改革的研究[J]. 軟件, 2014, 35(8): 69-71.
[2] 朱翠苗. 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技術專業“產學并行”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J]. 軟件, 2013(6): 134-137.
[3] 鄭廣成. 基于ITSS的高職軟件服務外包實訓體系優化的研究[J]. 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3): 12-14.
[4] 鄭廣成. 高職軟件技術專業教師“產教研”融合能力的培養途徑研究[J]. 軟件工程師, 2013(10): 22-23.
[5] 朱翠苗.“崗學交替、輪轉互動”的現代學徒教學模式的探索[J]. 軟件, 2016(8): 70-73.
[6] Mason G, Shuman T R, Cook K E. Compar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an inverted classroom to a traditional classroom in an upperdivision engineering course[J]. IEEE Transactions on Education, 2013, 56(4): 430-435.
[7] 唐林偉. 中國現代職業教育理論體系: 樣態與超越[J].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2017(2): 61-66.
[8] 付達杰.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校企協同的技術技能積累創新理論與實踐[J]. 職教通訊, 2017(1): 10-14.
[9] 聶靜怡. 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 基于教育理性的思考[J]. 成人教育, 2015(12): 35-37.
[10] 肖坤. 校企協同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機制與策略[J]. 大學教育, 2015(7): 25-26.
1672-5913(2017)11-0040-03
G642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江蘇‘區域耦合、校企協同、中高職互融’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模式研究(15YJC880143);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企校雙制、工學一體、三輪互動’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2016SJD880124);江蘇省十三五教育規劃重點課題“‘制度互補、四方協同、輪轉互動、分段貫通’的現代學徒制教育模式研究”(B-a/2016/03/05);蘇州健雄職業技術教改重點課題“高職軟件人才‘課產融合、訓賽相長’實踐創新訓練體系研究”(JG201702)。
鄭廣成,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教育、Web移動軟件,117868704@qq.com。
(編輯:宋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