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輝(中國青年政治學院黨委副書記):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育才造士,為國之本?!睒淙隧毾攘⒌?,“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不斷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币谔嵘芰ι仙罡氉?。高校思政工作,師生既是對象又是主體,要注重課堂內外的引導熏陶,既要注重全局又要抓好個體。這就要求我們既要堅持原則又立足現實,既尊重規律又正視差異,既種好責任田又能聯動協同。要在手段創新上虛功實做。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活”的工作,看似無形,對象卻是實在的人;看似虛化,效果卻必須實在。要堅持改革創新,把傳統手段和新技術相結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把傳統經驗和積極探索相結合,摸索出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要在長效機制上難事長做。高校思政工作的成效,也絕非一朝一夕能顯現,要抱著“難事長做,久久為功”的信念,著眼未來發展,做好頂層設計,建立長效機制,使得這項工作不因人員環境的變化時松時緊,而是始終有制可依、有章可循,始終貫穿于高校育人全程。
@鐵錚(北京林業大學教授):
思政工作的影響、反響從何來?不是“喊”出來的,而是遵從科學規律“干”出來的。喊破嗓子造勢,不如擼起袖子干事。既要踏踏實實、認認真真干,又要講求技巧、注重方式方法。一是要以人為本。思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體諒人,一切從工作對象出發,充分考慮師生員工的思想需求和切身利益。離開了以人為本,就忘記了思政工作的初心,所有的工作也就很難奏效,甚至還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事與愿違,敗壞了思政工作的名聲。二是要小處著手。思政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不能疾風暴雨、不能簡單行事、不能搞政績工程,而要和風細雨、潤物無聲。在謀劃上大處著眼,在措施上落實、落細、落小。要從生活的點滴入手,從工作的細節切入,真正讓思政工作抵達師生的生活、工作和心靈。三是要寓教于樂。思政工作不能靠“吊臉子”“打板子”,也不能照本宣科、簡單從事、枯燥乏味。要努力使內容豐富起來、形式活潑起來。要盡量采用廣大師生員工喜聞樂見、愿意接受的方式和方法,努力使思政教育的過程輕松、愉快,充滿溫情和樂趣。
@ 寧秋婭(中國農業大學黨委副書記):
要使思政工作更具影響、更有反響,要按照“1135”的工作模式,開創思政工作新局面。牢記一個根本。思政工作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只有牢記這個根本,才能獲得巨大動力,產生深遠影響,實現立德樹人有道,春風化雨無聲。建立一個大格局。要建立思政工作大格局,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形成合力、久久為功,實現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遵循三個規律。遵循規律事半功倍,違背規律事倍功半。要遵循思政工作規律、遵循人的成長規律、遵循教育規律。增強五個力。增強思政工作力量的方法就是要增強思政工作的凝聚力、感染力、吸引力、滲透力和影響力。
@鄧軍(廣西藝術學院黨委書記):
一要強化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讓思政工作“熱”起來。要旗幟鮮明廣泛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把從中吸取的營養變為師生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強大力量。二要創新高校思政工作,讓思政工作“亮”起來。推動思政工作從學生到教師;推動大學生思政教育從思政課拓展到專業課;推動思政工作從“指間”直達“心間”。三要強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讓思政工作“響”起來。各高校應立足自身辦學特色和辦學傳統,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建設具有時代特征、中國特色、學校特點的大學文化,把思政工作融入“政治方向對、學術氛圍濃、文化品位高、道德風尚好”的校園文化建設中,從而不斷提升思政工作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 李洪波(江蘇大學副校長):
良好的思政教育效果需要教育主體優勢互補、教育力量優化整合。任何教育活動都離不開一定的環境,社會環境對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影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同程度地接受著環境的熏陶,社會環境直接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行為和習慣。在不同社會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人,在思想觀點上存在著明顯差異。家庭教育是思政教育的基礎力量。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三觀形成具有基礎性作用,家庭成員間在思想品德、作風習慣、價值觀念的形成上具有潛移默化、無法替代的影響。學校教育是思政教育的主導力量。學校是日常思政教育的主陣地、主課堂、主渠道,教育方式具有強制性、系統性、感染性。學校教育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形成具有主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