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林
她言談清爽、自如,一直有微笑伴隨。那是一種甜美、自信、十分輕松的微笑。
從她的言談和微笑中;從她那如陽光下蘋果一樣圓潤、飽滿的臉龐和熠熠閃亮的眼睛里;從她飄逸的長發、輕盈的步伐和她那飽滿的工作狀態與一點也不遜色的工作業績上,你根本看不出她是結腸癌的晚期患者;想象不到她曾經瀕臨崩潰,有過放棄治療、放棄生命的痛苦抉擇。
她是洋,20世紀80年代末出生于湖北襄樊市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起小就是一個聽話懂事、勤奮好學、有著美麗憧憬的好姑娘,小學、中學、大學,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優秀。2007年,她圓滿完成碩士學業,從中華科技大學畢業,后就職于南京某科技研究所。
2011年,進入5月后的一天,洋忽然覺得腹部有些疼痛。開始,她并未覺得是什么大問題,先是忍著。忍不住又胡亂吃些止疼的藥物,但疼痛不但沒有消除,反愈加嚴重。疼痛持續一周后,她不得不去了醫院。在此之前,她是絕少光顧醫院的。在醫院,醫生聽了她的自述,又目不轉睛地看著她,詢問了幾個問題,便讓她做了各項檢查。很快,檢查結果出來了,她竟然患上了結腸癌!而且已經發展到3期了。如晴天霹靂的檢查結果,幾乎把洋擊倒了。她無論如何沒有想到,沒想到不治之癥的“癌”會找上她,沒想到這可怕的惡魔會悄無聲息地侵入了她一直引以自豪的肌體。
洋當然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她覺得自己就是一個進化失敗的產物。經過痛苦的不眠之夜,默默擦去滿臉心酸的淚痕。洋把自己所有的積蓄都取了出來,決定出走,在大自然中完成生命的最后一段旅程。
臨行前,她決定再到醫院找一次醫生,不是為了治病,只是想問一問自己的生命期限,以便更好地安排最后的行程,順便要一點藥,能暫時減輕或忘卻痛苦的藥品,以便能堅持走完生命最后的行程。
通過上網查詢,洋選擇了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一位名叫郭仁宏的主任醫師。那天,郭仁宏醫生正好在門診給病人看病。洋在網上掛了郭醫生的號。在醫院,洋看到找郭仁宏醫生看病的人很多。郭醫生給人的第一印象既高雅又和善,是那種顏值和素質都很高的男人。
洋坐在郭醫生面前,盡量平靜地說:“我不是來看病的,只是想知道我還能活多久……”
郭醫生看著洋,靜靜地聽她的述說,眼睛里并沒有多少吃驚的神色,也沒有拾她的話茬。而后,郭醫生很仔細地看了洋的病例,抬起頭,微微笑了笑,平和而又非常認真地對洋說:“要不這樣吧,小姑娘!我明天在病房,你如果有時間就來病房找我,也不用掛號,我們談一談。”
洋清楚門診每個人看病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她看了一眼那些急切等待請郭醫生看病的人,便默默地,帶著一種并不清晰也不太迫切的期待離開了。
第二天,洋見到了剛剛查過病房的郭仁宏主任醫生。見到洋以后,郭醫生并沒有和洋談她的病情與治療的問題,而是給她講了一個從一開始便觸動了她那脆弱神經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同樣是一個有著高學歷、有著美麗憧憬的年輕人,一個剛步入工作崗位不久,躊躇滿志的男士。一次患病之后,他被查出患了可怕的不治之癥白血病。接下來,他的各種治療也并不順利,甚至一次好不容易等來的骨髓移植也失敗了。可是,他并沒有喪失戰勝病魔的信心和勇氣,始終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無論在怎樣艱難困苦的情況下,他都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醫生治療,也感受了來自社會慈善的種種關愛。在并非一帆風順的治療中,他依舊堅持繼續學習和工作。終于,他不但戰敗了病魔,遠離了死亡的威脅,而且成了江蘇省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由于他的刻苦努力,他在常見腫瘤,尤其在肺癌、乳腺癌以及胃癌、大腸癌、食管癌、賁門癌和肝膽胰腫瘤等消化系惡性腫瘤的診斷治療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不僅如此,他還在國內首次系統地對皮膚T細胞淋巴瘤進行了全面闡述;在國內第一次對雙側乳腺惡性淋巴瘤作了系統論述;在國內較早地將5-HT3受體拮抗劑昂丹司瓊改用化療前一次預防劑量給藥獲得較好療效;在江蘇省內率先對腫瘤紅細胞免疫進行了系統研究。這幾年來,他發表科研論文30余篇,參與編著腫瘤專著5部,并多次主持省衛生廳的科研課題。由于取得了不少被世人認可的成績、成就,他被省內外相關組織相繼推選為江蘇省抗癌協會傳統醫學委員會常委,江蘇省健康產業研究會理事,江蘇省醫學會腫瘤化療與生物治療分會胃腸腫瘤學組秘書,南京市癌癥康復協會醫學顧問,《中國醫學前沿雜志》編委。《揚子晚報》揚子名醫團專家組成員,南京電臺《小芳健康網》核心專家成員。與此同時,他還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和科研課題,寫作、發表新聞、人物專訪及腫瘤科普文章近百篇,因此被推選為南京市科普作家協會理事,還曾兼任了《醫院報》江蘇省記者站特約記者。此外,由于他對病人的愛心、耐心和突出的專業學識,他還被評為國家級心理咨詢師。更讓這位醫生引以為自豪的是,他成為中華慈善總會的慈善注冊醫生,一個醫務界的慈善志愿者,為把中華慈善總會與愛心企業的慈善援助及時送到大病患者身上、心里積極地奉獻自己的時間、精力和技能。對于他的癌癥病人,他一直傾注著自己全身心的愛,慈善的摯愛。
…………
故事講完了,郭醫生平靜地告訴洋,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他自己。
洋吃驚地睜大眼睛看著眼前這位原本陌生、原本無法想象、非同一般、有些神秘感的主任醫生,一時不知說什么,只是覺得有一股熱流從原本已經迅速干枯的心底涌上來,一個勁兒地往上涌。
郭醫生依舊平靜地對洋說:“我并沒有強迫你治療的意思,只是想和你分享我的故事。你可以好好想一想,想好了再來找我。”
…………
洋依舊沒有說什么,但從她那激蕩的、閃爍著希望光亮的眼神里,分明可以看出她對自己的明天已經有了新的打算。
這之后,洋又聽到郭醫生對她說:“我一定會盡力延長你生命的長度。但生命的寬度還要靠你自己的努力去拓展……”
洋眼睛一亮,她分明記住、記牢了郭醫生的這句話,從此她變得十分樂觀、十分堅強。
像所有癌癥晚期患者一樣,洋的治療也并非一帆風順。2011年6月,在安排好父母和工作之后,洋洋做了結腸癌切除手術,手術后做了6個周期的化療,之后在家休養了半年多的時間。2012年3月第一次復查,CT顯示她身體內的癌細胞又出現了,并已經向肝、肺多發轉移。
面對這樣嚴酷的現實,洋并沒有被嚇倒,更沒有氣餒。這時,她想得最多的就是郭醫生和病區其他醫護人員對她無微不至的關心、愛護和精心治療。她還想到了家庭的溫暖和單位的不離不棄。她依舊保持著樂觀的心態,堅強地面對病魔的挑戰。
這次復查后不久,郭醫生根據洋的病情決定讓洋服用安維汀。安維汀(貝伐珠單抗)是重組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由瑞士羅氏研發生產,當時剛剛在我們國家使用。郭醫生通過講解使洋知道,安維汀能與腫瘤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VEGF)結合,使其不能刺激血管生長,從而使腫瘤生長所需的血液、氧氣和其他營養被阻斷,阻止它們的生長或向身體其他部位蔓延,最終實現抗癌的作用。安維汀適用于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治療。
洋服用安維汀后,果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身體內的癌細胞明顯得到了控制。但這種抗癌的救命藥物,由于研發艱難、費用頗高等因素,價格非常昂貴,而且需要長期服用,是多數家庭和個人都很難承受的。洋也同樣面臨著吃不起這種藥的困境。
就在這時,(2012年6月15日)中華慈善總會與瑞士羅氏公司合作開展的“安維汀藥品援助項目”啟動了。郭醫生向洋介紹了這個慈善項目,并幫助她辦理了接受慈善援助的相關手續。
2012年12月21日,洋特別清楚地記住了這個日子。從這一天開始,洋成為中華慈善總會安維汀藥品援助項目的獲贈者。她滿懷希望地說:“從那一刻起,我的生命可以以年計算了。在中華慈善總會安維汀藥品援助項目組、江蘇省腫瘤醫院115病區醫生和護士的精心照料下,我一步步艱難但幸福地走到今天。”
2013年5月,五一假期剛過,她便正式恢復了工作,從那一天開始,她覺得自己又重生了。洋以一個正常人、健康人的姿態和精神面貌,積極而樂觀地投入到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
談到洋的治療和康復,郭仁宏的主任醫師有些激動地說,應該感謝中華慈善總會和羅氏公司的慈善藥品援助項目。他們的援助不僅僅使我們許多患者戰勝了死亡的威脅,更重要的是傳播一種非常可貴的慈善的愛、慈善的力量。郭醫生說,在我們的腸癌患者當中,洋是治療非常成功的一位患者。在治療和康復的過程中,她邊治療、邊工作、邊享受生活,追求一個比較好的精神世界。她的這個過程不但感動了我們很多患者,也使我們的許多醫生和護士深受感動。
洋談到自己時,總會談到郭仁宏主任醫師,說郭醫生在她整個治療過程中是最重要的一個人。
她還說:“有些事的發生,你沒有準備,卻改變著你;有些人的出現,你沒有期待,卻溫暖著你。”她說她能遇到郭醫生,也很偶然。但偶然中充滿了必然的因素,因為我們的世界盡管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好人、好事真的越來越多了。
其實,作為一個慈善注冊醫生,郭仁宏主任醫師對每一位患者都傾注了無限的真情與真愛。好多患者都有切身體會,像郭仁宏這樣的慈善注冊醫生,對他們這些患了大病的患者來說,就像是困境中的家人和朋友。
一個患有膽管癌的患者對大家說:“郭醫生對待我這樣的病人和我們的家屬特別熱情、特別有耐心。他不但為我們精心地治療,還深入淺出地向我們傳授專業知識,對我的疾病治療幫助大。”
一個患乳腺癌的患者情不自禁地說:“郭醫生醫者仁心,是菩薩化身。他對前來就診病人,沒有貧富,貴賤之分,一視同仁。”
一個胃癌患者由衷地說:“對于重疾病人來說,遇到一個醫術高有責任心的醫生,就像看到了光明和希望,衷心地感謝郭主任的細心治療和照顧,祝福他身體健康!”
一位食道癌患者的家屬在網上留言:“郭主任很有耐心,為人隨和。我父親之前在他那靜脈化療,現在口服化療。郭醫生一步步告訴藥怎么吃,要注意什么,醫術也很精湛,治療效果也好。希望父親早日康復。”
一位胰腺癌的患者家屬在網上留言:“郭主任對病人的治療細致負責,治療方案合理,按病人具體情況采取病人更容易接受的治療方案,讓病人更安心,更放心。目前病人狀況穩定好轉。”
一位婦女的母親是一位肺癌晚期患者,她網上預約掛號請郭主任給母親看病,而后在網上留言道:“郭主任對我們患者非常的關心,把我們想知道的問題都一一解答,對患者很和藹可親,非常感謝郭主任幫我母親開導,解決我母親的心理問題!”
…………
我注意到,郭醫生在他的個人網頁上,和大家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退潮后的海灘上,陽光似火,滯留在海灘小水塘中的小魚正經受著生與死的考驗,因為隨著一個個小水塘的干涸,他們正走向死亡……這時,一名小男孩正沿著海岸線,在將一條條小水塘中的小魚扔向遠處的大海,以讓它們獲得新生。這時過來一位老漁民,笑著對小男孩說:“孩子,你知道這個望不到邊際的海灘上有多少小水塘嗎?這么多的小水塘中又有多少條小魚嗎?傻孩子,小魚你是扔不完的。”正準備將手中一條小魚扔向大海的小男孩看了看手中的小魚說:“至少這條小魚在乎,至少已經在大海中獲得新生的那些小魚在乎!”我愿意是這名小男孩,我也正在做著小男孩所做的“傻事”!懸壺濟世是我一生不懈的追求。
…………
忽然,我好像又看到了洋。看到溫馨的慈善陽光下,她那張幸福、自信、美麗的笑臉;看到了鋪滿美麗夢想的大道上,她那輕松、矯健、一直向前的步伐。
我似乎又聽見她說:“我,會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