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一

秦川八百里,上下五千年。陜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這里曾是中華文明和華夏文化重要的發祥地。上下五千年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賦予了這片土地深邃的內涵;歷時1100多年的建都史,在這里留下了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文化長卷。慈善也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經過20年的發展,慈善之樹枝繁葉茂,陜西慈善事業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做出了應有的貢獻。慈善宣傳工作也成為陜西慈善事業中的重中之重,全省慈善會積極開拓創新,將慈善宣傳工作推向了一個新局面。
陜西省慈善協會
陜西省慈善協會成立于1996年,多年來,始終堅守“公益至上、以人為本”的理念,秉持“安老撫孤、濟貧解困”的宗旨,以愛心為動力,以募捐為手段,以幫助弱勢群體為目的,卓有成效地開展了各項慈善活動。在慈善宣傳工作的開展中也探索出了一條成熟道路。
第一,推進慈善宣傳工作的創新突破。與多家新聞媒體和互聯網簽署合作協議,積極擴大慈善宣傳。與《陜西日報》合辦“善行陜西”專欄,在陜西電視、廣播新聞頻道開辦慈善專題節目,在新浪陜西網站、陜視網站、西部網設置慈善頻道、網頁和欄目,與騰訊大秦網建立起“互聯網+慈善救助”戰略合作關系等,積極探索網絡慈善和網上捐贈。全年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體和互聯網刊發慈善宣傳稿件幾百篇。出版發行《陜西日報·善行陜西》《各界導報·慈善周刊》《善行天下》,編發《陜慈快訊》,設計印發《三秦大愛行》慈善宣傳冊,制作慈善專題宣傳片。
第二,加強協會網絡信息建設。創新“互聯網+慈善”驅動,突出加強宣傳推廣、在線捐贈和信息公開功能。在協會網站升級改版基礎上,啟動全省三級慈善網站互聯互通工作。繼續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公眾平臺進行慈善宣傳。
第三,結合慈善項目開展慈善宣傳工作。陜西省慈善協會組建慈善文化促進委員會,推進慈善文化宣傳工作項目化。委員會圍繞慈善教育、音樂演藝、文學創作、攝影藝術和慈善書畫,開展了系列慈善文化活動。2016年3月20日,陜西省慈善協會、陜西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慈善教育工作會議,總結四年來“千校慈善教育”項目成果,表彰先進。陜西省慈善協會、陜西省教育廳把立德樹人作為慈善文化教育的根本任務,聯合印發了《關于在中小學校全面開展慈善教育活動的通知》。安排部署在全省中小學校全面開展慈善教育,推動陜西慈善文化進課堂“全覆蓋”。
第四,開展群眾性慈善文藝匯演、愛心歌曲大家唱、慈善詩文作品評選、慈善攝影優秀作品展以及慈善書法與國學教育培訓等系列慈善文化活動。
第五,慈善文化研究。陜西慈善文化研究中心深入開展慈善理論研究,出版《慈善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國傳統文化》《新常態下慈善創新研究》,在國內學術刊物發表慈善文化研究論文,編印慈善文化方面相關資料。在全省開辦“陜西慈善文化大講堂”,創辦《臻善之聲》報。
西安市慈善會
西安市慈善會成立于1997年,堅持“立足民政、面向社會、以社會救助為中心”的工作方針和“安老、撫孤、扶貧、濟困”的工作原則,積極支持、幫助和關懷社會上生活困難的個人和弱勢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會救助活動,推動了慈善事業的發展和進步。西安市慈善總會慈善宣傳工作的落實,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與主流媒體合作開展宣傳。進一步加強與省市廣播、電視、報紙等重要媒體的協調與合作,重大活動重點宣傳,先進典型深度報道。在《西安晚報》《西安日報》、西安廣播電視臺、《華商報》《三秦都市報》《各界導報》《善行天下》雜志等省內外媒體,及時發表報道西安市慈善會活動的消息、通訊、圖片。
第二,積極辦好自有媒體,擴大宣傳影響力。西安市慈善會優化宣傳理念,在努力提高自辦媒體的質量和品位上下功夫,在提升時效性、趣味性、品位性上做文章。西安市慈善會積極發揮自辦刊物——西安慈善報、年刊、簡報的宣傳作用,全面報道慈善會開展的各項慈善活動。西安慈善網及時發布慈善會各項活動消息。
寶雞市慈善總會
寶雞市慈善總會是由熱心慈善事業的公民、法人及其他社會組織志愿參加的非營利公益性的民間社會團體。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倡導良好社會道德風尚,發揚人道主義精神,弘揚中華民族扶危濟困的傳統美德,開展多種形式的慈善救助活動,幫助社會上不幸的個人和困難群體,促進社會公平、文明、進步與和諧發展。
第一,圍繞各類慈善項目做好慈善宣傳工作。例如:開展慈善志愿者活動,聯合市精神文明辦、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民政局、教育局、團市委、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廢舊衣物一張紙·節儉行善獻愛心活動”“情暖冬日”等各項救助活動,動員全市各類組織、廣大市民以實際行動積極參與慈善活動。開展慈善讀本“五進”活動(進機關、進企業、進學校、進社區、進鄉村),增強全民的慈善意識,在全市范圍內,深入開展推薦征集“百名寶雞慈善人物故事”活動,通過文藝晚會唱響慈善。
第二,利用新聞媒體進行慈善宣傳。主動與當地新聞媒體聯系,弘揚慈善先進典型,宣傳報道寶雞市慈善活動和慈善人物先進事跡。利用《各界導報》慈善專刊、《陜慈快訊》《善行天下》會刊、《寶雞日報》等刊載總會工作稿件。充分利用寶雞市慈善總會官方網站和媒體,發動慈善志愿者,有效傳播慈善文化。
渭南市慈善協會
渭南市慈善協會于2001年12月成立,以愛心為基礎,以募捐為手段,以“扶貧濟困、安老撫孤”為宗旨,廣泛宣傳慈善理念、開展外引內聯、多方募集善款善物、精心實施慈善救助項目、推動基層慈善組織發展、加強自身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充分發揮了“替政府分憂,幫群眾解愁”的重要作用,為構建和諧社會做出了積極貢獻。渭南市慈善協會按照協會宗旨,積極實施以“南橋、北水、兩扶、三助、救災、春節送溫暖、慈善志愿者服務”為重點的十大慈善資助項目。同時也積極做好慈善宣傳工作。
第一,健全慈善通訊員隊伍。充分發揮通訊員和慈善宣傳志愿者的作用,組織開展業務交流,搭建互相學習和提高的平臺。市慈善協會積極獲取并報道各縣(市、區)慈善協會的慈善信息和新聞線索。
第二,突出辦好慈善網站、慈善專欄。渭南市慈善協會在渭南日報社的協助下,建立慈善網站,設置十個板塊;在《渭南日報》開辟《慈善專欄》,作為渭南慈善的固定欄目,報社配有專職記者,采訪報道渭南慈善的動態消息,典型人物,重大事件,重要項目的進展等。增設《凡人善舉》欄目,重點宣傳善行義舉。陸續刊登新形式、新視覺的稿件,做到每周一期,每期一人或一事。
陜西省榆林市慈善協會、延安市慈善協會、銅川市慈善暨扶貧協會、咸陽市慈善協會、商洛市慈善協會、漢中市慈善協會、安康市慈善協會都借助主流媒體、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臺及時傳遞慈善信息,召開慈善宣傳會議等形式開展慈善宣傳工作。這里就不一一介紹。
慈善宣傳工作對于慈善組織“外塑形象,內聚力量”,助力社會組織改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從陜西省慈善協會到省內地方慈善協會,對慈善宣傳工作非常重視。陜西省慈善協會貫徹《國務院關于促進慈善事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陜西省進一步加強慈善宣傳信息工作的意見;陜西省慈善協會還成立了宣傳信息部,加強了專業人員力量。各市區慈善協會加強宣傳機構隊伍建設,各縣區慈善協會配齊宣傳信息員。目前全省12個市慈善協會完成了網站建設,38個縣已經建成協會網站,實現省、市和部分縣區網絡互聯互通。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陜西省各慈善會,以學習宣傳貫徹《慈善法》為基準,慈善宣傳工作將會不斷推陳出新、亮點紛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