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藥師 劉紹貴
止咳中成藥,兩種別混用
⊙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藥師 劉紹貴
止咳寶片、急支糖漿、川貝枇杷露等都是人們比較熟悉的止咳中成藥。據筆者粗略統計,目前藥品市場銷售的止咳中成藥有100余種,而且很多都兼有止咳和平喘兩種功效。一些患者咳嗽時,容易糖漿、顆粒多管齊下,無形中讓止咳藥中的相似成分疊加,增加了藥物的毒副作用。
很多中成藥名字不同,但具體成分是在同一個組方的基礎上加減而來的。
如川貝枇杷膏與川貝枇杷顆粒、糖漿的組方均為川貝母流浸膏、桔梗流浸膏、枇杷葉提取液、薄荷腦和杏仁香精。
川貝枇杷露的組方與之略有差異,但功用基本一致,均可清肺止咳,用于風熱犯肺、痰熱內阻所致的咳嗽頻劇、聲音嘶啞、痰較黏稠或色黃、咽喉腫痛、胸悶脹痛等表證。
蛇膽川貝枇杷膏的組方為蛇膽汁、枇杷葉、川貝母、半夏、桔梗、薄荷腦,能夠清肺止咳、祛痰定喘,用于風熱犯肺所致的咳嗽痰多、胸悶氣促等癥。
蜜煉川貝枇杷膏的藥物組成為枇杷葉、水半夏、川貝母、陳皮、杏仁、款冬花、北沙參、五味子、薄荷腦、桔梗,能清熱潤肺、化痰止咳,主要用于肺燥咳嗽,見痰黃而黏、胸悶、咽喉疼痛,屬于潤肺止咳、燥熱咳嗽的常用制劑。
也就是說,幾種“川貝枇杷”類制劑均可用于同一種證型的咳嗽。
麻杏止咳糖漿和麻杏止咳片的處方組成均源自東漢名醫張仲景所創的麻杏甘石湯,由麻黃、杏仁、甘草、石膏4種藥物組成,功效也一樣,均具有辛涼宣肺、平喘止咳的作用,主要用于外有寒束、內有痰熱所致的發熱、咳嗽、氣急、鼻煽、口渴、有汗或無汗等表證。方中麻黃宣肺平喘、解表散邪;石膏清解肺胃熱邪;杏仁降肺氣而止咳喘;甘草既為佐治又以調和藥性。
三蛇膽川貝糖漿、蛇膽川貝散、牛黃蛇膽川貝散等,均為蛇膽類制劑,有清熱止咳作用,可同用于痰熱咳嗽,但其藥物組成和作用重點各有差異。
為合理使用止咳中成藥,我覺得有兩點需要強調一下:1.必須在醫師指導下對證選藥,不要道聽途說,或受虛假廣告的影響。連續用藥3日未見起效時,必須去醫院診治。2.在擬定治療期間內盡量做到只用一種藥,即使功效基本相同的藥物,也不可隨意疊加應用,要更改藥物或聯合使用其他藥物時,必須征求醫師的意見。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