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 鑫
方手指,警惕骨關節炎
⊙殷 鑫
據調查顯示,中國40歲以上人群的原發性骨關節病患病率為46.3%,60歲人群患病率比40歲人群高出一倍多,骨關節病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第三殺手”。
但是大家對于骨關節病的認識卻并不全面,很多人仍然停留在“膝關節疼痛才是骨關節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風濕科主任醫師葉珊慧表示,骨關節炎可在各個關節發病,除膝關節外,手指關節、髖關節、趾關節等也是骨關節炎的易發部位,尤其是手指關節經常被我們忽略。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且因為腿部健康關乎行動能力,會對生活造成嚴重影響,所以老人們會格外關注,而對于使用率更高的手,很多時候卻被我們忽略。
眾所周知,骨關節炎會伴隨疼痛,一旦膝關節出現疼痛,很多老人不用診斷就知道自己關節炎發作,趕忙貼膏藥、熱敷。而手指出現酸痛時,很多人都會忍耐,以為忍忍就過去了。但是骨關節炎不及時治療就會導致關節畸形,所以觀察下身邊的老人,可以發現或多或少都會有些手指關節腫大、手指長泡泡或是大魚際畸形(俗稱“方手指”,多出現在學生和老師)的。
葉珊慧指出,手指關節出現畸形的老人多為女性,其中的原因有二,一是因為長期做家務或是其他手指使用率高的活動,二是因為缺乏對骨關節炎的認識,且很多老人習慣手洗衣服,長期接觸冷水,更是加快了疾病的進程,來醫院治療時往往已到疾病后期。專家提醒,在早期出現手指不適,如酸痛、晨僵、壓痛等,請及時就醫。
除此以外,葉珊慧提醒,很多喜歡穿高跟鞋的女性很容易出現第一趾關節(大腳趾)的關節炎癥,具體表現為周圍腫大、疼痛,希望廣大女性讀者可以引起重視,及時治療。
在出現骨關節炎癥狀時,患者日常就應該注意關節的保養。葉珊慧建議,老年人以及骨關節炎患者在日常中應注意以下事項:
注意保暖 不要讓關節接觸涼風、涼水。洗衣服、洗碗最好可以使用溫水;游泳盡量選擇中午,時間不宜過長;空調溫度不要過低,風扇不要直吹關節;冷天最好可以戴上護膝、手套等保暖關節。疼痛發作時,熱敷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疼痛。
控制體重 肥胖者最好可以減肥,由于體重越重,關節要承擔的重量越多,從而加速關節間軟組織磨損,使關節過早退化。
適當鍛煉 患骨關節炎需要休息,但也要多做關節無負荷運動,減輕對骨關節的壓力,增強關節周圍肌肉的力量,以增加對關節的保護功能。游泳是最好的預防方式,騎車、走平路也都很好,不要做長跑、打球、爬山等劇烈運動。每次運動最好在半小時以內。
注意姿勢 經常變換,避免久坐、久站,避免某個部位關節長期處于負重狀態。減少上下樓梯,少走上下坡路,避免反復下蹲。
葉珊慧指出,由于骨關節炎屬于老化病,所以最好的治療方法就是年輕的時候開始預防。而除了眾人熟知的手術治療以外,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
消炎治療 骨關節炎,顧名思義,關節有炎癥,所以不論手術與否,患者都需要接受消炎治療。
營養關節 在臨床中,會給患者注射氨基葡萄糖,這是一種軟骨保護劑,可以緩解癥狀以及改善關節功能。
注射玻璃酸鈉 關節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可緩解關節疼痛,臨床發現,注射一次效果可保持半年。
(摘自《老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