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強
經常腹脹或是疾病先兆
⊙彭永強
一日三餐對于任何人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事。不過,一頓美食之后,有的人酣暢淋漓,幸福感十足;有的人卻并不那么舒服,甚至會出現腹脹等難受感覺。偶爾的腹脹可能是由于吃得太飽或者是吃得太急造成的,但如果經常出現腹脹的情況,則有可能是疾病的先兆。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消化內科馮常煒主任醫師介紹,多種疾病都可能出現腹脹尤其是飯后腹脹的癥狀。
飯后飽脹或終日飽脹、噯氣但不反酸,胃口不好,體重逐漸減輕,面色輕度蒼白或發灰,中老年人要考慮到慢性胃炎,特別是慢性萎縮性胃炎、胃下垂。
進食時有胸骨后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則往往提示患者可能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若是飯后出現反酸、燒心、噯氣、胸骨后痛,要考慮胃食管反流病;至于飯后上腹痛,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且癥狀持續多年,則可能是胃潰瘍。
如果常在飯后2小時胃痛,或半夜痛醒,進食后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可能有十二指腸潰瘍或炎癥。
如果飯后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爾會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現,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有可能為胃癌。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卵巢病等,也可能表現為腹脹癥狀。
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是右心衰患者,之所以會出現腹脹的癥狀,是因為右心回流血液受阻,使體循環的靜脈壓升高,導致內臟(胃腸道、肝、膽等)淤血,由此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等癥狀。
糖尿病往往可以導致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而胃腸受植物神經支配,植物神經紊亂會繼發胃腸道激素調節失衡,引起胃排空延遲,于是食物滯留于胃內而出現嘔吐、腹脹等癥狀。
而對于女性患者而言,卵巢疾病如卵巢癌等,也可能出現腹脹等癥狀。這是因為,卵巢腫瘤使周圍局部組織受到壓迫、黏連、牽拉,進一步影響腸道,導致腸黏連甚至梗阻等消化系統癥狀。
總之,腹脹可能是很多重大疾病的先兆,專家建議,如果長期出現腹脹癥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爭取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摘自《人口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