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方紅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1)
貴州省高速公路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現狀
石方紅
(貴州省交通科學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貴州貴陽550001)
針對目前高速公路進行生態防護與環境保護施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從實踐角度出發,分析了貴州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的施工現狀,并提出了優化控制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高速公路;生態防護;環境保護施工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高速公路建設使用的可持續性需求越來越大。然而,復雜的施工建設環境,為高速公路生態環境建設帶來了嚴峻考驗。基于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從實踐出發,即在明確工程建設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現狀的情況下,找出優化控制的方法策略。這是實現當前現代化經濟建設背景下道路網絡運行可持續目標的重要課題。研究人員應將其充分重視起來,以緩解經濟快速發展所帶來的交通運輸壓力。
貴州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指南的項目編號為:2016-143-034。該指南研究主要針對貴州的喀斯特地貌,通過歸納總結等工作,來完善貴州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保護工作體系。于此,貴州省高速公路網絡運行的生態保護工作,就能朝著更為制度化、規范化及標準化的方向,來提升環境保護工作水平,進而遴選與總結出符合貴州省生態環境特點生態保護效果顯著、經濟適用的高速公路生態防治及保護技術。然而,喀斯特及其發育致使土地出現石漠化,據統計,貴州石漠化土地已達38763.6 km2,已占全省總土地面積的22%。由此可以看出,石漠化發展速度較快,形勢嚴峻。在此環境下,高速公路的建設使用不可避免地需要采用高填深挖等施工行為,這就對貴州省生態環境帶來了嚴峻考驗。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加大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力度,以優化該地區高速公路所處的道路網絡環境。
研究表明,雖然我國在高速公路建設方面的研究起步晚,但公路建設行業主管部門及建設單位環境保護意識很強,特別是近幾年來,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綠化新技術不斷得到應用。我國公路建設生態保護的理念和研究過程與國家生態環境政策和法律法規的建設和研究緊密相連[1]。主要表現如下:
1973年8月《關于保護和改善環境的若干規定》提出了“三同時”制度;1979年9月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試行)》,首次規定了環境影響評價的制度,對公路建設環境保護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1988年8月《公路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中提出了“公路在設計、施工應采取必要的措施,減少對自然地貌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經過名勝古跡和自然保護區的公路,應該注意與周邊環境、天然景觀的協調。”1992年后,特別是進入21世紀后,國家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律和法規,進一步提高了公路建設生態保護研究的熱潮,在高速公路建設生態保護研究過程中,形成了《公路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規范》、《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和《高速公路綠化設計規范》等一系列交通行業環境保護技術規范和文件。并且交通部及各省交通主管部門正在總結“十二五”交通環保經驗和制定交通運輸“十三五”節能環保規劃[2]。
在國內,關于公路建設,特別是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環境保護措施有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形成了《公路環境保護設計規范》、《高速公路綠化設計規范》等指導性文件。此外,由于我國的國土資源具有幅員遼闊特征,這就意味著其在地域上有很大差異,某一個規范、標準對交通建設項目的生態環境保護取得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其針對性和使用性不是很強,特別是在貴州西南土石山區和喀斯特地貌地區,雖然有關高速公路建設對生態環境影響及保護措施方面有了一定的研究并取得到了很好的成果,施工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也得到了一定的落實,但是,貴州高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總結、指導性文件沒有成形。目前,隨著貴州省“678”高速公路網的建設和實施,貴州省高速公路環境保護技術指南性文件急需完成[3]。
因此,該指南應將以下三方面問題,作為工作重點:
首先,調查和分析貴州省境內高速公路施工造成的生態環境影響,為貴州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提供指導;
其次,遴選和總結出符合貴州省生態環境特點的實用性強、生態保護效果顯著、經濟適用的生態防治及保護技術;
最后,通過編制貴州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指南,用以指導和規范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的實施,從而保證高速公路環境保護驗收工作開展的效果[4]。
通過對貴州省已建、在建高速公路造成的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調研,歸納出針對貴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期主要生態環境影響,并調查和總結貴州省境內高速公路布置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遴選成熟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提出相應保護減緩措施,最終形成貴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指南。其具體實施內容及實施方案如下:
首先,選取貴州省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在建高速公路,惠水至興仁高速公路、遵義北環高速公路及仁懷至赤水等高速公路,進行生態環境保護情況調研,并針對省內高速公路施工期典型生態影響情況、生態環境保護措施采取情況進行歸納總結。
第二,選取貴州省省內具有代表性的已建高速公路進行生態環境恢復情況調研,主要針對高速公路采取的生態恢復措施及取得的效果進行匯總。
第三,根據前期調研情況,以及貴州省喀斯特地區特征,結合現有成熟的生態保護措施,以及高速公路具體工程情況,提出貴州省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保護措施[5]。
第四,依托貴州省高速公路,對各保護措施的效果、實用性、經濟效益進行驗證和比選,遴選和總結出符合貴州省生態環境特點的實用性強、生態保護效果顯著、經濟適用的生態防治及保護技術。此外,還應通過調研、分析、總結等工作,歸納出針對貴州省高速公路施工特點的施工期生態保護指南。
該項目主要通過對貴州省境內高速公路施工期生態環境情況進行調查,在分析高速公路生態環境影響的基礎上,根據各路段工程特點,對公路建設和敏感、脆弱環境保護的典型性問題進行歸納總結,篩選出公路施工對環境的主要影響因素,分析其影響程度及產生的不良環境后果。針對不同環境條件提出適宜的生態環境保護措施,分析生態環境保護技術實施的經濟和技術可行性,最大限度地恢復路域生態環境[6]。
在上述技術應用環境下,針對石漠化土地所帶來的空氣影響,相關建設人員應在進行高速公路的實際建設過程中,采取如下施工控制策略,以保護工程項目的建設使用不受惡劣氣候環境的影響。其一,工程沿線灰土拌和是施工作業中最大的流動污染源,在地面風速較大時應采取灑水降塵措施。其二,拌和站是施工期的主要固定污染源,因此,對拌和設備應進行較好的密封,并加裝二級除塵裝置,對從業人員必須加強勞動保護。其三,土方、水泥、石灰和粉煤灰等散裝物料運輸、裝卸和臨時存放,應采取遮蓋、灑水和防風遮擋措施,以減少沿途拋散及揚塵量。其四,灰土拌和、橋梁工程等集中作業場地,未鋪裝的施工便道在無雨日、大風條件下極易起塵,要求在早、中、晚來回灑水,縮短揚塵污染的時段和污染范圍,最大限度地減少塵污染。對施工便道進行定期養護、清掃,保證其良好路況。其五,在施工過程中,受環境空氣污染的最為嚴重的是施工人員,施工單位應著重對施工人員采取防護和勞動保護措施,如縮短工作時間和發放防塵口罩等[7]。
綜上所述,高速公路的施工建設要想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目標,需在明確當前生態防護與環境保護施工現狀的情況下,才能找出具有針對性的優化控制策略。事實證明,只要從所存在問題的角度入手,通過確定生態防護技術應用路線,以及控制實際施工操作污染源,就能最大限度地保證生態環境不受高速公路施工建設過程的影響。
[1] 秦升.公路生態防護及環境保護施工對策探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7,(06):90-91.
[2] 羅珂,高照良,王凱.毛壩至陜川界高速公路邊坡生態防護技術及其應用研究[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5,(06):128-135.
[3] 王國強,胡玉婷,彭愛紅.高速公路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應對措施探討[J].公路交通科技(應用技術版),2015,(08):89-91.
[4] 閆小琳.高速公路邊坡生態防護施工技術[J].交通世界(工程技術),2015,(03):128-129.
[5] 包衛星.高寒生態脆弱區高速公路建設生態環境保護技術研究[J].公路,2014,(06):220-224.
[6] 王輝,張輝.高速公路邊坡生態防護研究現狀與展望[J].低碳世界,2014,(11):279-280.
[7] 張樹森.初步探討高速公路施工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保護[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3,(04):119-120.
U415.12
B
1009-7716(2017)11-0110-02
2017-07-25
貴州省交通運輸廳科技項目(2016-143-034)
石方紅(1979-),男,貴州甕安人,碩士,高級工程師,從事交通工程設計與環保工作。
10.16799/j.cnki.csdqyf h.2017.1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