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群芳
(上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2)
淺析“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PPP投資的風險與應對措施
都群芳
(上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有限公司,上海市200032)
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給國內基建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國際化機會,特別是契合現實需要的PPP模式。但是,PPP項目由于時間周期長、投資規模大、交易模式復雜等特點,使得PPP項目比普通的國際總承包項目更具有風險。所以,企業一定要做好前期的調研和實施過程中的風險管控。只有這樣,才能降低企業的風險。現就“一帶一路”的PPP項目的風險進行若干剖析,并提出應對措施。
“一帶一路”;PPP項目;風險控制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時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設想,同年10月3日,習近平主席在印尼國會發表演講時又提出了中國同東盟國家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這就是“一帶一路”戰略國策的由來。“一帶一路”秉持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理念,以“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主要內容,全方位推進務實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經濟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沿線有66個國家,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被認為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和重點方向,也是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自由貿易網絡的重要依托。這為國內的基建企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面對難得的發展機遇,國內的基建企業要順勢而為積極探索走出去的路徑。但是對于基建企業來說,機遇的同時也存在風險。國內基建企業投資“一帶一路”沿線基礎設施PPP項目的風險有哪些,可以通過哪些措施來防范?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包括東盟10國、西亞18國、南亞8國、中亞5國、獨聯體7國、中東歐16國等共64個國家。根據PPP知乎大數據顯示,截止2017年4月底,一帶一路沿線64個國家PPP項目總計865個,總投資額約5029億美元,項目平均投資額5.8億美元。其中PPP項目總量排在前五位的國家是印度、希臘、土耳其、菲律賓和俄羅斯,分別為376個、72個、54個、42個和41個,總計585個,占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PPP項目總量的68%。從行業分布來看,主要有:油氣、電力、安居工程、通訊、交通運輸、水利及采礦等領域,其中交通運輸、電力和油氣占比位居前三位。
根據商務部官方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包括政府和企業)對“一帶一路”沿線53個國家直接投資145.3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8.5%。中國企業對相關61國的新簽合同額1260.3億美元,占同期對外承包工程新簽合同額的51.6%,完成營業額759.7億美元,占同期總額的47.7%。
2017年1-4月,中國境內投資者共對“一帶一路”沿線的45個國家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9.8億美元。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61個國家新簽對外承包工程項目合同1862份,新簽合同額318.5億美元,同比增長2.3%;完成營業額189.5億美元,同比增長5.6%。
PPP模式是政府部門和專營企業之間共同合作建設與運營為公共提供服務的基礎設施建設與運營的合作模式,政府與企業之間根據各自的優勢對項目的風險進行分擔。所以對PPP項目來說,都有其共同的下列特點:
(1)公共服務產品,在當地影響大。PPP項目的產品都是為提供公共服務而建設與運營的基礎設施,作為國際項目,“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在當地一般是非常重要而急需的基礎設施項目,所以在當地具有較大的影響,PPP項目對外服務的形象建設非常重要。
(2)相比國內的PPP項目,投資策劃的難度更高。“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所在地的政治、經濟、文化比較復雜,其投資策劃的難度比國內的PPP項目更高。投資這樣的PPP項目,不僅要考慮項目內在的經濟循環問題,還要考慮外部環境對項目的影響的程度。
(3)參與方較多,協調工作復雜。PPP項目一般都涉及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運營,在各個階段,參與方都比較多,需要企業與政府一起做好相關企業、相關部門的部署、協調、統一的相關工作。而“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由于其存在跨國、跨區的可能,項目的協調管理具有一定的難度。
(4)投資規模大,實施周期長。由于PPP項目一般是系列工程,項目投資規模整體比較大,同時相對于總承包項目,由于有比較長的運營期,項目的投資回收期會較長。“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也存在投資規模大和投資周期長這一特點。
(1)政治風險。政治風險包括一個國家的政治穩定性(戰爭或內亂)、政治制度、政府換屆等對PPP項目形成的相關風險。PPP項目的特點是投資大、周期長、屬于社會公共產品為社會公共服務,PPP項目一定與當地的政府密切相關,“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眾多,特別是跨國、跨區的PPP項目政治風險更是需要防范。
(2)政策法律風險。政策法律風險是指項目所在國對外資投資PPP項目的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指引等國家政策對PPP項目的建設和運營所到來的相關風險。包括所在國的合同環境、針對外資收取高額的歧視性稅費、政府所頒布的國有化或沒收與征用政策。PPP項目涉及內容多、范圍廣,合同相關方可能來自不同國家,爭議處理難度大,合同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項目執行的效果。
(3)經濟風險。經濟風險項目所在國所在地區的社會經濟結構、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宏觀經濟政策與PPP項目的建設與運營的匹配性風險,同時也包括結算貨幣與該國貨幣或與人民幣之間的匯率波動造成的匯率風險,項目獲取的貸款利率變化的利率風險等經濟風險。
(4)社會文化差異風險。社會文化是指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民族特征、文化傳統、社會結構、價值觀、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社會文化差異性較大,PPP項目在建設與運營的相關策劃時必須考慮到當地的社會文化特征對PPP項目帶來的相關影響。PPP項目都是公共服務項目,與當地的社會文化息息相關,只有符合當地社會文化的項目才有其投資的價值。
(5)行業與技術規范差異的風險。PPP項目都是基礎設施項目,不同國家的行業規范不同、技術要求不同,這就對企業的適應性提出了要求,同時不同的規范與技術要求會對PPP項目的成本造成影響。部分“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發展相對落后,制度的完善和技術標準的規范很難一蹴而就。因此,如何在一些制度和技術標準仍處于“搖擺期”的國家開展基礎設施PPP項目將是我國企業面臨的一大挑戰。
(6)行業環境給項目帶來的相關風險。PPP項目的產業鏈較長,從項目的規劃、設計、建設至運營全周期。同時,項目還涉及到建筑材料、機電設備等一系列的上下游的供應商,所以行業環境的狀況會對項目的實施成本和工期的長短有很大的影響。這方面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項目實施風險。
風險管理一般采用回避、轉移、控制(自保)等三種措施。對于風險過大或者可能無法承受項目帶來的風險需要采取回避策略;對于可以轉移的風險,可選擇將風險轉移給相關方;對于企業自保的風險需要企業做好風險的識別與管理措施,從而在整體上降低項目的實施風險。針對“一帶一路”PPP項目面對的各類風險的防范措施這里給出如下應對措施的建議。
(1)針對政治與政策法律風險采用規避的方式。這類風險是屬于項目的重大風險,一旦發生,可能會給企業帶來不可估計的損失。對于這類風險一般采用規避的方式。對于“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在尋找目標市場時,需要對項目所在國所在地區的政治環境和政策法律環境進行充分的調研,必要時聘請專業的第三方調研機構進行調研。
(2)經濟風險的應對措施也需要選用綜合的方式。在進入目標市場時,需要對目標市場所在國的經濟制度、經濟體制、經濟政策、經濟結構進行充分的調研,充分認識目標市場的經濟狀況,并識別相關的經濟風險,對于不能承受的風險,選擇規避的方式。同時項目提供的服務要與當地經濟特征與需求相匹配,例如印度等人口數量多的國家,交通運輸類PPP項目(包括公路、鐵路、港口等)市場需求高,風險較小;印度尼西亞、越南等國電力需求量大,同時享有一定的水利資源,所以PPP項目中電力項目市場需求大,風險較小;而西亞18國、中亞5國,以及獨聯體7國(以俄羅斯為主)由于石油資源豐富,所以油氣類PPP項目市場空間大,風險較小。
另外,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面臨的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等經濟風險方面,可以通過購買套期保值的金融產品進行風險規避,或者與業主方進行談判,針對結算的貨幣進行選擇,以及項目融資面臨的利率風險進行補貼。
(3)針對社會文化差異的風險應采用規避、轉移、控制的聯合方式。“一帶一路”沿線的PPP項目是為項目所在地公眾服務的,項目從規劃、設計到建設、運營都與當地的民眾息息相關,所以企業進入一個目標市場必須先了解其社會文化環境,規避由于不了解當地的社會文化而造成的相關風險。同時,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要尊重當地的社會文化,與當地政府、合作企業及周邊居民建立良好的關系,控制由于社會文化差異造成的風險。另外,由于PPP項目的投資周期較長,可與當地企業組成戰略合作的關系,由當地企業來處理與政府和民眾的相關關系,起到相關風險轉移的作用。
(4)針對行業技術規范差異的風險,需要采用轉移或控制的方式。企業在選擇目標市場時,需要對項目所在國的行業規范和技術要求做詳細的調研,了解規范和技術要求的實施難度。在項目談判過程中,對項目的成本測算必須充分考慮其規范和技術的要求所帶來的成本的變動。同時做好企業的相關技術管理人員調配工作,以適應規范和技術要求不同帶來的挑戰。
(5)針對行業環境的相關風險,應采用控制的措施。基礎設施PPP項目的建設成本與建筑材料價格、勞工工資、工期要求等相關度較高,所以對項目所在地的行業環境進行調研分析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只有把各個情況都弄清楚和分析透徹,后面的項目談判與項目報價才更有依據、更有把握、更減少風險。
“一帶一路”PPP項目投資對基建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基建企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通過多種形式來識別風險、防范風險。首先,要全面了解“一帶一路”上各個國家的基本情況,包括對各個國家經濟特點、人文特點、PPP相關的法律法規及政策,PPP項目實施推行情況的了解等,對總體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充分結合本企業的優勢,根據本企業的風險偏好,建立健全符合本企業實際情況的PPP項目選擇和投標決策機制,優先選擇競爭優勢明顯的項目。同時根據東道國政局的穩定性、對華較友好程度,以及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性來選擇東道國,對目標市場需要深耕細作,并給予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尤其要有耐心。最后可以考慮與東道國的企業充分聯合,優勢互補,聯合當地企業可以更加準確地選擇、評估項目,可以有效提高項目運作的成功率,降低建設過程中的風險并應對運營過程中外部環境的變化。
F284
B
1009-7716(2017)11-0177-03
2017-07-25
都群芳(1979-),女,四川簡陽人,碩士,經濟師,從事城市基礎設施投資PPP相關的分析與研究工作。
10.16799/j.cnki.csdqyf h.2017.1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