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譽春
自“五水共治”活動開展以來,常山縣人大常委會高度關注農村垃圾處理工作,通過視察、專題調研、進聯絡站、督辦建議辦理等形式持續監督推動。
縣政府高度重視人大意見,積極探索實踐“二分+”垃圾分類新模式,把生活垃圾分為“可爛”和“不可爛”兩種,并根據實際制訂堆肥、制沼等科學化處理方案,實現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為農村地區垃圾處理提供了借鑒。短短一年時間,“二分+”垃圾分類覆蓋率已達100%,年處理垃圾減少1.7萬噸,有效破解了垃圾圍村的困境。同時,建設完成的40余個成規模的沼氣處理池、村級電力堆肥處理站和太陽能堆肥房,已惠及農戶6萬余人。
此外,政府還通過設立賞、罰、比、曬等機制,大大提高了村民實施垃圾分類和保潔員保潔工作的責任心、主動性、積極性,正反雙向激勵倒逼文明行為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