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嘉國
習近平同志指出: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地做強做優做大,不斷增強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他同時還指出:堅持黨對國有企業的領導不動搖,發揮企業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這明確了兩條:國企改革的目標是做強做優做大;企業黨委要起領導核心作用。實踐證明:要想實現企業黨委的領導作用,首先要實現思想上的領導,企業黨委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思想引領者,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實現企業黨委領導作用的關鍵一環。
企業黨委成為改革發展的思想引領者
是企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企業發展的環境已經發生了極其深刻的變化。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不斷加深的條件下,國有企業實際上已成為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骨干力量,面對的是世界上最強的競爭對手。加之世界政治格局處在深刻變革當中,各國政府、各種勢力,各有各的訴求。戰爭、動亂、各種紛爭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深刻的影響。2000年美國引爆全球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處在一種痛苦掙扎之中。習近平同志提出全球命運共同體,作出實施“一帶一路”、經略海洋的戰略決策后,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速度明顯加快。所有這一切,變化是巨大而深刻的。在這樣的環境下,企業的改革發展,就不僅僅是一個經濟決策,更需要政治決策、安全決策。科學地認識這種環境,提出系統的思想理論,指導企業的改革開放,就是企業黨委實現領導作用責無旁貸的基本任務。
另一方面,企業現在人員構成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建國后出生的職工逐步退休,職工基本上以80后為主體,平均年齡也就40歲左右,絕大多數是高中以上學歷,本科,碩士、博士已占相當一個比例。這批職工,成長、就學于改革開放時期,在互聯網條件下成長,有很強的事業心和責任感,視野開闊,思想活躍,但由于多種思潮的影響,其人生觀、價值觀是多元的,追求也是多樣的,帶這樣一支隊行軍打仗,無疑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面對這樣的內外環境,行政領導當然要殫精竭慮,奮力擔當,精心謀劃,引導企業走上健康、持續發展的軌道。但行政領導畢竟以處理和解決當前問題為主,對于長遠發展的問題,職工的穩定和發展問題,可能精力不夠。從另一方面說,行政領導是有任期的,而企業是需要長期存在和發展的,大部分職工一生都與一個企業相依存,因此,迫切需要一個代表全體職工利益、全面謀劃企業長遠發展的機構,承擔企業發展戰略規劃的責任。而這個責任,只有企業黨委來承擔。
首先,企業黨委是執政黨在基層的組織,體現了執政黨對企業工作的領導。企業黨委熟悉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國有企業的獨特政治資源。而企業的改革發展,又必須按照黨的方針政策辦,這是最佳的結合點。
其次,企業里的共產黨員,不是從外面派去的,而是成長于企業的職工、干部、技術人員,他們不是獨立于工人階級之外的政治力量,而是由工人階級中優秀分子組成、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先鋒隊。而且他們成長、發展于企業,對企業的情況非常熟悉和了解,由他們來承擔思想庫的責任,既可照顧企業的眼前利益,又可著眼于企業長遠而可持續的發展,有利于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再次,企業里的行政領導,絕大多數都是企業黨委委員,分管企業里各項工作,對企業各項工作的歷史和現狀了然于胸,對發展趨勢和發展前景有深入的思考,這就為企業黨委集思廣益創造了條件。
這就是說,企業黨委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思想引領者,既是現實的需要,也有實現的可能。
企業黨委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思想引領者
是實現黨對企業領導的有效途徑
按照我們黨有關規定,企業黨委是企業的領導和政治核心,對企業工作實行思想政治和組織領導,起保證監督作用。實行思想政治領導的首要前提,是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企業的實際結合起來,形成企業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觀念,推動企業健康發展,這是實現黨對企業領導的有效途徑。
為了說明這一問題,我想引進幾段鄧小平同志對這個問題的論述。
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一文中說:“看一個經濟部門的黨委善不善于領導,領導得好不好,應該主要看這個經濟部門實行了先進的管理方法沒有,技術革新進行得怎么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了多少,利潤增長了多少,勞動者的個人收入和集體福利增加了多少。各條戰線各級黨委的領導也都要用類似這樣的標準來衡量。這就是今后主要的政治。離開這個主要的內容,政治就變成空頭政治,就離開了黨和人民的最大利益。”(《鄧小平文選》第140頁)
1980年,鄧小平同志在《目前形勢和任務》的講話中,在提出了改變黨委領導下的廠長負責制以后說:“一個工廠的黨委,總必須保證在產品的數量、質量和成本方面完成計劃;保證技術先進、管理先進、管理民主;保證所有管理人員有職有權,能夠有效率,有紀律地工作;保證全體職工享受民主權利和合理的勞動條件、生活條件、學習條件;保證能夠培養、選拔和選舉優秀人才,不管是黨員非黨員,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使他們充分發揮作用。如果能夠保證這些,就是黨的領導有效,黨的領導得力。這比東一件事情、西一件事情到處干預好得多,黨的威信自然就會提高。”(《鄧小平文選》第235頁)
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同志在《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的講話中再一次提出:“一個生產隊、一個工廠、一個車間、一個班組的黨組織,如果能夠面對自己單位的具體問題,走群眾路線,同群眾商量,提出很好的辦法,由共產黨員起模范作用,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那么,那里的黨組織就對四個現代化做出了很可貴的貢獻。”(《鄧小平文選》第244頁)
鄧小平同志的的這些重要論述,告訴了我們一些什么呢?
第一,企業黨委的工作,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來進行,因為這是“主要的政治”,離開經濟建設來談論政治,只能是空頭政治,就離開了黨和人民最大的利益。
第二,企業黨委對企業經濟建設負有重要的責任。鄧小平同志提出的衡量經濟部門黨委善不善于領導,領導得好不好的“五條標準”,衡量企業黨委的領導是否有效、是否得力的“五個保證”,都是企業經濟建設中的基本問題。換言之,就是企業黨委對企業經濟建沒的基本方面都要承擔政治上的責任。
第三,闡明了企業黨委承擔責任的基本工作方針,就是:“面對自己單位的問題,走群眾路線,同群眾商量,提出很好的解決辦法,由共產黨員起模范作用,真正解決這些問題。”這是說,黨委不能直接指揮企業,而是要針對企業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思路辦法,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來解決這些問題。
鄧小平同志這些論述還告訴我們,企業黨委對企業的經濟建設承擔全部責任,即領導和指揮的責任,是不科學的,因為這種做法混淆了經濟組織和政治組織的界限,形成了以黨代政的弊端;企業黨委對企業的經濟建設不承擔任何責任,“黨只管黨”的做法也是不科學的,因為這種做法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削弱了執政黨基層組織的地位和作用,容易形成削弱和擺脫黨的領導的弊端。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對加強和改進企業黨建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決策,其中核心之點,就是要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提高企業黨委的工作水平,保證企業健康、持續的發展。按照中央確定的一系列方針,把黨的思想建設同企業的發展緊密結合起來,就找到了發揮企業黨委作用的突破口與著力點,成為引領企業前進的向導。
企業黨委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思想庫
是對企業黨委工作的更高要求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個無產階級執政黨,能否保持對國家和社會的領導權,首先在于她能否保持對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的思想領導權。在建設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背景下,企業黨委的思想領導權的重要體現之一就是成為企業改革與發展的思想庫、智囊團。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和經營活力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已經由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政府“附屬物”,變為市場經濟體制下的自主主體,擁有了充分的自主權,成為適應市場經濟的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市場主體和法人主體,這決定作為黨的基層組織的國有企業黨委會,其任務執行的環境是完全不同的。企業黨委不直接掌握和行使行政指揮權,又要實行領導,是對黨的工作的更高要求。
實踐經驗教訓了人們:實行黨政分開后,企業黨委如果不深入企業經濟建設這個主體,黨委的工作必將無的放矢,失去發揮作用的著力點,實行黨政分開,企業黨委不當企業的“指揮部”,而一定要當企業改革發展的“參謀部”,成為企業改革發展的向導。
國有企業黨委工作改革的實踐告訴我們:共產黨是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什么是先鋒隊?就是站在時代的前列,從世界和中國的實際情況出發,深刻研究、理解和把握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提出指導社會、經濟發展的理論、方向、道路和方針政策,為人民改造社會和改造自然指明方向,成為引領人民前進的火車頭。這就是列寧所說的,黨是無產階級的“最高參謀部”。黨執政后,共產黨的這一本質規定并沒有改變,反而因為執政后面臨的國內外條件更加復雜,遇到的矛盾和斗爭更加錯綜復雜,特別是實行全面對外開放政策后,中國同世界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教育、軍事的聯系更加緊密,中國的發展已離不開世界。而世界范圍內,特別是東西方之間政治、經濟、文化的相互交集、相互碰撞、相互比較,給我們堅持走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了許多嚴峻的挑戰。這一切,更需要中國共產黨這個中國工人階級和中華民族的“最高參謀部”,發揮創新理論、引領方向的先鋒隊作用,為中國的繁榮、民主、富強做出新貢獻。
在國有企業建立和健全黨的組織,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組織的政治核心地位,發揮領導和政治核心作用,是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遵循的根本原則。中國共產黨黨章明確規定,國有企業黨組織參與企業重大問題的決策。這既是保證、監督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在企業中貫徹執行的需要,也是發揮企業黨組織整體優勢和政治核心作用的必須。
那么,企業黨組織如何在企業重大決策中發揮思想引領者的作用呢?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科研生產經營搞好黨建工作。企業的中心任務是發展生產經營,作為企業黨組織要發揮其政治核心作用,就必須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這個中心做好企業黨建工作;積極支持和參與企業的改革,利用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為充分調動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增強企業的活力和動力、促進生產力的發展而發揮作用。
第二,企業黨委及其工作部門,要研究經濟、熟悉經濟,掌握經濟發展的主導權,必須深入研究國內外大勢,深入到企業科研、生產、市場開拓、產品銷售、售后服務等各個環節,同業務部門一起開疆拓土,共同戰斗,才能對企業改革發展有切身的體驗,提出有見解的觀點。就如戰爭年代政工干部與前線戰士同生共死、生死相依一樣,熟悉和了解戰爭,才能指導戰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辦企業,其規律也同戰爭差不多。黨委工作部門深入企業各個方面,了解和掌握的情況越多,分析和研究越透徹,發言權就越大,起到的引領作用就越凸顯。
第三,企業黨委參與企業重大決策,首先必須形成自己的定見,凡是屬于企業的經營方針、長遠規劃和年度計劃、重大投資項目等重大問題,黨委都應有明確意見,都應該提請職工代表大會和股東大會及董事會審議決定。職工代表大會、董事會正式討論時,黨員領導干部應發表與黨組織研究決定一致的意見,并通過自身的努力,促使黨組織的意見盡可能被企業決策。
(責任編輯:羅志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