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雨釗
【摘要】隨著我國的社會經濟取得較大的發展,人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極大變化。為了取得經濟利益的最大化,人們經常會以破壞社會環境為代價,從而導致如今我國的生態環境遭受了極大的破壞。如果任由這個現象發展下去,那么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極大的惡化,進而威脅我們的生存。所以就需要加強環境保護,要培養社會每一個公民的環保意識,要讓公民的每一個行為都能夠從環保的角度的上考慮,這樣才能夠促使我們社會環境更加和諧。而在進行環保宣傳與環保教育的過程中,對中小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尤為重要,因為他們是我國發展的未來,肩負著我國今后發展的歷史使命。本文主要圍繞高中生的環保意識,分析如何在社會實踐中,去培養高中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社會實踐;高中生;環保意識
中圖分類號: 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1(a)-0000-00
前言
環境是人類社會得到生存與發展的基礎條件,但是隨著社會經濟取得了較快的發展,環境污染逐漸成為困擾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難題。現如今,我國森林面積急劇減少,草原也在逐漸退化,廢氣污染、亂扔垃圾等充斥著我國各個城市。但是這些都還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許多人依舊在重復這些自毀環境的舉動,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全社會的環保意識還較為缺乏。故此,就需要我國教育部門通過教育的手段,來喚起人們保護自然的愿望。尤其是擔負著人類發展中小學生,更是要對他們進行環保教育,讓他們內心深處能夠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下文就圍繞高中生環保意識,分析如何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對他們的環保意識進行培養。
1、開展環保主題活動,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提升自己的環保意識
老師一方面可以通過理論知識來喚起高中生的環保意識,通過在網上下載一些環境污染給人類帶來的危害的視頻或圖片,讓學生直觀的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可以開展環保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舉辦活動來提升自己的環保意識。例如,定期組織學生以班級為單位或者是以學校為單位,通過去校外宣傳環保,去科普知識講座,這樣既能夠引導學生,又能夠讓社會人士認識到進行環保的重要性【1】。例如可以通過“世界環境日”來宣傳活動,使社會人民群眾能夠有所觸動,從而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規范自己的行為,能夠自覺節約用水、能夠不亂扔垃圾等。在學生舉辦環保主題活動的期間,學校要給予全力的支持,不僅僅體現在精神方面,還要體現在資金方面。當環保活動結束之后,老師可以讓參與此次環保活動的學生,將本次活動的情況進行總結,并寫出自己的心得。這樣一來,就能夠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為他們今后爭做素質公民打下基礎。
2、為學生創造實踐活動的機會,增強高中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可以為高中生創造實踐探索的活動機會,讓他們去進行探究性的學習。在節假日期間,組織學生參加旅游活動,讓他們自備袋子。一路上,大家盡情地欣賞風景名勝,同時撿拾游人丟棄的各種垃圾。通過這種活動,不僅使得學生身心得到陶冶,而且也培養了他們的環保意識。還可讓學生利用假期,自發走進社區,宣傳有毒有害垃圾的危害,如油漆顏料、廢棄電池、廢棄燈管等。這些物品如果隨意丟棄會嚴重影響環境,產生危險,不能隨意丟棄,我們應該及時地將此類垃圾丟進有毒有害垃圾桶。學生們自制回收箱,安放在社區每幢樓的單元入口處,并發放和張貼宣傳單,向社區居民宣傳廢舊電池的危害,并定期回收有毒有害垃圾,送到指定垃圾回收站,經過處理可以被再次利用。
在方案實施的過程之中,老師可以根據社會上所存在的一些污染問題,組織學生對污染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探究,并讓他們去整理資料,最后得出自己的結論,并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學生通過實踐探究,看到因為環境污染而帶來的各種負面影響,從而更加激起他們的環保意識,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覺地參與到環保行動當中。例如,老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對當地的環境情況進行調查,如果周邊有垃圾污染的現象,讓學生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是因為居民的素質問題導致的,還是因為其他原因導致,最后可以讓學生相處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促使居民對這個垃圾污染源進行清理。通過這些活動,能夠讓學生發揮自己的發散性思維以及創造性思維,進而為解決環境問題提出自己的獨特見解。故此,要想提升高中生的環保意識,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實踐當中,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讓他們親自去體驗自然。
在這當中需要注意的是,老師所布置的調查的任務不能太難,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高中生雖然已經逐漸趨于成熟,但是社會閱歷還不夠豐富,所以不能夠讓他們去參與一些較難的調查當中,而是從學校周圍的環境出發【2】。如,對學校周邊主要垃圾污染進行調查,調查垃圾污染的主要來源是什么。學生可以通過走訪當地居民,讓周邊居民填寫調查問卷表等方式,來對問題進行分析,最終得出結論。通過這種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的環保意識得到增強,又極大的鍛煉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而這方面的能力,卻恰恰是學生最為缺乏的能力。
3、結合高中生家庭社區,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參與到環保當中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故此家長的一舉一動能夠對學生的行為產生重要的影響。例如,不隨地吐痰、在生活中節約用水、不隨便踐踏草坪等。家長需要為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為學生樹立一個模范帶頭作用。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可以將洗完菜的水用在其他方面,可以用去澆花。家長的這些行為如果再經過學校的引導,那么就能對學生今后的行為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環境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任務,而是社會各界的努力,要做到社會、學校相互配合。例如可以與自己的父母談談對環境的看法,通過親身調查自己居住小區以下幾方面的情況:第一是周邊的污染情況、第二是小區的用水量情況、第三是垃圾的分類情況等等,從各個角度來了解自己居住小區的環境問題。因此,能夠極大的提升高中生的環保意識。
此外,在進行家庭旅游時,家長要充分保護旅游景點的生態環境,要做到不亂扔垃圾,不隨意雕刻,引導孩子在旅游過程中接受環境教育,讓自己的孩子在游玩過程中領略自然風光,這樣有助于激發他們保護自然的情感【3】。此外,家長要鼓勵自己的孩子上社區進行環保宣傳,讓他們都去參加社會公益勞動,以培養他們保護環境的意識。例如,建議社區管理者對噪聲污染進行治理,建議社區管理者在小區內建立一個環保宣傳欄,以便更好的向社區的居民宣傳環保知識,從而號召全社區居民一起參與到保護環境的活動之中。建議每個社區居民要愛護社區內的花草樹木,家里所丟棄的廢棄物,要根據分類回收的原則,將其分類放在垃圾箱中。在上街購物時,要使用環保袋,盡量改變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做法等等【4】。
結語
隨著我國的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需要得到及時的治理。這就需要對每一個公民進行環保教育,要讓社會每一個公民都知道,環保是每一個人的責任,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需要從中小學生抓起,因為他們肩負著我國發展的重任。故此,需要將環保意識深入到他們的內心當中。
【參考文獻】
[1]朱清萍.以社會實踐活動為載體,培養小學生公民環保意識[J]. 少年兒童研究, 2015(6):63-64.
[2]李永會.談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培養高中生環保意識[J].新課程學習(中),2012,05:140-141.
[3]梁淵博.淺談中學生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加強德育的實效性——我校加強德育實效性的初步探討[J]. 新課程·中學, 2015(4):24-24.
[4]徐衛星.依托綜合實踐活動讓環保意識走進學生心靈[J]. 西藏教育,2011,0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