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頤
打響“乳房保衛戰”:讀《乳房:一段自然與非自然的歷史》
文/林頤
美國科普記者弗洛倫斯·威廉姆斯寫了本書,叫做《乳房》,副標題是“一段自然與非自然的歷史”。 2012~2013年先后拿了“紐約時報好書獎”等幾個獎項。
弗洛倫斯說:“乳房界定了我們。”其實,在人類誕生之初,我們對乳房就呈現出特別的態度。弗洛倫斯追問:乳房為誰而生?
媽媽摟著軟嫩的嬰兒,孩子倚靠著潔白的胸脯,叼著乳頭安靜地啜飲。美好、溫馨,自帶圣光,這是誰都熱愛的場景。醫學理念也提倡“母乳喂養”,既健康,且易于培養親子感情。可是,弗洛倫斯身為人母的喜悅突然被一篇報道摧毀——據科學家的研究,因為乳房特殊的生理構造,很容易成為環境中各種入侵物質的匯聚之處。母親的本能和記者的本能促使弗洛倫斯開始探究這篇報道的真實性以及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
首先調查乳房的人工化。有關隆乳手術的數據報告和實地體驗,糅雜豐胸手術的歷史和人物采訪。“隆乳的故事就像是萬劫不復的恐怖小說。”20世紀初,填充物材質包括玻璃球、象牙、木片、花生油、蜂蜜、羊奶以及牛軟骨,后來是特氟龍、尼龍和石蠟等,如今常用硅膠。調查仿佛展現了一場場噩夢,但是,“我最驚訝的是依然有這么多女人想要它們”。
弗洛倫斯搜集了大量證據。洗發水、通心粉、不請自來的化學物質……誰來保證我們晚餐吃什么?誰來保證每一樣日用品的安全性?誰來保證我們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化學工業和環境污染,對乳房造成了什么樣的危害?乳腺癌患者近年來大量增加,其中一個數據顯示了男性患此病的人數。很多男性患者無法接受自己居然會生這種病。這是環境對人的異化。商業化的逐利,消費文化的浮躁心態,對短期獲益的渴望,讓我們身陷泥潭。
與 《乳房》類似的,還有不久之前美國科普作家尤拉·比斯的《免疫》。同樣出于對新生兒健康的考慮,比斯踏上了對免疫機制的考察之旅。可是,我想說,如果每一位做父母的,都需要付出這么大的努力來呼喚全社會對寶寶們的保護。還有人愿意把孩子帶到這個到處都藏著危險的世界上來嗎?無數毒素通過人體的吸收匯聚在乳房的腺體內部,原本是為祖孫后代提供生命能量的源泉,卻在無形中成為謀害孩子健康的大殺器。可是,即使不喝母乳,代替品就安全嗎?弗洛倫斯給不了美國大眾滿意的答案。而“三鹿奶粉”事件是時刻提醒中國人的一記警鐘。
打響“乳房保衛戰”,就是打響“地球保衛戰”。

作者: 弗洛倫斯·威廉姆斯 【美】
出版社: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譯者: 莊安褀
定價: 49.8元
ISBN: 9787567557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