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靈敏
樸槿惠的人生悲劇和政治悲劇,有她個人性格和經歷上的原因和局限,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韓國的體制。貪腐的根基不鏟除,換了誰當總統都很難有好下場
2017年3月10日上午,韓國憲法法院以8票對0票通過了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案,決定即時生效,樸槿惠成為1948年大韓民國成立以來第一位被彈劾下臺的總統。對于出身名門、一向自視甚高的樸槿惠來說,這可能是她最不堪和最不愿意接受的結局。
3月12日晚上,在反對黨的一再催促下,樸槿惠在和身邊工作人員道別后搬離總統府青瓦臺,返回位于首爾三成洞的私邸,正式結束了自己的總統生涯。而類似的一幕在37年前也曾發生:1979年11月,27歲的樸槿惠在總統父親被暗殺后帶著弟弟妹妹搬離青瓦臺。那一次,她還年輕,有父親的光環罩著,能夠在蟄伏18年后重出江湖,成為“選舉女王”并成功收復失地,重回青瓦臺。
如今,她已經65歲了,因為縱容閨蜜崔順實干政而身敗名裂,支持率降到個位數。對憲法法院的判決,盡管她表示“愿承擔一切結果”、“真相終會水落石出”,顯示她對審判結果不以為然,但誰都明白,她的政治生涯大勢已去。而這還不是最糟糕的,由于樸槿惠已經喪失了總統任內享有的檢控豁免特權,未來幾年在媒體鏡頭前被檢方訊問和羞辱是免不了的,更極有可能面臨牢獄之災。
而僅僅五個月前,樸槿惠還是廣受愛戴的帝王般的總統。2013年2月25日,她成為大韓民國歷史上第11任總統,在不到四年的任期里,她處理過“世越號”沉船事件、朝鮮多次核試驗等一系列危機,和日本達成了慰安婦問題協議,和中國的關系也一度達到了歷史新高點,外交政策平衡兼顧,游刃有余,民眾對她的施政評價不錯,支持率一度高達70%。眼看著,她就要功德圓滿,全身而退。
但“韓國總統無法善終”的歷史鐵律最終還是發揮了作用。在離任期結束只有16個月的時候,丑聞如期而至,她在猝不及防間,應對漏洞百出,最終落得和10位前任一樣不光彩的下場。這五個月間發生的事,逆轉了樸槿惠的人生,也把韓國政壇攪得天翻地覆,至今余波未息。那么,樸槿惠的人生悲劇和政治悲劇是如何釀成的?彈劾的發生和通過,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嗎?
“喪鐘”一路敲響
一切始于2016年10月24日JTBC電視臺的一則報道。當天晚上,該臺《News Room》欄目曝光了被指為崔順實所有的一臺筆記本電腦里的兩百多份文件,其中包括44份樸槿惠的演講稿或聲明稿,日期從2012年到2014年,橫跨樸槿惠當選總統前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電腦里的日期顯示這些文件都是在演講前幾個小時或幾天前傳給崔順實的,很多段落都做了紅色標記,顯示崔順實曾進行修改。其他文件還包括多份涉及朝韓關系、韓美同盟、總統府青瓦臺警衛室人員調動等敏感議題的文檔,也都有批注痕跡。
此后幾天,JTBC電視臺不斷放料,勁爆的內容配上主持人孫石熙客觀、冷靜的分析,讓該節目收視率一路飆漲,在韓國政壇和社會上掀起了驚天巨浪,也就此敲響了樸槿惠政權的喪鐘。
事實上,事情在幾個月前就初現端倪。當年7月,《朝鮮日報》旗下的有線電視臺TV Chosun揭發兩個新成立的財團Mir財團和K體育財團向幾十家大財團收取800億韓元(約4.8億人民幣),而總統府青瓦臺有高級幕僚牽涉其中。但這則報道沒有點出這兩家財團的控制人是崔順實及其和總統的關系,也沒有能證明青瓦臺幕僚受總統指使,加上TV Chosun一直以來名聲不佳,又是收費臺,受眾有限,因此這則報道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
9月,名校梨花女子大學爆發了學生和教授的抗議活動,指責校方為一個叫鄭宥拉的馬術特長生開后門。2015年3月,身為馬術國家隊選手的鄭某以馬術特長生身份特招入學,梨大原先僅面向11個運動項目招收體育特長生,但從2015年起忽然增加了包括馬術在內的23個項目,而增加的項目中僅接收鄭某一人入學。鄭某在入學后并未到校聽課,在學期結束時交上一份錯字連篇的報告,仍獲得了很高的學分,被質疑存在特別照顧。事件導致校長崔京姬于10月19日辭職,鄭某的母親崔順實的名字開始頻繁見諸媒體。但該報道只能證實校方受到崔順實威脅及請托,卻還不能把此事和樸槿惠聯系起來。
也就是說,到此時為止,總統閨蜜崔順實橫行霸道、以權謀私的形象已經坐實,但總統和此事的關系仍不得而知。JTBC電視臺的報道則完成了這一閉環,它證明總統樸槿惠是無公職的閨蜜崔順實的“提線木偶”,不但穿衣打扮要聽她的,更嚴重的是連南北關系、重要人事任命、公開場合的發言和表態也都要她首肯。
從這時開始,火開始燒到了樸槿惠本人身上。在媒體的窮追猛打下,一系列真假難辨的事實陸續曝光,讓樸槿惠尷尬萬分:崔順實的父親崔太敏是一個邪教頭目,也是一個別有用心的人,早在1974年,他就利用樸槿惠的喪母之痛接近她,對她進行精神控制并借機謀取私利,這種惡劣的行徑連樸槿惠的父親樸正熙都看不下去了,試圖進行干涉而未果;連1979年金載圭暗殺樸正熙,原因也被歸結為看不慣樸正熙放縱崔太敏毀了自己的女兒。
樸正熙被暗殺后,樸槿惠遍嘗世態炎涼,唯獨崔氏父女對她不離不棄,讓她感激萬分。等到1998年復出當選國會議員之后,樸槿惠馬上投桃報李,提拔之前是航空公司乘務員的崔順實丈夫鄭潤會為貼身幕僚;當選總統后,縱容崔順實夫婦干政,插手人事安排,將多個親信派到她身邊擔任撰稿人或秘書,并對態度不友好的上千名文藝界人士設立黑名單,政府資金不予資助;利用總統身份施壓,強迫三星、樂天等財團向崔順實控制的那兩個財團捐款,金額累計超過千億韓元;崔順實囂張跋扈,對要求其出示證件的青瓦臺警衛大發雷霆;崔順實的幾個姐妹也都利用和總統的關系招搖撞騙四處斂財;樸槿惠有不可告人的生活小秘密,長年服用偉哥,打美容針,對自己的容貌有病態的關注,“世越號”沉船事故當天她消失了七個小時,就是在做美容手術……
這些“秘聞”的陸續曝光,讓韓國社會炸開了鍋,人們在難以置信之余憤懣不已。從10月29日起,民眾開始每周末在距離青瓦臺只有200米的光化門廣場集會抗議,要求樸槿惠下臺,每次來的人都超過百萬,他們手中閃爍的燭光變成了一條移動的河流;10月27日,韓國檢察機關成立以首爾地方檢察廳檢察長李永烈為負責人的14人特別檢察組偵辦此案,其后幾天,特別檢察組不僅突擊搜查樸槿惠多名親信的住所,還試圖進入總統府青瓦臺搜查,這可是大韓民國歷史上第一遭。
更糟糕的是在野黨的態度,鑒于大選原定于2017年12月舉行,他們本來不打算為難樸槿惠,但在洶涌民意的推動下,不得不加快腳步,12月3日在國會提出了彈劾。事件導致樸槿惠所在的大國家黨發生分裂,一部分支持彈劾的議員另組政黨。12月9日,韓國國會以234票贊成、56票反對的結果,表決通過針對總統樸槿惠的彈劾動議案,彈劾案按照程序送交憲法法院進行審理。樸槿惠由此成為韓國憲政史上第二位被國會彈劾的總統,隨后被暫停總統職權,相關職權由國務總理黃教安代行。三個月后的3月10日上午,憲法法院通過彈劾,樸槿惠正式下臺。
彈劾為什么會發生?
在韓國歷史上,被國會彈劾的總統不止一位,樸槿惠的前任、在2003到2008年間擔任總統的盧武鉉,也曾經在2004年3月以涉嫌對國會選舉“施加不公正影響”等原因遭到彈劾,但憲法法院最終沒有通過彈劾,盧武鉉在兩個月后復職,最終做滿了五年任期。與之相比,樸槿惠在五個月內被一舉拿下,最終無法翻身,實在讓人有點難以置信。這中間的最大區別,是民意的向背。
盧武鉉是窮人家的孩子,早年生活困頓,沒有讀過大學,靠自己鍥而不舍的努力,在考了七次之后才在近30歲時通過了司法考試,成為律師。在民主化之前的軍政府時代,他積極參與人權活動,擔任學生組織辯護律師,韓國著名電影《辯護人》就是以他為原型制作的。2002年大選,他的“沒有違規和腐敗的世界”的口號深得人心,從無名小卒一舉當選總統。當選之后因為經驗不足,他做了很多不適當的表態,很多做法太過操切,被稱為“韓國的羅賓漢”,遭到國會彈劾之后,韓國民眾普遍對他表示支持和同情,認為是反對黨在進行政治迫害,反對彈劾的民意一直占多數。這是盧武鉉最終逃脫下臺命運的重要原因。當然,盧武鉉后來也被查出貪腐,那是后話了。
而樸槿惠就不同了。她出身名門,自12歲就生活在總統府,后來父親被殺而落魄,看盡人情冷暖,但終歸還是住在富人區,一輩子沒有自己謀生過。1998年復出后也是順風順水,靠著父親是“韓國經濟起飛之父”的名聲,逢選舉必勝。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經歷,導致樸槿惠的性格比較冷漠,家庭變故帶來的對他人根深蒂固的不信任、長期身居高處導致的和普通人生活的隔膜,使得她缺乏和民眾、幕僚溝通的能力,總是自行其是,獨斷專行;從骨子里發出的傲慢,也讓她對政治風險缺乏敏感度,公關應對一塌糊涂。
事實上,樸槿惠縱容崔順實干政,盡管情節眼花繚亂,讓人目不暇接,但大多數都是無法證實的八卦,傳播甚廣但沒有什么殺傷力。要把樸槿惠拉下水,關鍵是要證明崔順實干涉國政運行是樸槿惠認可的;大財團向崔順實控制的財團捐款是樸槿惠親自授意的。而因為崔順實全盤否認所有指控,要落實這些關鍵點是有難度的。這時候,人心向背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因為樸槿惠的傲慢和高高在上,她恰恰在這一點上大大失分了。
JTBC電視臺的報道出來后,樸槿惠雖然第二天就在電視上道歉,但只是反復強調自己的清白,強調“崔順實是在我患難之際,伸出援手的關系”,似乎患難之交就可以胡作非為,播放的是事先錄好的五分鐘視頻,而且也不回答記者的提問,顯得毫無誠意。11月4日、11月29日她又兩次向國民道歉,2017年元旦還在青瓦臺與媒體記者舉行了座談會,但基本都是在重復之前的內容,全盤否認了有關方面對她的指控。從樸槿惠的立場看,自己已經夠誠懇的,但在韓國民眾的眼里,全都是砌詞狡辯。憲法法院的判詞里也提到樸槿惠一遇到質疑就反唇相譏,應對問題全無誠意。這種自我感覺和外部反饋的巨大反差,只能從樸槿惠的性格和團隊的公關能力上去找原因。
韓國民眾之所以拋棄了樸槿惠,讓她的支持率跌到史無前例的5%以下,主要是這么幾個原因:一是感覺上當受騙。樸槿惠當年競選時打廉潔牌,聲稱自己是“三無女人”,反復表白“我沒有家庭,沒有丈夫,沒有兒女,國民就是我的家人,讓大家幸福是我參政的唯一目的”。而韓國人已經被歷任總統的貪腐丑聞弄怕了,樸槿惠的出身使他們相信她一定會廉潔自持,但實際情況卻讓人大跌眼鏡。
二是韓國是儒家社會,韓國總統權力極大,韓國人也普遍以看待國王的眼光來看待總統。加上樸槿惠的名門出身,以及韓國人對樸正熙促使國家經濟騰飛的感激之情,使她此前備受擁戴。而事實證明她幾乎成了崔順實的傀儡,對她言聽計從,這讓很多人在情感上接受不了。此前有多愛她,現在就有多討厭她。
三是崔順實女兒鄭宥拉通過走后門上名校,觸動了韓國社會的敏感神經。韓國是一個非常講究學歷的社會,能否進入名校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個人一生的命運,甚至婚姻狀況。因此大部分韓國人從小學起就上各種補習班,過著“四進五出”(一天睡四個小時,就會金榜題名;一天睡五個小時,就要名落孫山)的生活,為的就是能躍過高考龍門,改變自己的命運。而學習成績很差的鄭宥拉靠著和總統的裙帶關系,不費吹灰之力就進了梨花女子大學這樣的名校,讓被高考折磨得死去活來的韓國年輕人氣不打一處來。
鏟除悲劇的根源
從萬千寵愛于一身的小公主到大權在握的大韓民國第一位女總統,從無人問津的前總統之女到被全民唾棄的前總統,樸槿惠的人生完成了一個戲劇般的輪回。而不管她有多么的不甘和委屈,一切都成了過去,她的政治生涯已經不光彩地結束了,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從個人生活來看,她的雙親早已故去,她和弟弟妹妹的關系也不太好,自己從未結婚,多年來一個人生活,政治是她最大的精神寄托。而當這個寄托不復存在,她要靠什么來支撐自己度過余生?
樸槿惠的人生悲劇和政治悲劇,有她個人性格和經歷上的原因和局限,但更根本的問題是韓國的體制,這種體制就像一個黑洞,此前已經吸進去10位前總統,使他們通通沒有好下場。樸槿惠則是第11位倒下的人。至此,“韓國總統無法善終”的鐵律得到了進一步的強化。一次發生的丑聞可能是偶然和個人操守不嚴,不斷發生就意味著其中有必然和制度的因素。樸槿惠悲劇的密碼,深植于韓國民主體制的缺陷中。
其中最突出的一點是以總統為代表的行政權力過大。一方面總統高高在上,深居簡出,行事機密,這就給崔順實上下其手留下了空間;另一方面行政系統有對企業的合法傷害權,又深度介入經濟活動,導致連三星掌門人李在镕這樣富可敵國的人都得行賄。
李在镕行賄是希望政府同意三星物產和第一毛織合并以鞏固自己的實際控制人地位,而政府控制的國民年金公團同時是三星物產和第一毛織的重要股東,政府不同意合并案就通不過。這樣的政商結構,導致韓國政壇黑金丑聞不斷。這種貪腐的根基不鏟除,換了誰當總統都很難有好下場。目前,因應此次事件,韓國政壇已經出現了修憲、限制總統權力的呼聲,但愿這一呼聲能盡快變成切實的行動。否則,無論誰是下一屆總統,都很有可能成為第12位不光彩倒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