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歷新年即將到來之時,從全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工作會議上傳來好消息:鑒于燃煤排放和機動車排放是影響環境的兩個重要因素,2017年,我國將全面實施成品油國Ⅴ標準。京津冀及周邊地區要先行一步,抓好成品油專項執法打假,并率先解決燃煤工業鍋爐節能環保問題。
近年來,環境污染問題備受關注,霧霾天氣、飲水安全、土壤重金屬含量過高等環境安全問題一再發生,群眾反映強烈。環境污染嚴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雖然產業結構優化明顯加快,能源消費增速放緩,資源性、高耗能、高排放產業發展逐漸衰減,但必須清醒認識到,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和消費結構持續升級,我國能源需求剛性增長,資源環境問題仍是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之一,節能減排依然形勢嚴峻、任務艱巨。
三十多年快速發展積累下來的環境問題,如今進入了高強度頻發階段。由于不合理的經濟發展規劃以及只顧眼前和局部利益,使整體環境惡化的形勢得不到遏制。一些地方政府放任污染企業的生產,企業片面追求經濟指標,對防止環境突發事故的認識不夠,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出臺“土政策”干擾環保部門對污染企業的正常執法。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不能再以粗放式發展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不能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發展經濟,這些道理大家都很清楚。如果說在這個問題上還需提升認識,那就是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清醒地看到,環境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也是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曾有人這樣總結,30年前人們求溫飽,現在要環保;30多年前人們重生活,現在重生態。今天的人民群眾,不是對GDP增速不快不滿,而是對生態環境不好不滿。食物豐足了,但吃得不安全了;城市繁華了,但空氣污染了。這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樣的生活怎么能幸福?
綠水青山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本,我們要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意識,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發展建立在生態安全的基礎上。要建立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嚴禁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產業項目上馬,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
我們必須堅決落實中央部署,嚴格執行中央政策,利用倒逼機制,順勢而為,才能用扎實的行動和成效,讓環境發生變化,讓人民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