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楊
為解決“大城市病”、優化提升首都功能,北京在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促進產業優化升級與合理布局是北京當前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重要任務。傳統汽車制造產業作為高污染高排放行業,已經開始向外疏解。北京現代汽車第四工廠、第五工廠已分別落戶河北滄州和重慶。而汽車電子作為高精尖行業,符合首都產業優化升級的需求,順應汽車駕駛無人化發展的趨勢,是北京未來可以著力打造的重要產業之一。
近年來,我國汽車電子市場規模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市場規模從2007年的121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979億元,2016年有可能突破4500億元。帶動我國汽車電子市場需求增長的直接動力主要表現在:一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汽車作為汽車電子產品的載體,其產量和增長速度直接影響了汽車電子市場的發展;二是汽車電子化程度的提高。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汽車性能不斷提高的要求,汽車電子產品在汽車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在汽車成本中所占的比重不斷提高。在傳統汽車中,由于檔次和科技含量的不同,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中的比重在15%-45%之間;在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中,汽車電子在整車成本中的占比高達60%以上。
產業發展環境良好
汽車制造業作為北京的重要產業之一,在北京構建“高精尖”經濟格局的背景下,產業內部已經發生了深刻變化,比較突出的是新能源車發展的突飛猛進。
近年來,北京市為化解落后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針對汽車制造業,重點是推動新能源車的發展。
北京市于201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對2014-2017年的新能源車補貼標準進行規范,明確指出,北京市按照國家和本市1:1的比例確定補助標準,國家和本市財政補助總額最高不超過車輛銷售價格的60%。為新能源車型設置單獨的搖號指標,2016年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指標6萬個,其中,個人指標為5.1萬個,新能源車的中簽概率要遠高于普通燃油機動車。
為充分發揮政策疊加效應,繼《北京市示范應用新能源小客車管理辦法》及相關細則后,北京市先后發布了《北京市純電動汽車示范推廣市級補助暫行辦法》、《北京市電動汽車推廣應用行動計劃(2014-2017年)》等相關政策,將政策從購車環節向用車環節延伸,在購車、用車、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服務保障等環節實現全覆蓋。
汽車電子系統是汽車產業鏈上的高附加值環節,由于多年制造領域形成的規模效應,汽車電子業在北京也已經形成聚集優勢。美國德爾福集團作為全球領先的汽車與汽車電子零部件及系統技術供應商,已經在北京設立生產基地。除此之外,李爾公司、韓國摩比斯汽車零部件公司、偉世通公司、北京奧博汽車電子電器有限公司等知名汽車電子企業紛紛在北京投產。此外,北京電子產業基礎雄厚,擁有中芯國際、富士康、京東方為代表的集成電路、半導體及顯示器生產企業,與汽車電子相關度極高,部分企業已經嘗試拓展汽車電子方向的業務。
更重要的是,北京高校云集,擁有多名半導體專家和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專家,培養了大量的高級計算機軟件人才和高級智能系統集成人才,由此也匯集了我國優質的電子信息產業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及國外電子信息技術領域知名的企業集團,在國內汽車電子產業領域的研發實力較強,并且在引進國際先進的科研、管理、技術等方面擁有先決條件。
國內外差距催生發展空間
由于汽車電子產業占地少、科技含量高,并非是北京向外疏解的產業,在北京的發展也擁有政策支持、產業基礎和一定實力,但是縱觀整個產業現狀,北京仍面臨著產品缺乏競爭力、技術含量不高等問題需要解決。
當前,北京大部分企業生產的汽車電子產品主要是低附加值車載產品等,技術含量不高、競爭力不足。這一方面是因為汽車電子產品本身科技含量較高,國內企業本身起步就晚,國外的跨國汽車電子企業都擁有強大的技術儲備和雄厚的研發實力,中間的主要差距是在電子控制單元的軟硬件、系統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方面,也是造成目前高端技術受制于他人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國內整車生產廠多是合資企業,生產的整車多為外方設計,由外方掌握技術的決策權,與整車相配套的電子產品也多由外方配套商提供,國內自主開發的電子產品很難進入其配套體系。
更重要的是,北京在汽車電子產業的標準和平臺方面還未處于主導地位。近年來,在ISO/IEC、SAE、JASO等國際先進標準中,與汽車電子相關的標準數量迅速增加。然而,北京乃至我國在汽車電子標準化方面,還處于起步階段,需要得到政府有關部門重視和支持。同時,汽車電子標準化工作相對于電子技術的應用程度和水平已經明顯滯后,制定或轉化的標準屈指可數,遠遠不能適應汽車電子技術發展的要求。
另外,由于汽車電子產品研發需要對應專門車型,這樣就導致每研發一款產品需要購置對應型號的車輛進行裝車實驗,這對北京當前的中小汽車電子企業而言,仍是一項嚴重負擔。國外通行的支持這一產業的做法是政府出資設立供中小汽車電子企業研發測試的公共驗證平臺,但北京目前還沒有類似平臺出現。
此外,以充電樁為核心的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北京還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從公共事業采購為主逐步推廣到私人購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正在向著多元化、市場化轉變。
不過,讓市場振奮的是,2014年3月,國家電網公司已經宣布全面放開充換電設施建設,允許社會資本參與,未來,新能源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更多引入社會資本。并且隨著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充電樁建設商業模式也將成熟。
很顯然,針對北京汽車電子產業與國外相比的差距,北京應把握政策支持的東風,以《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等政策為導向,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以整車控制系統、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配套設施及示范應用、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汽車總線網絡和嵌入式系統、車身電控系統和汽車芯片、傳感器及執行器等關鍵元器件為重點,加強核心技術研發,提高技術可靠性,提升企業實力,完善自主創新渠道,逐步形成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推動北京汽車電子產業逐步做大做強。
如何實現突破
當前,在一系列促進政策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性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汽車電子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迎來了市場高速發展的時期,產業規模處于迅速擴大的時期。面對當前的有利形勢,北京應迅速抓住汽車電子領域的巨大發展機遇,加快實現產業和技術的突破。
首先應該做好頂層設計,明確北京的發展定位。北京應利用現有基礎,搶抓國家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政策機遇,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產業集聚為重點,以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為引導,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理解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加強產業頂層設計,明確發展定位,積極推進產業發展,打造具備國際競爭力的汽車電子產業集聚區,努力將汽車電子產業打造成為拉動北京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在產業培育壯大的初期,政府的引導推動作用至關重要。可通過完善北京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準入的標準規范,有序推進國家公共服務領域、個人購買等配套政策,擴大政府采購、租賃牌照、專用停車位建設、充電樁等配套政策,加大財政配套資金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國家機關公務用車、市政公交、環衛等行業優先采購新能源汽車,鼓勵高校、企業園區等團購新能源汽車。大力支持商業模式創新,鼓勵融資性租賃、分時租賃等模式;支持整車企業通過建設遠程監控網絡服務平臺和維護保養應急體系,來保障用車安全。
利用北京強大的科研優勢,政府應鼓勵汽車電子企業積極主動利用各類科技資源,加強企業與清華、北理工、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產學研合作,引進實施科技合作項目。以科技交流活動為平臺,加強與美、德、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的技術交流與企業合作;積極組織企業參加研討會、展銷會、洽談會等各類對外交流活動,通過建立新的合作渠道,鼓勵企業走出去學習先進技術;定期舉辦汽車電子產業論壇,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和渠道,加強企業間的技術交流合作,強化區域協同發展。
在此基礎上,應支持首都高等院校在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上向汽車電子相關方面傾斜,考慮開設汽車電子相關課程,利用其重點實驗室等機構培養高端人才。根據實際需要,開展汽車電子領域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培養更適合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完善人才引進政策,依靠經濟發展優勢、完善的配套設施、優惠的人才政策和和諧的發展環境吸引人才,通過技術持股、期權激勵等辦法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為北京汽車電子產業發展提供人才保證。
同時,北京需要充分利用好國家科技計劃、科技重大專項、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以及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財政支持。一方面逐步提高政府財政對汽車電子產業的投入比例,如設立汽車電子專項資金等,加大專項資金和配套資金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資金發放、使用、監管、效果評價辦法,提高資金保障程度和使用效益。另一方面應逐步完善激勵政策體系,通過多種政策手段,降低科技投入風險,激勵企業、個人和科技風險投資機構不斷增加投入,提高投資回報率。也可鼓勵設立支持汽車電子產業發展的股權投資基金或創業投資基金,并積極做好企業與投資基金的對接工作;鼓勵支持企業在國內外以債券、股票等形式吸納社會資金,逐步形成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融資機制。
(作者: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