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圣峰+宋林
摘 要:錨網支護作為一種經濟有效的巷道支護方式,在煤礦巷道中已得到廣泛應用,但由于煤礦井下地質條件的復雜性和多變性,斷錨、斷索現象時有發生,對安全生產及人員生命構成威脅。通過分析施工巷道斷錨、斷索原因,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
關鍵詞:錨網支護;錨桿(索);斷裂原因;防范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058
1 概述
崔莊煤礦23下06工作面是二采區(3下)采區東翼開采的第五個工作面,工作面采用走向長壁后退式采煤法綜采放頂煤工藝開采,機采高度2.4m,放頂煤高度1.72m,煤層傾角平均13°,結構簡單,煤層普氏硬度系數f=2.0-2.5,且不同部位質量差異比較小。就勘測數據來看,工作面部位煤層均在4.12m左右,走向共724m,且傾斜長139m。其中,頂板厚泥巖共2.91m,中砂層厚8.75m。
2 巷道斷面及支護參數設計
23下06工作面運輸設計成沿著煤層底板逐步掘進,斷面為矩形形狀,寬度為3.6m、高度為2.5m,凈斷面積為9㎡。為提高煤層頂板穩固性,作業時選擇用錨索、W鋼帶、錨桿以及金屬網進行聯合支護。要求每排至少設置5根頂錨桿,間距控制在750mm左右,排距則可以控制在900mm左右。其中,錨桿選擇用φ20×2000mm左旋螺紋鋼錨桿,搭配使用MSK23-50樹脂錨固劑進行錨固作業。另外,對于與巷道的部分,需要將頂錨桿設置成15°角,并至少與巷幫間距在300mm以上,其余部分則可以垂直布置于頂板。基于地質環境要求,本項目選擇應用長3300㎜的W鋼帶壓網設置與頂部,并利用10#鍍鋅鐵絲來制作規格為4000mm×1000mm的菱形網,而網格規格為40mm×40mm。
補強錨索每隔1.8m布置2根,配215×215×12mm托盤,沿巷道呈矩形布置,間排距1500×1800mm,錨索長度以錨入頂板穩定巖層中不少于1m 為原則,錨索外露長度(鎖具外)為150~250mm。每根錨索用1支MSK2350和2支MSZ2350型樹脂錨固劑,錨固力不小于200KN。
幫錨桿每排布置4根,排距900mm,間距800mm,錨桿為φ18×1600mm左旋螺紋鋼錨桿,靠近頂板的錨桿仰角為15度,其余與巷道垂直布置;幫部采用規格為2000㎜×60mm×8mm鋼筋梯壓網,菱形網規格為:網長×網寬=2500㎜×1000㎜,網孔邊長:40×40㎜。附圖運輸順槽錨桿、錨索布置圖。
3 頂板錨桿及錨索斷裂原因探究
3.1 斷裂現象
頂板錨桿與錨索斷裂在煤礦作業中比較常見,就本項目實際情況來看,錨桿斷裂情況多集中在回采后期階段,與工作面煤壁距離50m左右范圍內的頂板角錨桿尾部80cm~100cm位置。錨索斷裂情況則多集中在回采后期運輸順槽超前段,與工作面煤壁間距30m左右范圍內,多表現為錨索尾部5cm~10cm位置鋼絞線斷裂。
3.2 斷裂原因
3.2.1 地質因素
23下06工作面運輸順槽,北面為已經回采完畢的23下04工作面,上方則為二采區(3上)04(1)、04(2)、05、03、和01工作面老空區。這樣如果頂板壓力逐漸增大,并且存在離層位移情況是,會對錨桿承載性能提出更高要求,一旦超出承受限度,便會造成錨段斷裂。另外,對工作面進行回采時,運輸順槽超前壓比較集中,在受到頂板壓力時,會造成頂板巖層層間出現錯動,促使煤層和巖層產生位移甚至分離,使得鋼絞線后部自由段剪切力作用加大,松散度增加,可以起到的錨固效果降低,強度逐漸降低最終斷裂。
3.2.2 設計不科學
此項目所處位置地質環境比較復雜,頂底板變化明顯,為保證回采作業實施的安全性,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支護處理。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因為缺乏必要參數,在對巷道中錨桿、錨索長度以及直徑進行設計時,存在較大的問題,設計參數不科學,最終導致在作業時出現錨桿、錨索斷裂情況。
3.2.3 質檢不完善
支護所用錨桿、錨索自身性能與質量如何,在根本上影響著工作面支護效果。針對此必須要提前制定完善的質檢體系,重點做好材料采購與質量驗收作業,確保支護用錨桿和錨索不存在任何質量隱患,嚴禁不合格材料應用到施工中。
3.2.4 操作不良
工作人員操作不規范也是導致問題出現的主要因素,是提高錨桿支護效果的分析要點。就本項目來說,安裝時需要將頂部錨桿設置成與頂板15°夾角,但是實際作業時,為降低操作難度,對夾角控制不當,實際結果與設計要求差異較大,導致后期錨桿斷裂。
4 預防措施與效果
(1)對二采區(3下)內煤質松軟、壓力大以及片幫等特殊區域,提前結合地質勘查方案,對煤層變化特點進行了總結分析,且在最后編制出合理支護方案,確定各項參數的合理性。同時也加強了對錨桿和錨索等原材料質量的檢驗,完全按照專業體系進行采購和驗收,消除因材料質量不當而出現斷裂問題的因素,保證錨桿、錨索支護的合理性。(2)重視作業質量驗收與檢驗,安排專業技術人員應用錨桿角度檢測儀對每個掘進面進行巡檢,并做好數據記錄,確保每個部位角錨桿支護的科學性。對于巷道內存在的失效錨桿、錨索要及時補強,且做好跟蹤記錄,確定不會出現變形和斷裂問題。(3)重視班前確認,即對上一班施工結束的頂幫錨桿預緊力進行有效檢測,查找是否存在失效錨桿,且要及時補強,消除一切質量與安全隱患。落實頂板離層儀監管,要重視出現頂板破碎和壓力大的工作面,并選擇應用架設鋼棚方式進行復合支護處理,保證巷道高冒區兩端、中部以及巷道擴寬位置應用加密錨索進行加強支護處理。 加強錨索保護作業,本項目各掘進面均選擇用10#鐵絲順工作面巷道方向將錨索頭扭結,對頂部金屬網進行綁扎,進行錨網支護處理。并且,工作面兩順槽超前支護段50m范圍均應用專門鋼管護套進行保護處理,要求與巷道中線保持平行進行安裝,然后用繩卡緊固,將所有掛鉤掛在頂部金屬網上,對錨索進行有效保護,減少錨索斷裂問題的發生。
5 結論
應結合煤礦井下實際情況,來采取各項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提高錨桿、錨索支護效果,減少斷裂問題的發生,消除錨網支護巷道作業安全隱患,提高礦井生產綜合效率。
參考文獻:
[1]王海龍.錨網支護巷道錨桿、錨索斷裂原因分析及預防措施[A].北京:中國科技新聞學會,2011.
作者簡介:胡圣峰,男,山東微山人,工程師,主要從事安全生產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