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結合300MW機組設備運行特點及我廠熱力系統改造,對目前設備運行方式進行了優化調整和改造,節約了廠用電,減少了工質的損失和浪費,實現了機組節能降耗。
關鍵詞:運行方式;節能;調整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063
1 前言
近年,我公司通過歷次大小修,對#5、#6、#7、#8機組熱力系統進行了優化改造,目前,#5、#6、#7、#8機組名牌出力由原來的300MW提升為330MW,機組熱力系統優化改造后,使得機組出力增大,給公司帶來的巨大的經濟效益。然而機組熱力系統的優化改造不僅僅帶來的是機組名牌出力的提升,同時給我們的運行方式的調整也開闊了空間,近兩年來,運行部加強節能管理,采用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認可的措施,進行了多項運行方式優化改革嘗試,通過優化設備運行方式,進一步節約廠用電,減少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進而實現機組節能降耗,最大限度的提高機組的經濟性,實現公司利益的最大化。下面就機組熱力系統改造后,在機組運行方式方面做的調整及優化逐一論述。
2 運行方式優化調整
2.1 采用汽泵代替電泵提高機組啟停的經濟性和安全性
我公司四臺機組給水系統配置2臺50%汽泵和1臺50%電動給水泵。原設計機組啟動時采用電泵向鍋爐上水,直至點火、升溫升壓、汽機沖轉、暖機、發電機并網,當機組負荷升至100MW-150MW時,才依次啟動兩臺汽泵。汽泵帶負荷正常后將電泵停運投備。這個過程大約10-12小時甚至更長,機組停運過程中也需運行5小時以上,由于啟停機過程中電泵運行小時數均較多,導致廠用電消耗大,機組經濟性差;另外如果啟停過程中電泵故障跳閘,鍋爐將面臨斷水干燒的危險。因此,充分利用輔汽汽源,通過優化小機進汽和汽泵給水管路,實現機組啟停全程用汽泵代替電泵上水,既可大量節約廠用電,實現了節能降耗;同時因有電泵始終備用,又極大的提高了機組啟停的安全性。
2.1.1改造方案:
小機汽源正常由四段抽汽供給,為實現機組啟停全過程小機代替電泵運行,經過研究采取給四段供輔汽逆止門加裝旁路手動門的辦法,在機組啟動時開啟該手動門由輔汽向四段抽汽供汽,提供小機啟動汽源。同時為保證鍋爐水位調整需要,在A汽泵出口電動門加裝旁路調整門,用于給水流量調整,在機組啟動接帶負荷至100MW~150MW時進行小機汽源切換,將小機汽源倒為四段抽汽接帶,系統改造如圖1:
通過上述改造實現了汽泵代替電泵的全過程機組啟停
2.1.2 經濟及安全性分析:
對運行方式優化改造前機組啟、停過程中電泵全程上水運行電耗搜集、匯總、整理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利用電泵全程進行鍋爐上水:機組冷態滑啟電耗在1.3-2.0萬KWH,滑停電耗也近1.2萬KWH,如果再加上組織管理、人員操作、缺陷的影響,廠用電耗十分驚人,這明顯大大增加了機組正常啟、停費用。
通過對改善后機組啟停過程中用A汽泵代替電泵全程上水時A前置泵運行電耗搜集、匯總、整理如下:
為了科學論證改造效果,必須計入A小機在機組啟停過程中的熱耗等價電耗進行比較。結合多次開停機跟蹤記錄A小機運行情況如下:
(1)冷態啟動等效電耗:3602KWh
(2)滑停等效電耗:2001KWh
計入啟停機過程中的A小機等效電耗,得出采用A汽泵代替電泵全程上水的實際電耗如下表:
機組啟停過程中,用汽泵全程代替電泵運行,節能效果十分顯著:單機啟動節電1.2萬KWH,停運節電0.7萬KWH 。以我公司4臺機每年各啟停3次計算,可節約外購電量22.8萬KWH ,以0.36元/KWH計算可節約人民幣8.208萬元,長期效益及推廣前景十分廣闊。
從統計資料看,300MW機組啟動過程中因電泵故障跳閘導致鍋爐干鍋的事故并不鮮見,而采用汽泵全程代替電泵從根本上杜絕了此類事故的發生,機組啟停安全性大為提高。
2.2 機組啟停過程、低負荷使用單臺循環泵,降低廠用電
我公司#5、#6機組循環水系統配置三臺循環水泵,以前機組啟停及低負荷過程中兩臺循環泵運行,由于循環泵實際流量比設計流量大,在機組啟動或低負荷時,兩臺循環泵運行流量明顯富裕,經過試驗,目前機組啟停時保持一臺循環泵運行就可以滿足需要。春秋季由于環境溫度較低,循環水溫度在8-15℃之間,機組負荷在200MW及以下時保持一臺循環泵運行,大大節約了廠用電,實現了節能降耗。
效果分析:
啟停機時停運一臺循環泵可節約廠用電如下:
電機功率:P=1.732UIcosφ =1.732 × 6 × 137×0.85 =1210KW;
按照啟動至接帶200MW負荷用時10小時計算,可節約廠用電12100 KWH;
按照200MW負荷滑停至盤車投入2小時計算,可節約廠用電2420 KWH;
春秋季機組負荷在200MW及以下時,由于循環水溫度較低,一般在8-15℃之間,并且兩臺循環泵流量富裕,停運一臺循環泵機組真空下降不大于1Kpa,而廠用電率下降0.8%,按照機組真空每下降1Kpa時對應供電煤耗增加2.6g,廠用電率下降1%時對應供電煤耗減少3.2g計算,只要循環泵停運時真空下降不大于1Kpa就可以實現節能目的。我廠#5、6機組在200MW負荷,循環水溫度在13℃以下時,停運一臺循環泵,真空下降0.5-0.7Kpa左右,可降低煤耗1g左右,達到了節能降耗的目的,提高了機組的經濟性。
2.3 暖風器疏水系統改造
2.3.1 暖風器疏水系統改造方案
在現有的兩臺疏水泵系統基礎上安裝一套多級水封系統,在原有的暖風器疏水至管擴管道上增加一管道與凝汽器相連,利用凝汽器真空來抽吸暖風器疏水。工作流程為:爐暖風器疏水→暖風器疏水箱 →多級水封→高加疏水擴容器 →凝汽器。通過多級水封及其后調整門共同維持暖風器疏水箱水位在正常范圍,防止疏水箱被抽干,造成暖風器內的蒸汽被直接抽至凝汽器而影響機組經濟性。
2.3.2 效果分析
暖風器疏水回收至凝汽器后,每天可節約除鹽水80噸,效益明顯。另外,暖風器疏水回收至凝汽器后,無需啟動暖風器疏水泵,每天可節省電耗約500度,降低廠用電率,同時,系統改造后且減少了暖風器疏水泵的日常維護工作,使暖風器水泵運行時“跑、冒、滴、漏”的現象得到解決,符合現場文明生產要求。
2.4 #7、8機循環泵兩機三泵運行方式
2.4.1 運行方式調整方案
我廠#7、8機組各配有兩臺循環泵,正常運行時一臺循環泵運行,一臺備用,但在夏季工況時,由于循環水溫度高,單臺循環泵不能滿足需求,而啟動兩臺循環泵循環水流量又過大,冷卻塔冷卻能力不足,造成循環水溫度過高,影響機組真空下降,并且廠用電增加較多。而我廠#7、8機循環泵出口母管安裝有聯絡門,經過試驗調整,在夏季工況時運行三臺循環泵,開啟循環泵出口聯絡門進行調整保證兩臺機組循環水流量平衡,同時開啟塔池自流溝聯絡門保持塔池水位平衡,這樣即滿足了兩臺機組真空的需求,又將廠用電的增加降低至最小,提高了經濟性。
2.4.2 效果分析
#7、8機雙機運行時采取兩機三泵的運行方式,表5是兩機三泵運行時的主要參數:
由上表可以看出,兩機三泵運行時,兩機真空均上升1.2KPA左右。廠用電#8機上升1%左右,#7機6KV母線電流僅上升10A,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以上所述,根據經驗值可推算出#7、8機供電煤耗平均可下降1.5g/kwh左右。另外,由于兩機三泵運行時塔池淋水密度與單機兩泵運行時相對較小,而且塔池在設計時都有一定的裕度,故循環水溫度與單機單泵運行時幾乎沒有變化,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機組運行的安全性。
2.5 凝汽器放水系統優化
凝汽器檢修后,為了查找凝汽器銅管存在的脹口松弛,管道腐蝕破損,真空系統泄漏點等情況,利用除鹽水充滿凝汽器汽側查找泄露點是火力發電廠一項重要工作,每次大小修后都要進行灌水找漏工作,但是找漏結束后凝汽器中的水就直接排放至地溝,造成浪費,并且由于排水井等限制,放水速度不能夠太快,影響了檢修工期,同時我廠#7、8機組凝汽器地溝無下水井,排水依靠潛水泵排出,流量有限,并且需要浪費廠用電,因此對凝汽器放水系統進行了優化改造。
將凝汽器放水回收至凝汽器循環水回水管道,排放至塔池,改造系統如圖:
效果分析:凝汽器灌水所用除鹽水量大,約需1000噸除鹽水。將1000噸除鹽水回收排放至塔池后,可節約1000噸原水,1噸原水按1元計算,每臺機組每次可節約1000元原水成本。每臺機組投資增加低壓閥門2只、部分管道,為一次性投 資,且投資小。#7、8機組無需啟動潛水泵,節約了人工及廠用電。
凝汽器放水時間由原來的6-8小時縮短為2-3小時,大大節約了放水時間,為檢修工作創造了有利條件。
2.6 除氧器排氧門調整,降低除鹽水耗
除氧器的主要作用就是用它來除去鍋爐給水中的氧氣,保證給水的品質。傳統方式下正常運行中,除氧器的排氧門保持常開,工質浪費較大,為了減小工質浪費,在保證給水溶氧合格的前提下,將除氧器排氧門關閉,根據化學監督除氧器溶氧指標進行間斷開啟調整溶氧,從而達到降低工質損失的目的。
排氧門調整后四臺機組每天節約除鹽水約40噸左右,達到了節能減排目的。
3 結論
經過上述運行方式優化調整,節能效果顯著,實現了節能減排的目標,同時保證了機組安全運行。
參考文獻:
[1]廠家技術資料及說明書[R].2007(10).
[2]靖遠第二發電有限公司汽機系統圖[R].2009(11).
[3]靖遠第二發電有限公司汽輪機運行規程[R].2009(11).
作者簡介:牛志成(1972-),男,甘肅涇川人,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汽輪機運行技術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