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燕麥營養價值豐富,是糧食和飼料兼用作物。從精細整地、精選品種、種子處理、適時播種、施肥、病蟲草害防治、收獲與儲藏等方面對燕麥高產栽培技術進行了闡述,以供廣大種植戶參考。
關鍵詞 燕麥;高產;栽培技術;四川會東
中圖分類號 S512.6.048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030-01
燕麥屬于禾本科作物,因含有豐富的亞油酸,占全部不飽和脂肪酸的30%~40%,可以輔助治療脂肪肝、糖尿病、浮腫和便秘等,還具有止血和止虛汗等功效[1]。對于中老年人延年益壽、增進體力大有益處。近年來,通過一系列栽培技術,改良品種、增施有機肥、加大病蟲害防治,使燕麥產量較傳統耕作增產15%~20%,增產效果明顯。現將燕麥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精細整地
燕麥生產應選擇土質疏松、耕作層深厚、地勢平坦的砂壤土,遠離污染源、生態條件良好、涼爽濕潤的村社;土壤要形成上虛下實、松軟細綿的條件,需對土壤耕用層進行鎮壓、細耙、深耕。
2 精選品種
燕麥品種要選擇國家審定推廣的抗病蟲能力強、抗逆性強、高產、優質燕麥種,主要為適應性強的品種,如寧莜1號、川燕麥1號、白燕11號、白燕2號等優質品種[2],現在會東縣野租鄉大面積栽培,有望大面積推廣。
3 種子處理
為了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存活力,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先對種子進行清選,再進行晾曬。為了防治燕麥黃矮病,可以用甲拌磷原液100~150 g兌水3~4 kg,拌種50 kg;為了防治燕麥黑穗病,可以用0.15%拌種靈或0.2%拌種霸進行拌種。還可以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對種子進行拌種,以有效地預防或減少病害發生。
4 適時播種
燕麥適宜播種期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好在清明節前后下種,不超過谷雨。播種量為180~225 kg/hm2,對于旱地栽培燕麥來說,根據會東縣降水情況,抓苗搶墑是奪取燕麥高產的的關鍵措施之一。燕麥不宜撒播,可以采用開溝條播或用機械播種。條播深度以5~6 cm為宜,行距15~20 cm,播種時播種均勻,深淺一致,避免漏播、重播,使種子和土壤緊密結合,防止漏風閃芽。
5 施肥
對于會東縣來說,20世紀90年代以來,大多數農戶只施用農家肥,燕麥產量低。近年來,由于新品種的推廣和種植面積的擴大,農家肥施用量逐漸減少,化肥施用量逐漸增多,還因為推廣測土配方技術的應用,生產中總體上因地施肥,為了防止燕麥倒伏,不偏氮肥、重施氮肥,可以選用25%氮磷鉀復混肥300~600 kg/hm2,中期看苗情生長勢進行施肥。為了改善品質和提高粒重,可以在抽穗期和揚花期用磷酸二氫鉀37.5 kg/hm2+50%多福合劑30 kg/hm2,兌水450 kg/hm2進行噴施,間隔5~7 d再噴施1次,分蘗期適時追肥1~2次,追施尿素75~105 kg/hm2。
6 病蟲草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遵循綜合防治、預防為主的植保方針;從整個生態系統出發,優先使用生態防治,其次使用化學防治和綜合防治措施,創造有利于各類天敵繁殖的環境條件,使各種病蟲害危害控制在可控范圍內,從而達到生態系統的平衡及生物多樣性的目的。
會東縣燕麥主要病害有白粉病、銹病、黑穗病;蟲害主要有蚜蟲和蛀蟲。對于傳統零星種植、輪作,面積小,病蟲害發生較少。對于示范片集中種植,病蟲害發生嚴重,必須采用化學防治。根據燕麥病蟲害危害特點,可采用拌種法,可用20%三唑酮粉劑100 g拌種50 kg。拌種方法有干拌、現拌和現播或拌種后悶種3~4 h,可以有效地防治黑穗病,推遲和減輕白粉病、銹病的危害。在7月中下旬可用25%來福靈1 500 mL/hm2+25%三唑酮乳油1 200 mL/hm2兌水450 kg/hm2噴施,可有效地防治燕麥蚜蟲、黑穗病和銹病,每隔5~7 d防治1次,連續防治2次。
春季干旱,溫度較低,燕麥生長較慢,而雜草極易混生,因此除草要淺除、早除,及時中耕很重要,中耕不僅可以促進根系發育,早扎根,建成發達的根系,增強根系的新陳代謝的吸水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切斷土壤表層毛細管,調節土壤中空氣和溫度、水分的矛盾,提高地溫和松土除草,從而達到防旱保墑的目的。
在整個生育期可以除草2~3次,第1次松土除草在三葉期,除草時做到淺除、早除;第2次松土除草在拔節前進行,中后期及時拔除雜草。種植面積較大,可以采用化學除草,如果種植面積較小,可選用人工除草。對于化學防除,在三葉一心期可以用75%巨星干懸浮劑195~390 g/hm2兌水450 kg/hm2,或用75% 2,4-D丁酯乳油13 500 mL/hm2進行噴霧。若雜草危害較重的地塊,可以用50%乙草胺乳油1.5 kg/hm2兌水750 kg/hm2進行地面噴施。選擇在無風、晴天和無露水時均勻噴霧。
7 收獲與儲藏
燕麥應及時收獲,否則就會自行脫落。因此,對于會東縣來說,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獲,在麥穗中上部進入成熟期時,就應該及時收獲。蠟熟末期表現為用手指甲掐麥粒,麥粒有韌性,不易碎;莖稈有韌性,不易折斷[3]。收獲方法有人工收獲或機械收獲,機械采收時,行駛速度應該保持適中,減少燕麥倒伏、漏采,影響燕麥產量[4];人工收獲時,用鐮刀把地上部分全部割除[5-6]。種子儲藏要求干燥、通風、防火、防蟲、防鼠、防水等,專人管理,相對濕度不超過60%[7]。
8 參考文獻
[1] 解粉紅,杜霄.環縣旱地燕麥生產栽培技術要點[J].農業科技信息,2016(16):12-13.
[2] 朱廣周,郭成燕.有機燕麥高產栽培技術探索[J].四川農業科技,2016(2):29-30.
[3] 狄永國,伍正榮.淺析燕麥低產原因及增產措施[J].云南農業,2013(10):22-23.
[4] 楊富,李蔭藩,王雄,等.晉北地區燕麥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措施[J].農業科技通訊,2012(5):176-178.
[5] 許云麟,褚潤根.晉化鹽堿荒漠地燕麥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1,27(4):21-22.
[6] 王麗紅,李瓊仙.優質燕麥高產栽培技術[J].云南農業科技,2012(2):28.
[7] 伍正容,狄永國.昭通市昭陽區燕麥低產原因及高產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