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珠寶市場上,染色珍珠、輻照處理珍珠等各式處理珍珠很容易與天然的珍珠相混淆,本文通過拉曼光譜等測試手段對珍珠進行檢測分析研究,并就此獲得更為準確而直接的鑒定特征,提高珍珠的鑒定成功率,為后期質監站珍珠檢測工作的進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關鍵詞:染色珍珠;輻照處理珍珠;鑒定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178
0 引言
近年來對于珍珠首飾的創新設計讓它變得更時尚,受到了更多年輕消費者的歡迎。根據GB/T 18781-2008珍珠分級國家標準中規定,養殖珍珠和天然珍珠在鑒定定名中均為“珍珠”,接近90%的珍珠需要在采摘之后會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優化處理。市面上的染色珠的顏色達到100多種,根據規定,染色處理需要在鑒定證書中進行注明。染色珍珠在長時間佩戴過程中會由于人體的汗液、光照等外部環境的影響會產生褪色或表面腐蝕影響佩戴穿著,因此鑒別區分十分必要。
1 珍珠染色方式
除了天然的有色珍珠外,獲得彩色珍珠主要有化學染色法和物理染色法兩種形式。化學染色法中常用到的染色方式包括銀鹽染色和有色試劑染色兩種,主要可通過人工染色獲得黑色、玫瑰紅色、橙黃色、藍色、米色、咖啡色、金黃色等彩色珍珠;物理染色法則主要是通過某些放射射線的輻照方式對珍珠進行處理。
以黑色染色珍珠為例,銀鹽處理染色法是將預備染色的珍珠放入混合有硝酸銀鹽和稀氨熱水溶液中進行浸泡1~3日,實驗表明,浸泡時間越長珍珠著色越好。染色的原理是由于氨水和硝酸銀發生化學反應之后會形成不穩定的氫氧化銀,在加熱過程中不斷的分解成Ag+粒子并沿著珍珠質層之間的孔隙進行由外而內進行堆積分布,從而使珍珠著色,著色后的珍珠在進行蒸餾水清洗除去表面浮色后,放入干燥箱中進行干燥處理,使珍珠質層之間的水分蒸發完全之后進行相應的固色處理,以保證珍珠后期的耐用程度,在后期固色過程中會出現一定的褪色現象,所以前期在染色的時候需要增加珍珠染色的濃度。不同種類的珍珠本身質地也有所差異,例如廣西北海的南珠以及南海一帶(包括緬甸、菲律賓和澳大利亞等地)的南洋珠質地都比較硬,在染色過程中不僅需要延長染色的時間還需要以強光進行輔助照射以便加快染色顏料對珍珠層的沁入,而我們最為熟知的大溪地珍珠由于相較于南珠和南洋珠而言更困難更容易失敗,因而染色成本更高,所以在市面上大溪地珍珠染色的較為少見。
有色劑染色法將珍珠放入相應的有機染劑中進行浸泡而獲得有色珍珠;也有一種染色的方式是將珍珠核進行染黑之后再進行珍珠貝植入,待珍珠在母貝內形成之后黑色的珠核透過半透明的珍珠質層顯現,從而使珍珠整體顯示為黑色。
輻照方法則是通過將珍珠放置在鈷源伽瑪射線下進行射線照射的方式將珍珠進行染色成為黑色,根據所需要珍珠達到的著色程度,對珍珠進行一次或多次輻照。
處理的珍珠與天然致色的有色珍珠價格懸殊較大,而兩者外觀又很近似難以區分,可以知道的是:不同的處理過程都會或多或少的在珍珠表面留下處理痕跡,而這些處理痕跡就是我們在質檢工作過程中對處理珍珠與天然珍珠進行區分的關鍵鑒定特征,因而以前實驗室、質檢中心主要是通過對染色處理珍珠表面的細小凹坑處和鉆孔處進行顯微觀察,檢查是否含有染料的堆積情況,但是隨著染色工藝的發展和進步,采用常規的無損檢測較難準確快速的進行鑒別,需要通過如拉曼光譜和紫外吸收光譜方法等進行輔助鑒定。
2 鑒定方式
分辨天然珍珠和染色珍珠都需要對檢測樣品的進行基本特征分析。如:
(1)顏色方面:天然有色珍珠都不是固定的一個顏色,而是基于主體色彩基礎上一系列的相鄰過度色彩,例如天然黑色珍珠擁有由淡灰色到黑色一系列不同色調的顏色。天然有色珍珠在光線的照耀下緩慢轉動能夠看到分布在珍珠表層上不斷變化的彩虹般暈彩,沒有任何兩顆珍珠的暈彩是一樣的。而處理珍珠的色彩都幾乎一致,暈彩都非常濃艷明確。珍珠的珠質層的密度在同一顆珍珠的表面都不是完全一致的,經過染色處理的珍珠,染色劑會在密度相對低的地方沉淀形成色斑,且有較明顯的邊緣分界線,在某些瑕疵部位如開孔處或表面的凹陷瑕疵部位,都有可能會有染色劑沉積,在強光下觀察時可以發現這些地方的顏色較深。通過輻照法染色的珍珠會使珍珠形成一種強烈的熒光效應,例如南洋金珠會呈現出一種金屬質感的熒光。
(2)形狀方面:整體形狀為正圓形的天然珍珠非常少見,常見形狀多為梨形、橢圓形以及各種不規則形態,且多帶有環形同心圓狀的環圈(生長紋),天然珍珠表面的瑕疵在沒處理之前較為常見。而經過人工處理過的珍珠多數會呈現正圓且少有瑕疵、生長紋等特征。
(3)大小方面:中國或日本的海水珠直徑通常不超過9mm,而其中天然黑色珍珠的直徑最小為8~9mm,所以小于8mm的圓形黑珍珠,多數為通過染色處理或輻照處理后的珍珠。
除此之外,在實驗室更多會通過紫外吸收光譜或拉曼光譜來進一步區分鑒別珍珠,以黑色珍珠和金色珍珠為例:
(1)紫外吸收光譜:天然黑珍珠一般在284nm和357nm處可以看到較為明顯的吸收峰線,而經過硝酸銀溶液染色的黑色珍珠和輻照處理的黑色珍珠樣品在紫外區吸收峰消失,這也可以視為是在染色過程中珍珠樣品表層的有機質層收到了較為嚴重的破壞而導致的。
(2)拉曼光譜:在拉曼光譜的樣品測試過程中,可以獲知天然黑色珍珠、硝酸銀溶液染色黑珍珠以及輻照黑珍珠在1080cm-1和699cm-1處都會出現珍珠主要組成成分—文石的特征拉曼峰譜,這也說明在經過輻照法及硝酸銀溶液染色法處理之后的珍珠樣品并沒有對其本身的文石晶體結構產生破壞,而經過輻照法處理的黑色珍珠在260~1080cm-1區間熒光背景較強,若單獨針對經過硝酸銀溶液染色處理的黑珍珠進行表面微量元素測定的話,可以獲知其表面Ag含量明顯超出正常理論值,這也是樣品進行了染色處理的最為直接和有力的鑒定證據。
3 結論
通過實驗檢測可以得知:常規的檢測方法依舊是十分有用以及必要的,而拉曼光譜和紫外吸收光譜的分析手段則讓鑒定更為細化,當然,鑒定分析的過程中也經常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有的也會影響到儀器的數據獲取,因此在后期的鑒定工作過程中,我們也將就此進行更多次的嘗試,以期能夠獲得一個更為準確的量化比對數據,得出更為準確的鑒定判斷。
作者簡介:楊鳴(1986-),女,福建武夷山人,??疲砉こ處煟芯糠较颍嘿F金屬及珠寶玉石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