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勇 李東東
摘 要:在農村宅基地確權規范中,界址點精度有明確要求,然而全國各個地方不僅地形多樣,而且作業經費差異也較大,如何在有限的資源內完成好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將是本文討論的重點。本文以平原地帶農村為例,對界址點精度控制進行分析探討,從而達到最有效的資源配置。
關鍵詞:平原;農村宅基地;界址點精度;資源配置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184
1 引言
開展農村宅基地確權是中央為實現憑證管地用地,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一項惠民工程,對統籌城鄉發展、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推進農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進節約集約用地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宅基地確權工程完成的優劣,基礎在于地籍測量。根據《地籍調查規程》(TD/T1001-2012)以及《河南省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實施細則》的要求,農村宅基地確權界址點精度中誤差一般不超過5cm,最大不超過7.5cm。由于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是在同一時期內全國范圍內開展,時間緊,工作量大,需要在各個工序中控制精度才能滿足規范要求。
2 坐標系統
大比例尺地圖投影本身就會影響長度形,減小地圖投影變形對界址點精度控制至關重要。投影變形是由兩方面影響:一是測區高程引起的變形,二是高斯投影引起的變形。
2.1 測區地面邊長投影至參考橢球面上的變形值計算公式:
式中HM為測區平均高程,R為地球半徑。
2.2 高斯投影引起的長度變形計算公式
式中YM為測區中心距離中央子午線距離, R為地球半徑。
2.3 總的變形計算公式
根據甲方提供的控制點坐標(150個),在投影變形為2.5cm/km規范內,計算確定坐標系統。本次采用1980西安坐標系,高斯—克呂格投影,中央子午線113°,投影基準面高程130m。采用坐標縮法變換模型計算獨立坐標。
3 圖根控制測量
根據《河南省農村集體土地使用權確權登記發證實施細則》的規定,采用全站儀解析法進行界址點數據采集時,全站儀搬站次數不能大于2次,因而在一個村莊進行地籍測量需要大量圖根控制點。
3.1 網絡CORS測量
CORS系統(連續運行衛星定位服務綜合系統)由基準站網、數據處理中心、數據傳輸系統、定位導航數據播發系統、用戶應用系統五個部分組成,各基準站與數據處理(監控分析)中心間通過數據傳輸系統連接成一體,形成專用網絡。
(1) 網絡CORS系統工作原理:網絡中的各基準站通過雙頻GPS接收機連續獲取衛星載波相位、偽距等觀測量,并通過網絡實時將原始數據上傳到控制中心。控制中心通過各固定基準站發來的原始數據進行計算建立誤差模型(電離層誤差模型、對流層誤差模型),并進行驗證檢驗。流動站通過無線通訊將實時接收數據傳回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據流動站的位置,在其附近生成“虛擬參考站”。(2) 控制中心根據流動站發送的位置,利用附近固定基準站在“原位置”生成虛擬參考站,流動站可以按照常規RTK原理進行實時超短基線差分定位。(3)網絡CORS測量存在的問題。網絡CORS定位原理是跟據流動站位置,虛擬參考站進行超短基線差分計算,因而流動站在挪動位置并重啟一次后,須重新虛擬一個參考站。參考站位置不同對圖根點相對誤差影像較大。郟縣位于河南省平原地帶,農村宅基地均是集中聚集,村中道路較窄,樹木以高大白楊樹為主,在利用網絡CORS進行圖根控制測量時,會出現信號遮擋,信號失鎖等情況,造成流動站重新啟動、重新登錄導致圖根控制測量點相對誤差較大,因而不能滿足全站儀碎步測量要求。
3.2 單基站RTK測量
單基站RTK技術是利用基準站將相關誤差改正信息(主要有對流層誤差、電離層誤差和衛星軌道誤差)通過廣播方式發送給流動站,流動站根據差分信息可以實時解算出位置信息。單基站RTK的優勢是:自己架設基準站,基準站位置固定,通訊方式是采用電臺形式,差分數據傳輸簡便快捷,因而可以在短距離快速實時高精度定位。
3.3 網絡CORS結合單基站RTK測量
首先利用網絡CORS在村莊外圍開闊處埋設一個控制點,連續觀測一個小時,計算出控制點坐標,然后根據收集的控制點信息(150個坐標)建立轉換關系,利用單基站RTK測量技術施測村莊內測圖控制點。
4 全站儀結合無人機攝影進行信息采集
4.1 全站儀解析測量
使用南方全站儀進行界址點測量,利用圖根控制點起算數據及實測數據 ( 距離和角度 ), 按公式計算求得。考慮到棱鏡大小帶來一定偶然誤差,本次界址點測量采用小棱鏡或者免棱鏡進行數據采集。
4.2 全站儀結合無人機攝影測量
測繪航空攝影是指在航空器(飛機、直升機、飛艇、氣球等)上安裝航空攝影儀,從空中對地球表面進行的攝影。隨著GPS技術和無人機的高速發展,測繪航空攝影技術越來越便利的應用在在地形圖測繪上。本次地籍測量,界址點采用全站儀進行采集,房屋屬性數據、房屋結構數據則根據無人機航空攝影進行采集。
5 結束語
當前測量市場競爭激烈,尤其是平原地帶農村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項目,需要在有限資源內,保質保量的完成地籍測量工作。本文以河南省東部平原地帶郟縣為例,從坐標系統的選取,圖根控制點的獲取方法,界址點的采集方式,分三個階段進行了分析探討,證明這種優化措施能夠滿足在有限的資源內完成好當前平原地帶競爭激烈的農村地籍測量工作。
參考文獻:
[1]徐紹銓,張華海,楊志強等.GPS測量原理及應用[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07).
[2]劉大杰,施一民,過靜珺.全球定位系統(GPS)的原理與數據處理[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1996(08).
[3]劉郭孔,宗際祥,泉明元.大地測量學基礎[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01).
[4]顧潔.無人機航攝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中的應用--以鳳陽縣為例[J].測繪通報,2016(02):94-96.
作者簡介:鄧勇(1984-),男,湖北棗陽人,碩士研究生,測繪師,中級職稱,研究方向:空間數據采集方法和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