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營企業是晉江經濟體的重要構成部分,如何由大干快向上發展轉型是絕大多數企業目前面臨的問題。本文闡述了晉江民營企業在實施精益生產時產生的思想誤區,并提出一些解決方法和思路。
關鍵詞:民營企;精益生產;精益思想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24
0 引言
晉江市地處海西經濟區,以鞋服產業為主導的民營企業是其經濟體重要的構成部分。隨著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晉江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壓力越來越大,在新一輪的企業升級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因此,實施精益生產,改變思想觀念,破除以往舊的、落后的管理方法、習慣,提高生產效益,對晉江民營企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晉江民營企業實施精益生產思想誤區
精益生產方式基本思想用英文來解釋,即:Just In Time(JIT),所以也稱精益生產方式為JIT生產方式、準時制生產方式、適時生產方式或看板生產方式。但大多晉江民營企業由于其先天的局限性,在推行精益生產的過程中,還普遍存在以下幾種常見的思想誤區:
(1)精益的成本很高。不少民營企業資源有限,運營成本是他們要考慮的首要問題。實施精益的核心是在不增加硬件的成本上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縮短交貨期,從成本上來看,并不會增加總人工成本,而是能提升員工個人價值,提高企業效益。
(2)精益的推行很難。企業所有者思想傳統,經營能力有限。在實際應用上,精益生產的基礎只是傳統的工業工程方法,并不需要引入復雜的設備,或是需要很專業的知識。一般的員工只要培訓兩三個月就能基本掌握作業研究,時間研究,流程圖等常用的分析方法,并應用到實際工作中。
(3)民營企業有很多員工素質低,在推行上達不到要求。實施精益是要求全員參與的改善活動,通過實施精益,員工的技能,意識都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其實并不是說人的素質提高了才能實施精益,而是可以通過實施精益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員工的素質。
(4)晉江民營企業有很多外地市員工,流動率高,不適宜推行精益生產。晉江企業的員工大部分是外地市人員,有很強的季節性和流動性,不少企業的流動率高達25%以上。企業員工流動率增大,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還會產生其它管理費用,從而增加更大的企業管理運營成本。對于這個問題,可以考慮用精益的方法解決。先通過調查了解員工的需求,以及辭職的原因,做出細致分析,再從源頭抓起,針對問題去改善,就能改善員工流動率很大的問題,從而降低企業運營成本。
(5)請專家推行精益生產成本很高。“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說的就是企業自身推行精益生產存在的主要問題。在精益實施順利的企業無不是有個好的精益專家指導,加上企業的密切配合實現的。從效果上,請精益專家有著更好的效益,更符合精益思想。精益專家的主要任務是分析、發現問題,并傳授企業的精益技能和知識,引導企業解決問題,而執行精益生產過程的主體是企業自身。
2 晉江民營企業實施精益生產的策略
晉江民營企業由大干快上的快車道駛入了發展的慢車道,面對市場發展新方向,改變思路,實施精益生產方式,持續改善自身的薄弱環節,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樹立長期戰略管理思想。古今中外,不少企業成功的案例表明,企業能夠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企業的領導者的戰略思想是成功的關鍵。如恒安集團、安踏集團等晉江知名民營企業,企業家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地實踐了戰略管理。在具體的實施時,首先,要樹立企業長遠發展的意識,克服小農意識等傳統思想障礙,對自己的企業發展目標進行長遠的定位。其次,促進長期戰略的實施,建立適當的治理結構,解決所有者經營能力不足的問題,讓信奉公司的長期戰略的人來經營企業。
(2)企業所有者重視,加強對員工的培訓。傳統企業向精益化生產方向轉變,單純地采用相應的“看板”工具及一些先進的生產管理精益生產技術,是遠遠的不夠的。而應培養本企業的文化,使全體員工的理念發生改變。關鍵是讓上下層都能夠先理解,再接受,最后大家從中感覺到有必要這樣做。同時,著眼于長遠企業發展所必須配備的企業人才,增加員工的主人翁意識和工作質量的責任感,并持之以恒地進行培訓。
(3)加強基礎管理,持續改進生產流程。在逐步具備實施的軟硬件的條件后,持續改善,特別注重建立和維持標準化的品質管理制度和運作機制,形成硬性管理。在價值流程圖、精益遠景圖的指導下,使員工熟悉流程上的各個獨立的改善項目,并明確實施該項目的意義。持續改進生產流程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減少生產準備時間;合理安排生產計劃;消除質量檢測環節和返工現象;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動;消滅庫存;消除停機時間;提高勞動利用率。
(4)完善績效考核,落實獎懲管理。實施精益生產,保障措施必不可少,其中重要的一條是完善績效考核及獎懲制度。完善的獎懲制度不僅能正確評價績效考核內容,也便于對積極貫徹執行精益生產方法、運用精益工具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員工提供動力支持,相對而言,也便于懲罰未按要求實施精益生產的員工。總之,完善績效考核及獎懲制度,是推進精益生產有效落實的重要保障與基礎。
(5)選擇優秀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在精益的理念中,供應商實際上就是企業生產的前工序,可以減少產品生產準備時間和成本,所以供應商常常制約著企業的運行和發展。在供應商方面,必需有一套嚴格的評價與考核制度,經常進行監督和檢查,考察供應商是否滿足條件,確保穩定性和連續性,傾向于選擇少量的、可保持長期合作關系并有價格競爭優勢者。
綜上所述,實施精益生產能夠綜合調整利用有限的資源,為企業創造出良好的效益,是實現長遠戰略目標的需要。晉江民營企業要在新一輪的企業升級、經濟轉型、產業創新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改變思路,跳出思想誤區,實施精益生產是個必須選擇的道路。
參考文獻:
[1]呂政,郭朝先.我國民營企業的新發展[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 2002(01).
[2]蔣美仙,林李安,張燁.精益生產在中國企業的應用分析[J]. 統計與決策,2005(12).
作者簡介:黃進利(1983-),男,福建泉州人,在讀研究生,工業工程專業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