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兄 劉博 白洪溪 吉明甲 陳曉琳
摘 要:首先對魏家鎢礦礦區的地質特征、構造特征以及巖體特征進行了分析討論,之后對礦床的地質特征、礦石類型和分化帶特征進行了分析。最后討論了魏家鎢礦礦區的找礦標志以及找礦前景。
關鍵詞:魏家鎢礦礦區;礦區地質特征;礦區找礦前景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27
1 概況分析
魏家鎢礦是近幾年來在開展地、化、遙等面積性工作的過程中,借助鉆探驗證的手法,發現的位于都龐嶺至九巍山一帶的東西向走向的礦帶。經過初步測量和估算,魏家鎢礦厚度大約在140米左右,鎢礦含量大約在10萬噸左右。如此規模的鎢礦對于研究分析礦床的地質特征以及討論成礦的規律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科學指導意義。同時,通過對地質特征和規律進行總結,還有助于后續的找礦工作的推進。
2 礦區地質特征討論
2.1 地層、構造特征
魏家鎢礦礦區多以泥盆紀地層為主。其中,泥盆紀地層從分布范圍上主要位于祥霖鋪背斜核部,從易家灣至棋辛橋、長龍界一帶分布;從巖性上主要為碳酸鹽巖、陸相碎屑巖為主。從構造特征上分析,魏家鎢礦礦區的發育軸以向南傾斜的祥霖鋪復式背斜為主。其西翼從地勢構造上來講相對較為平緩,其東翼從地勢構造上來講相對曲折并呈現出波狀的褶曲。在魏家鎢礦礦區的斷裂帶中主要以近南北向的斷裂為主,間或伴隨有層間剝離構造。在南北向的斷裂中為區域性F1斷裂的一部分,以傾角為78度的角度向東傾斜。在層間剝離構造區中多以容礦和容巖構造為主,在剝離區中以花崗斑巖和石英斑巖為主。具體地層和構造特征信息見圖1。
2.2 巖體特征
在魏家鎢礦礦區內主要由祥霖鋪斑巖巖體以及銅山玲巖體構成。其中祥霖鋪斑巖巖體呈現出東西向排列的態勢。從巖體特征上分析,單個的祥霖鋪斑巖巖體暴露在外的面積范圍在數百平米至數千平米之間,且巖體較為穩定。祥霖鋪斑巖所含微量元素以Mo、Sn、Zn、Cu等為主,是形成礦床的主要物質來源。銅山玲巖體與祥霖鋪巖體在走向上相同,呈現出東西向排列,主要分布與礦區內銅山嶺,巖體時代大致歸類于中侏羅世。從分布走向上,銅山嶺巖體東西近五千米長,南北三千米寬,其中部呈現出收縮態勢,類似于葫蘆狀。銅山嶺巖體面積較祥霖鋪斑巖面積要大,整體面積大約在十二平方千米左右。
3 礦床地質特征討論
3.1 礦體特征
魏家鎢礦礦區內礦化的類型較為復雜。斑巖鎢礦、層間矽卡巖鎢礦、層狀矽卡巖銅礦等占據鎢礦種類的絕大部分。從鎢礦礦體特征分析,礦體位置緊鄰祥霖鋪斑巖。根據礦體與巖體的空間和走向關系,可以將礦體類型分為斑巖鎢礦和層間矽卡巖鎢礦。其中斑巖鎢礦在分布范圍上以鎢礦礦區的中部為主,形態則受到斑巖體自身的形態所影響,礦體大多位于斑巖體沿層間貫入的區域之中。層間矽卡鎢礦在分布范圍上以鎢礦礦區的中西部位主,大多在地表500米以下分布。
3.2 礦石類型和分化帶特征
魏家鎢礦礦區內礦石類型包含有矽卡巖型白鎢礦石斑巖型白鎢礦石、矽卡巖型銅礦石三種主要類型,另外在礦區內還間雜含有大理石巖型白鎢礦石。鎢礦礦區分化帶則具有明顯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帶性。其中在水平上,鎢礦礦區以巖體為中心由矽卡巖型鎢礦向銅鉛礦漸變過渡。在垂直方向上,則由地下至地表以此以層狀銅礦、矽卡巖型鎢礦以及斑巖型鎢礦逐漸過渡。
3.3 找礦標志及找礦前景討論
(1)找礦標志。首先,當W元素面積較大、強度明顯較高且與Mo、Sn以及Zn等元素相重疊時表現為礦化特征,是較為有利的找礦靶區。其次,在背斜的西翼以及近軸部,當巖石的裂隙、節理處有斑巖節理時表現為有利于鎢礦形成的態勢,是找礦的有利部位。第三,檔礦區內花崗巖呈現出受到較強侵入形成矽卡巖、蛇紋巖蝕變現象且伴隨有閃鋅礦、黃銅礦等硫化礦物蝕變特征時也是有利的找礦靶區。
(2)找礦前景。自都龐嶺至九巍山一帶是我國較為重要的金屬成礦區,成礦種類以鎢礦和錫礦為主。通過對鎢礦礦區內水系沉積物中所含有的Mo、Sn以及W元素等進行異常查證并圈定斑巖巖體、蝕變礦化區的方式能夠起到有效縮小找礦靶區的效果。在這一基礎上,通過借助可控源電磁測深、激電測深等方式進一步確定蝕變位置,為找礦工作帶來新的突破。
參考文獻:
[1]袁見齊.礦床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85.
[2]張連昌,萬博,焦學軍.西準包古圖含銅斑巖的埃達克巖特征及其地質意義[J].中國地質,2006(03):626-631.
[3]李福順,康如華,胡緒云,馬武良等.南嶺魏家鎢礦床地質特征及找礦前景分析[J].中國地質,2012(04):445-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