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德
摘 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近十幾年的迅速發展,也初步的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學體系教學模式與方法。本文對高職教學體系教學模式與方法構建問題進行了分析研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合理化意見與建議。
關鍵詞:高職;教學模式;教學方法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33
0 引言
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特征就是突出實踐技能培養,以能力為本位。很多發達國家,特別是德國、歐美國家的高等職業教育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教學體系,構建了各具特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方法。
1 高職教學體系教學模式構建問題的探索與研究
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經驗的基礎上,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構建了適合中國國情的教學模式,不論是哪種模式,都是成立由企業廣泛參與的行指委和專業指導委員會,有企業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過程當中。
1.1 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含理論課程內的實踐教學環節)
(1)側重實踐技能培養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在高職教育發展初期,我國高職院校在課程體系設置上相對于本科學科教育更加突出了實踐技能培養,將理論課程內的實踐教學學時比例加大,理論教學以夠用為度。后來,為了更加突出學生的實踐技能培養,很多高職院校又將專業課程中的部分實踐教學環節重構為若干個系統的、單獨的實踐課程。
(2)理實一體化的理論教學體系教學模式。 傳統的專業課程教學理論與實踐脫節,因此眾多高職院校開展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將理論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在一起,也就是教、學、做一體。這種教學模式在學生職業技能培養方面具有較好的教學成效,突出了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術的系統性。
1.2 實踐教學體系教學模式(單獨設計的校外實踐教學環節)
校企合作模式,是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從教育部層次倡導的、提出最高、應用最廣的一種教學模式。其基本內涵是構建學校和企業合作育人、工學結合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又分為:
(1)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模式。通常校企簽訂合作協議書,按照協議書要求學生在最后的半個學期或1個學期到企業參加生產性實習,由企業配備指導教師并對學生的實習成績鑒定。在實際操作中,絕大部分高職院校和企業都是以頂崗實習帶就業,是已經錄用或擬錄用的學生提前到企業實踐上班。(2)工學交替,輪崗實習模式。這種模式常見于土建工程施工領域和機械、電子產品生產線。第一,在土建工程施工領域,企業用工存在特定的施工期,學生在春夏施工期到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需要打破原有的教學周期,單獨設置一個現場實踐的教學學期。第二,在機械、電子產品生產線,因為企業用工量大,因此學生按照年級或班級為序,輪流的到企業車間進行生產性實習。(3)引企入校模式。引企入校模式,是由學校提供廠房,由企業提供設備與技術,在學校內設定校中廠,由企業提供部分實踐崗位來給高職教育提供學生實訓、實習機會。相對于工學結合和工學交替模式,這種引企入校模式更具有機動性。(4)前校后廠模式。一些學校在校內自行成立了生產性企業對外服務,由專業教師帶領專業學生通過生產性服務來鍛煉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精神,并且帶薪實習,解決學生的經濟負擔之外,為學校節約了耗材并提高了學生的實踐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相對前面所述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前校后廠模式不受企業限制,更具有自主性。
2 高職教學體系教學方法構建問題的探索與研究
個人認為:教無定法,因此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能夠以公式、定理的形式存在,可以套用到所有的課程當中,也不一定適用于一門課程從頭到尾的全部教學過程當中。在設計教學方法時應該根據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教師的教學風格以及課程、課堂的特點靈活選擇。當前,比較有代表性的教學方法如下:
(1)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針對所講授的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結合實踐的采用一些生動的案例,能夠有助于學生消化理解所學的知識、技能。形式上可以采用口述舉例的方式,也可以采用模擬設置故障、情景的方式來實施案例教學。具體實施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案例的分析、討論、試驗當中,強調學生的互動參與。
(2)興趣教學法。興趣教學法,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而設計教學環節。具體的實施中,以《鋼筋混凝土與砌體結構》課程為例,可以將課程教學內容重構為若干個從簡單到復雜的制作類、設計類教學單元,讓學生通過任務單元的學習可以在校內進行小型的建筑結構設計與施工,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3)角色扮演法。例如英語課程,教學講求聽說讀寫譯,教師可以通過設計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說英語、聽英語、寫英語,通過仿真的角色扮演訓練,使得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水平大幅度提高。
(4)成果教學法。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學習需要不斷的成果收獲才能激勵學生的上進心。例如在《建筑工程計量與造價》課堂,可以讓學生利用所學的建筑工程造價知識進行一些簡單的工程造價數學建模與數學分析,讓學生通過匯報、評比的方式來激勵學生。
(5)行動導向教學法。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以任務為驅動,將課程教學內容重構為若干個行動任務。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通過完成工作任務,進而使得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經驗。這種教學方法注重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行動導向教學法是學習德國職業教育的經驗,通常還設計有學生用的任務單或工作頁。個人認為,《建筑施工組織設計》課程適用于行動導向教學法。
3 結語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雖然起步較晚,但是在借鑒國外發達國家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經驗的基礎上經過近十幾年的迅速發展,也初步的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職教學體系教學模式與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暉,程忠國,鄢維峰.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教學標準設置探索[J].廣東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1).
[2]莫輕兵.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探析[J].廣西教育,2012(11).
[3]朱見林.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培養之我見[J].科技經濟市場,2010(01).
[4]夏晉華,陳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河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