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津原 鄒欣 羅詩穎
摘 要:博物館發展至今,不僅僅是一個提供給觀眾免費參觀、學習的場所,也逐漸成為一座城市的地標。地域性文化在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中,怎樣能更好的運用,是當前設計師在設計以及布展中應該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解析地域性文化中所蘊含的語意,將其合理的應用在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中,強調以地域性文化為核心的展陳空間設計,是一種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效的進行展示策略和形式手段。
關鍵詞:地域性文化;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43
1 地域性文化
地域性文化是指,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受本地環境條件影響,如氣候、山脈、河流、海洋等因素影響,隨著時間的發展,長期形成的歷史遺存、文化形態、社會習俗、生產生活方式等等的傳統。這些獨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與環境相互作用,相互融合,從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其中,地域文化中的“地域”和“文化”,有著相輔相成的關系,地域作為當地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其范圍可大可小。地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單要素構成的,也可以是多要素構成的。所以,地域文化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它有明顯的地域性,并形成長期性,表現形式的廣泛性等。它們之間相互包容,并且傳承至今仍然發揮著作用。
貴州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處云貴高原。貴州是中國古人類和古文化發源地之一,具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傳統。在戰國、秦國時期成為夜郎國的中心。在抗戰時期,遵義會議的召開成為了中國革命的歷史轉折。而多民族共居的社會環境為貴州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貴州博物館新館位于貴陽市觀山湖區,觀山湖區屬于貴陽市的新城區,貴州省博物館新館建在此地,既有繼承和敬畏貴州歷史文化之意,又吸收現代化建設和發展的精神。新館的展陳空間設計是將本地極具特色的地域性文化運用在設計中,體現出貴州的地方傳統意象,深刻揭示了貴州的歷史和發展。
2 提取地域性文化中的語意表達
2.1 地域性設計
地域性設計指的是在設計中吸收本地的、民族的、民俗的風格以及本地域或歷史遺留的種種文化痕跡[1]。地域性具有極強的可識別性,在某種程度上比民族性更具有專屬性和狹隘性。由于許多極具特點的地域性的民俗、文化及藝術品均是在與世隔絕的狀態中演變而來的,即使是在以往有限的交流和互通下其同化和異化的程度也是有限的,因而它們的可識別性是非常明確的[2] 。
其中,在地域性文化中,自然環境對地域性設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因此,人們的衣,食,住,行有著極大的差別和不同。例如,氣候條件決定了植物的生長,地表形成了不同的巖層,從而導致了人們在建房時因地制宜,選用了不同的材料,染布、紡紗也會在色彩上存在差異等。
2.2 地域性文化中的材料語言的解析
材料本身具有符號特性,是當地特定文化的載體,可以直觀地反應當地的特色,因此將本地材料運用在空間展陳設計中是地域性設計的體現,也蘊含著場所精神和文化認同感。
貴州省地處云貴高原,受氣候的影響,常年濕度在70%以上。因此在運用材料方面,盡可能選用防腐蝕性較強的材料。另外,喀斯特地貌也是貴州地形地勢的特點。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由PH值較低的酸性雨和石灰巖層所造成的。在做設計時,我們可以利用熔巖層的肌理去構造展示場景來突出其特點。
2.3 地域性文化中的紋樣語言的解構
圖騰和紋樣是一段歷史的記載,在原始社會中起著重要作用。因為人們對圖騰有崇拜之感,他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親屬、祖先或保護神[3]。從貴州的部分地區調研中發現,蝴蝶紋,魚紋,鳥紋等動物紋樣較多,桃花,楓香樹等植物紋樣也豐富多彩。其中, “蝴蝶媽媽”的傳說出自于苗族,當中的“蝴蝶”在中國文化中富有較多的文化內涵,如有愛情、生殖、生命等意義。人們對這種圖騰的崇拜,所以,“蝴蝶”作為符號化的標志流傳下來,現在當地人們將蝴蝶圖案再設計,或重新組合的方法用于衣服的裝飾和蠟染的裝飾中。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所向往的體現。
2.4 地域性文化中的色彩語言的提取
色彩作為一種視覺符號,也是一種文化的符號,它的選擇和適用反映了使用主體——人的精神和感情,并折射出地域性、民族性、文化性、歷史性等特定的社會內容[4]。在貴州,象征性的色彩符號有很多,根據部分地區的實地走訪調研和一些史實資料、文獻地查閱,我們不難發現色彩是多樣的。形成多種色彩的原因是貴州省是一個少數民族聚集的地方,色彩各異的民族服飾,別具一格的建筑形式都有著自己的色彩,代表著自己的意義向眾人展示著。
在貴州黔東南地區調研中發現,藍草資源豐富(藍草有馬藍、菘藍和蓼藍品種),當地人經過一些繁復的程序,對藍草進行加工處理,制作成藍靛膏。用藍靛膏給織布染色,因此,我們所見到的服飾或苗繡的底部多以藍色,或接近黑色的深藍為主。除此之外,不同的繡片和少數民族服飾也有著鮮亮的顏色,但多數以紅色、暖色為主。將這些具有標志性的色彩運用在展陳空間設計中,提高了可識別性。
2.5 地域性文化中的建筑語言分析
在氣候的影響下,吊腳樓已經形成了貴州地域性文化中的一部分。吊腳樓在修建之前,要先備齊木料。當地的居民會選用本地樹木椿樹或紫樹,取自 “春”和“子”的諧音,有吉祥,子孫興旺之意。在之后的加工中,人們還要在梁上畫上八卦、荷花蓮子等富有吉祥寓意的圖案。
位于貴州省黔東南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郎德苗寨、季刀苗寨的吊腳樓,依山而建,它們錯落有致地組合著,和諧的構成了貴州地域文化中別具一格的特色符號。
3 地域性文化在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流程
基于地域性文化這一概念去做博物館展陳設計應遵循這樣的設計流程:
(1)設計需求分析,在進行大綱解讀后,分析展館中展陳空間設計的需求是十分有必要的,根據分析找準設計方向,從而指導設計內容的展開。
(2)設計方案制定,根據前一步的分析,制定合適的初步方案,同時,配合相關貴州地域性文化調研,不斷細化方案。
(3)對貴州當地市、縣的地域文化進行調研,與設計方案制定的時候同時進行。這一部分是很重要的環節,設計師通過調研、分析和總結出的結果對設計的方案不斷進行修改和完善。綜合這三方面再進行轉碼,編譯,找出合理的語言符號,如色彩語言,材料語言,圖騰符號等元素用于貴州省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的設計中去,其中包括怎樣擬定展項內容,如何表現展品形式,如何通過燈光營造的效果而烘托出氣氛。使得展陳空間的傳播和體驗形式能達到最優,最合理的效果,也是地域性,獨特性,創新性,適宜參觀者心理的重要體現。
4 結語
在博物館展陳空間設計中,地域性文化的應用,并不單純的倡導本地、本區域式的設計趨同論,而是恰恰對多元化設計的認同。博物館展陳空間的設計不想千篇一律,把本地區的地域性文化應用在設計中,不僅是對地域文化的傳承和創造性轉化,而且可以達到博物館內的信息傳播的目的。與此同時,也可以提升本地區文化品格,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實力。
參考文獻:
[1]須博,許舒.新技術下的老建筑地域性空間改造設計[J].山西建筑,2008.
[2]孫艷紅.濰坊民俗文化與其環境景觀設計[D].東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3]柏云霞.中國歷史上的圖騰崇拜[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2.
[4]張凌浩.產品的語意[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9.
作者簡介:孫津原(1990-),女,碩士,研究方向:產品創新設計,空間展陳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