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紅星
摘要 從園地選擇、種子處理、播種育苗、大田移栽、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采收等方面總結歙縣富堨鎮黃蜀葵高產栽培技術,以期為黃蜀葵在山區的推廣提供指導依據。
關鍵詞 黃蜀葵;高產;栽培技術;安徽歙縣;富堨鎮
中圖分類號 S567.2.04+.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082-01
黃蜀葵屬棉科草本植物,生于山谷草叢、田邊或溝旁灌叢間,其根、葉、花和種子都能入藥,以干燥花瓣入藥,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黃蜀葵的種植和采摘工作既不費力又能創收,具有較高藥用、經濟、營養和觀賞價值而受人們青睞。
種植黃蜀葵是發展山區特色農業、充分發揮留守勞動力優勢、拓寬精準扶貧思路、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徑。富堨鎮屬皖南丘陵地帶,陽光充足,溫暖濕潤,雨水充沛,污染少,空氣清新,非常符合黃蜀葵的生長習性,無污染的自然環境也能保證原材料源頭上產品的質量。該鎮青山村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生產模式,由藥材公司提供種子,并略高于市場價回收。
據統計,2016年富堨鎮青山村因地制宜種植黃蜀葵7.9 hm2,鮮花產量300 t以上,產值100萬元以上,極大地帶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F總結其在山區的實用高產栽培技術,以供參考。
1 園地選擇
黃蜀葵適應性較強,但怕澇,在丘陵地帶山區應選用地勢平緩、土壤肥沃、土質疏松、排灌性好的夾沙高地栽培,一般選擇海拔300~600 m處,不宜選擇低洼地方,這是由于低洼處易積水導致根系腐爛,不利于黃蜀葵的生長;黃蜀葵喜溫暖氣候、喜光,不耐蔭,生長適宜溫度25~30 ℃,開花期最適宜溫度26~28 ℃,因此在選擇園地時需考慮光照時間,一般光照時間為7~9 h/d [1]。
2 種子處理
種子采取浸泡法進行催芽處理。大田用種量45 kg/hm2。先將黃蜀葵種子放入裝有30~35 ℃溫開水的熱水瓶中浸泡20~24 h,取出后用50%多菌靈拌種,待種子膨大外皮破裂露白時即可播種。
3 播種育苗
皖南山區在清明前后進行空地播種,大田及油菜田在收獲前20 d左右進行育苗,做好移栽準備。采用穴播法,先將地整平泥地打細,按選行1.4 m開穴,每穴放2~3粒種子,株距50~60 cm,蓋上細土或爐灰,澆透水,并在水中放入石灰水或殺菌劑。10~15 d后出苗。播種至出苗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以促進出苗。若有農家肥,最好在穴上蓋上細微的有機肥。
4 大田移栽
將地平整后,用薄白塑料膜按行距進行壓放,按株距進行插洞移栽,這樣既可保持根系的健康成長,又可省去鋤草的人力,栽植13 500株/hm2。菜籽收獲前20 d開始育苗,育苗時要保持土壤濕潤,出苗后,大棚里要經常通風,一般10:00左右曬床,苗長到10~15 cm時開始施肥,用稀釋尿素水施肥,然后再用清水噴洗一下。
移栽時苗的最佳高度為20~25 cm。梅雨季節應做好清溝挖墑工作,力爭做到雨止田干,植株不可太密,應保持良好的通風透光性。
5 田間管理
5.1 壯苗
當黃蜀葵長到10~15 cm時,每穴留1株壯苗。移栽時若遇干旱,每隔2 d可用噴霧器噴水1次。當苗出齊后,進行鋤草,注意不要傷其根系,當苗長到30~50 cm后,根據具體情況鋤2次草,每次中耕后,追施人畜糞水。對未成活的苗要及時補齊,苗期應少追肥或不施肥,人工除草,少用或不用除草劑。平時注意澆水,保持土壤濕潤[2]。
5.2 施肥
黃蜀葵是一種用肥少的植物,當苗高30~50 cm時,施用優質復合肥450 kg/hm2左右,7月15日左右待花蕊開始開放時再追肥450 kg/hm2,確保豐收和花朵的壯大,皮花的肉厚。如有農家肥(豬糞、雞糞)一定要進行發酵殺菌后再進行施肥,以免菌種介入。當黃蜀葵長到40 cm高時,要噴灑烯唑醇,當長到60 cm時要每10 d噴1次多效唑。為了控高防止猛長,當黃蜀葵長花蕊前再噴1次多效唑。注意看苗施肥,化肥不要太靠近穴,施深肥,注意使用氮、磷、鉀平衡的復合肥。在開花中期再施1次高磷、高鉀肥,使其多孕蕾多開花。
6 病蟲害防治
黃蜀葵是一種抗病力較強的植物,只要種肥中不帶菌入園,在出苗后至長花蕊前只噴50%多菌靈即可。防治蝸牛用手捉即可。卷葉蟲5—8月發生,危害葉片,可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噴殺。如果發現從根部往上3 cm左右有脫皮發霉的情況即為發生頸枯病,此時可將惡霉靈、甲霜錳鋅、多菌靈3種藥水摻在一起噴灑。為了防止田間殘留病菌,可使用多菌靈或甲基托布津等殺菌劑進行防治[3]。
7 采收
黃蜀葵一般于7月15日后開始開花,8月上旬至9月下旬為花開旺期,應注意每天必須將所開的花采摘,摘時不要把花托和花柄摘下。黃蜀葵莖、葉、果實上都有剛毛或刺,采收時應戴上手套,否則皮膚被刺,奇癢難忍。如果用種子繁殖,由于黃蜀葵是異花授粉作物,留種地要建立安全隔離,隔離方式有空間隔離和時間隔離2種方式。9—11月采收成熟果實,曬干脫粒[4]。
8 參考文獻
[1] 胥忠勤,胥益鋒.黃蜀葵花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8):166-167.
[2] 王德剛,徐邦會.安達市黃蜀葵高產栽培技術[J].種子世界,2016(10):40.
[3] 石蕓.黃蜀葵種子采制及預處理技術研究[D].南京:南京中醫藥大學,2012.
[4] 章慶華.歙縣黃蜀葵高產栽培管理技術要點[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3,24(6):177-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