仕勝 余安安 徐繩武
摘要 進行幾種生物農藥田間防治稻瘟病試驗,將防治效果與化學農藥的防治效果進行比較。結果表明:2%春雷霉素水劑和20%高滲乙蒜素乳油防治葉瘟效果突出,枯草芽孢桿菌懸浮劑(1 000億U)和2%春雷霉素水劑防治穗頸瘟效果突出。
關鍵詞 生物農藥;稻瘟病;防效
中圖分類號 S435.111.4+1;S481+.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099-01
Abstract The field test of several biological pesticides against rice blast was made,the control effects were compared with that of chemical pesticid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2% Chlortetracycline water agent and 20% hypertonic allicin EC on leaf blast were prominent.The prevention effect of Bacillus subtilis wettable powder(100 billion units)and 2% Chlortetracycline water agent on panicle neck blast were prominent.
Key words biological pesticide;rice blast;control effect
為了篩選防治稻瘟病經濟、有效、環保的新農藥品種及藥劑最佳濃度和施藥時期,促進水稻稻瘟病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建設,為大面積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2016年在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實施了防治稻瘟病生物農藥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設在咸安區汀泗橋鎮赤崗村的2塊田進行,土質為水稻土,pH值中性,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中。
1.2 試驗材料
試驗藥劑:2%春雷霉素水劑,由鄭州聯合利農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生產;20%高滲乙蒜素乳油,由河南省南陽臥龍農藥廠生產;1 000億U/g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由黑龍江強爾生化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生產;0.15%梧寧霉素水劑,由遼寧微科工程有限公司生產;10%井岡·蠟芽菌懸浮劑,由上海農樂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產;40%稻瘟靈乳油,由日本農藥株式會社生產;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由鄭州振農科技有限公司生產。供試水稻品種為金優402;防治對象為水稻葉瘟與穗頸瘟。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7個處理,分別為2%春雷霉素水劑1 200 mL/hm2(A)、0.15%梧寧霉素水劑720 g/hm2(B)、20%高滲乙蒜素乳油1 500 g/hm2(C)、10%井岡·蠟芽菌懸浮劑1 500 mL/hm2(D)、1 000億U/g枯草芽孢桿菌懸浮劑150 g/hm2(E)、75%三環唑可濕性粉劑300 g/hm2(CK1)、40%稻瘟靈乳油1 200 mL/hm2(CK2)。4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為20 m2。試驗地水、肥等管理同一般生產田。
1.4 試驗過程
防治葉瘟試驗分別在5月12日和5月19日,防治穗頸瘟試驗在出穗期前(出穗5%左右)和齊穗期各施藥1次,在6月15日和23日進行[1-3]。采用利農牌壓縮式噴霧器葉面噴施,藥液用量750 L/hm2。
1.5 調查方法
調查葉瘟、穗頸瘟,并計算防治效果。公式如下[4-5]:
葉瘟防治效果(%)=[1-■]×100
穗頸瘟防治效果(%)=■×100
式中,ck0指噴藥前不施藥對照區,ck1指噴藥后不施藥對照區,pt0指噴藥前處理區,pt1指噴藥后處理區。
2 結果與分析
由表1可以看出,供試生物農藥對水稻葉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2次藥后7 d防治效果最好的是處理A、C,防治效果分別為77.53%、78.87%;第2次藥后14 d防治效果最好的仍然為處理A、C,防效分別為76.74%、78.41%。處理A、C藥后7 d防治效果和藥后14 d防治效果與CK1、CK2的防效無顯著差別[6]。
供試生物農藥對水稻穗頸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第2次藥后14 d防治效果最好的是處理E、A,防治效果分別為82.72%和76.13%,有優良保穗效果。藥后14 d處理E、A的防治效果與處理F、G的防效無顯著差別。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2%春雷霉素水劑和20%高滲乙蒜素乳油防治葉瘟效果突出,為防治葉瘟的理想生物農藥。枯草芽孢桿菌懸浮劑(1 000億U)和2%春雷霉素水劑防治穗頸瘟效果突出,為防治穗頸瘟的理想生物農藥。
4 參考文獻
[1] 賈書娟,曾大興,吳小麗,等.1 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CD6抗菌蛋白對稻瘟病菌的抑菌作用[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11,27(3):362-367.
[2] 宋成艷,王桂玲,辛愛華,等.黑龍江省水稻品種空育131稻瘟病菌生理小種種類及發病原因分析[J].黑龍江農業科學,2007(1):41-42.
[3] 穆常青,潘瑋,陸慶光,等.1 000億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對稻瘟病的防治效果評價及機制初探[J].中國生物防治學報,2006,22(2):158-160.
[4] 楊小林,施仕勝,張舒,等.湖北省稻瘟病重發區病菌群體致病性分化的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6,55(16):4170-4171.
[5] 袁潔,楊學輝.貴州省稻瘟病菌對三環唑和富士一號的敏感性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3,31(6):37-38.
[6] 任金平,郭曉莉,王繼春,等.防治稻瘟病化學農藥與生物農藥協調應用技術的研究[J].吉林農業科學,2004(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