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萬慶
摘要 采用杉樹造林能夠給林場帶來較高的經濟收入,并起到美化環境、緩解大氣污染、提升空氣質量的作用。故以廣西國有維都林場為研究對象,在了解維都林場的基本情況和杉樹基本特性的基礎上,分析杉樹造林的生長條件和技術,分析杉樹造林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關鍵詞 杉樹;造林;效益;維都林場;廣西來賓
中圖分類號 S791.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138-01
Abstract Cedar afforestation can bring high economic income,and beautify the environment,effectively alleviate air pollution and improve air quality.Therefore,took Weidu State-owned Forest Farm as the studying object,cedar growth conditions and planting technique had been analyzed on the condition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situations of Weidu Forest Farm and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cedar,and then the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of cedar afforestation had been analyzed.
Key words cedar;afforestation;benefit;Weidu Forest Farm;Laibin Guangxi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市場對木材的需求越來越大,林木市場的供需矛盾也越來越顯著。在天然森林資源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造林技術的發展迎來了良好的機會,杉木造林又是木材培育的重點發展方向。因此,了解杉樹的種植土壤、地形、生長環境、生態習性及杉木造林技術,對促進我國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改善生態環境大有裨益。
1 維都林場的基本情況及資源優勢
廣西國有維都林場始建于1959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廳直屬的大型國營林場,經過近60年的發展,維都林場當下已經成為城市中心的國有林場、廣西最多商鋪的國有林場、廣西最大珍稀花木培育基地的國有林場。截至2015年12月,維都林場的林地經營土地面積2.48萬hm2,總資產超過8億元,總產值高達5億元,經營收入超過3億元大關。產業也從開始的單一產業發展到現在含人造板、速豐林、經濟林、第三產業等多種產業為一體的復合型經濟體。
廣西國有維都林場現有森林資源豐富,林業面積廣大,氣候適宜,雨熱同期,這些為發展林業經濟提供了保障和足夠的發展條件;維都林場的林區緊鄰城市邊沿,交通便捷,林場南部緊鄰省會南寧,北鄰柳州,維都林場緊緊抓住桂中地區城市發展機遇,并且與東盟國家經濟交往密切,消費市場廣大,發展森林種植業擁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
2 杉樹的生長特性及適生條件
2.1 土壤和地形因素
為了能夠使杉樹造林項目良好發展,對杉樹的生長習性進行研究顯得尤為重要。杉樹適宜選擇土層深厚、質地疏松、酸堿度pH值在4.5~6.5之間、肥沃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林地種植。杉樹在紅壤、紅黃壤、黃壤上都能生長,但以黃壤為最佳。維都林場林地主要所在的桂中地區多山地,土壤類別以紅壤土、黃壤土、石灰(巖)土為主,大部分土壤都可以栽培杉樹。為了使杉樹能夠快速生長,造林環境應該選擇在濕度較大、溫差較小、光照時間短、風力弱、土壤肥沃的陰坡或者山腳。
2.2 氣候條件
杉樹屬于亞熱帶樹種,顯然適宜選用杉樹造林的林區也應該要是亞熱帶氣候。維都林場林地主要所在的桂中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20.20 ℃,極端最低氣溫為-5.4 ℃,極端最高氣溫為38.3 ℃,年氣溫低于10 ℃的天氣不足15 d,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 579 h。年均降雨量為1 340 mm,集中在3—10月,年均蒸發量為1 296 mm,降雨量大于蒸發量,年平均相對濕度70%。桂中地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晝夜溫差不大,人居環境和氣候條件十分宜人。
2.3 杉樹的生態習性
杉樹喜陽,但在幼苗期耐陰能力較強;杉樹主干發達,頂端優勢十分明顯,在其生長過程中分枝現象較為少見,單頂直生是其顯著特征。杉樹具有較強的萌芽力,實生幼杉萌芽力更明顯,大部分杉樹均會從根頸部萌發不定芽,從而出現多株叢生的情況。另外,杉樹的根系不太發達,是淺根性樹種,主根不明顯,僅有較發達的側根和須根,再生能力強,穿透力弱是杉樹的主要缺陷。廣西國有維都林場林區的地形、土壤及氣候等都非常符合杉樹上述所說的生長特性要求[1]。
3 杉樹造林技術
3.1 選地整地
杉樹不同于一般樹種,對土壤和地形均有一定的要求,因而采用杉樹造林必須要做到因地制宜才能發揮其效益。杉樹造林一般應選擇坡度在30°以下的山地進行,并且要改變以往煉山式方法,煉山很容易破壞土壤有機物,對生態環境也有一定的損害,因而要清除茅草、五節芒等雜草,采用新的方式造林。
3.2 造林密度
在造林過程中,要根據立地條件和杉木的生長高度確定杉木的造林密度。如果造林目標是小徑材則初植密度就可稍大點,一般控制在3 300株/hm2;如果造林的目標是以大、中徑為主則初植密度就應小點,一般在2 800株/hm2較為合適。鑒于杉樹的根際宜生不定芽的特性,造林時需要深植,栽植深度以控制在苗高的1/2為最佳;栽植時一定要苗直,要根系與土充分接觸,并適時進行灌溉。
3.3 撫育管理
幼林撫育一定要做好除草和松土,第1次除草選在幼苗返青時,同時還要跟進培土。因杉木主根不明顯,側根較多,除草的時候要注意不能太深,以免傷到杉樹根部;另外,要及時做好補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除草撫育,并不斷補充土壤肥力,施肥要根據杉樹的成長規律具體分階段進行,施肥方式采用穴施和溝施的較多,施肥時間應該選在雨后,以增強肥效。
幼苗郁閉后2~3 年,苗木生長情況已十分明顯,在這個過程中很可能出現壓木的現象,必要時要進行砍伐,即對樹冠的層木進行砍伐,砍伐過程中不要全砍,對于大的層木要保留。砍伐過程中要注意病木,對病木要進行防治,爭取成活,對腐木、枯木要進行清理。合理控制砍伐次數,促進杉木更好地成長和杉林規模化的形成[2]。
4 杉樹造林效益
杉木質地良好、材質結構均勻,應用范圍比較廣。由于杉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供貨緊缺,從而增加杉木的經濟價值。隨著杉木管理技術的完善和單位面積產量的增加,杉樹造林經濟效益會更加明顯(表1)。
在杉樹造林項目的推進過程中,通過科學改善培育技術、管理方法以及培育質量,經濟效益會不斷增加,同時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會更加凸顯。隨著國家十八大的召開,國家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可以依靠杉樹造林發展循環經濟,比如依靠林業開發生態旅游、森林探險等,既可以增加就業崗位,又可以增加收入[3-4]。
5 參考文獻
[1] 李林波,王玉芬.分析杉樹造林技術及其經濟效益[J].大眾科技,2014(4):93-95.
[2] 曹小玉,李際平,封堯,等.福壽林場杉木人工林林分空間結構的研究[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2):16-19.
[3] 鐘平環.桂西北杉樹造林技術及投資效益的探討[J].吉林農業,2012(3):13-14.
[4] 吳冬生.不煉山造林技術及應用效果[J].江蘇林業科技,2010(5):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