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兆勇+敖文+杜亮亮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周邊社區之間的沖突,并提出了實施社區共管的有效措施,以個體案例為研究對象來探索國家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的途徑和效果,旨在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社區共管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措施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13
0 引言
近年來,我國的自然保護區和社區共管模式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關注,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對共管中社區的主導作用更加關注,要求社區的居民和保護區的管理部門積極配合共同參與保護區的建設,確保社區能夠合理利用資源,減少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的破壞,同時幫助社區發展,促進社區的經濟發展。促進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就要首先了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周邊社區的沖突。
1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的現狀
1.1 對自然保護區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認識
在自然保護區的社區共管中,社區居民對保護區的資源保護工作認識不夠,其在正常生活以及生產過程中對保護區的資源有很大的依賴性,重視自身眼前的利益而忽視了保護區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保護區管理部門要求對保護區的資源進行嚴格管理,而當地居民的砍伐活動和農業用地規模被限制,對居民的資源利用方式和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因此保護區和周邊社區的居民之間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上產生了沖突,很大程度都是由于社區居民對保護區工作重要性缺乏認識。
1.2 資源的利用和分配不合理
在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中,由于國家對管理機構的支持力度不夠,因此在實際的工作中存在著經費不足的情況。自然保護區為了增加一定的經濟來源,就走上了開發和利用保護區資源的道路上。在保護區建立之前,周邊的居民可以到保護區內進行砍伐、狩獵和采藥,并將其作為自身經濟的主要來源。而建立保住區之后,周邊居民對保護區內的資源利用權屬發生了變化。這兩方面的因素都導致居民和自然保護區對自然資源的利用和分配不合理。
1.3 管理權問題
在自然保護區的資源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管理權的問題。自然保護區一般是由行政部門、當地政府部門管理,采用行政和業務分離的管理體制。在社區共管工作中,由于經營權和管理權分離,因此很容易產生管理權問題,在管理權限和利益分配上產生很大的沖突。
2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的措施
2.1 建立社區共管,統一規劃
為了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和物種的保護,自然保護區管理部門一定要改變以往的管理策略,和自然保護區周邊的社區建立伙伴關系,解決社區居民生活、生產以及發展過程中對自然保護區的森林資源等的需求,在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中,首先要建立社區共管,促使自然保護區和社區共同參與到自然資源的保護管理中,共同制定決策,加強對管理過程的評估和實施,以促進自然保護區物種多樣化為主要目標,保護自然保護區的物種和生物。鼓勵社區和自然保護區公共持續合理利用資源。加強對社區經濟本底的調查,根據保護區周邊的能源需求來制定統一的社區資源管理計劃,因地制宜,保護耕地,在資源的利用過程中要結合保護區的內部生產結構和自然條件進行開發利用。對土地進行統一規劃,加強土地的管理、保護和改造。
2.2 加強生態旅游建設
在實施社區共管時,可以加強自然保護區和社區的聯合,發展生態旅游,通過生態旅游的發展來促進自然保護區和周邊社區的經濟發展,以自然區的一些特定的文化區域為對象,制定觀察野生動物、研究自然景觀、享受大自然的旅游目標,在生態旅游過程中不改變生態系統,通過生態旅游開發滿足游客對大自然的需求,同時還能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2.3 增強社區的發展能力
呼倫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于偏遠山區,自然保護區內的很多自然資源都是周邊社區居民的生產、生活物資的主要來源,居民對自然保護區的資源依賴性非常強。在實施社區共管過程中,為了減少社區居民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的依賴性,應該不斷增強社區的自我發展能力,根據當地的地域特點來發展土特產品加工產業、養殖業。自然保護區還可以和社區加強合作,充分利用各種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大力發展當地的藥材、果蔬等種植產業,帶動當地的產業發展。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增強居民的自然保護意識,促使居民積極主動參與到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中。
3 結語
實施呼倫湖自然保護區社區共管,應該建立社區共管,統一規劃,提高居民對自然保護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加強生態旅游建設,帶動當地的經濟發展,同時增強社區的發展能力,減少居民對自然保護區資源的依賴性,通過自然保護區和社區居民的共同參與來加強對保護區的自然保護工作。
參考文獻:
[1]劉超.自然保護區的社區共管問題研究[D].中南大學,2013.
[2]王文芳.對自然保護區實施社區共管的實踐與思考[J].科技信息,2009(01):774+755.
[3]蔡昌棠.自然保護區建設與社區發展關系研究[D].福建農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