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延艷 吳佳麗 胡玉
摘要 根據2014—2015年新賓縣國家基本氣象站的酸雨觀測資料,對新賓縣降水pH值的年、月、季變化以及與降水量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新賓縣降水酸度呈現出夏季低,春、秋、冬季高的變化趨勢,酸雨頻率冬季最高,主要原因是居民燃煤導致空氣中硫化物的污染物增加,降水的pH值減小;而夏季降水多為陣性降水,強度大,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稀釋,降水的pH值較大。另外,不同量級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現頻率與降水強度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關鍵詞 降水;pH值;酸雨;遼寧新賓;2014—2015年
中圖分類號 P426.6;X51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194-02
降水酸度通常使用能夠代表溶液氫離子濃度指數的pH值來表示,降水的pH值是反映自然界降水特性的重要指標之一,當大氣降水(包括液態降水和固態降水)的pH值小于5.6時,被稱為酸雨[1]。自然災害或人類活動等原因都可以造成區域性的降水pH值降低,遼寧省部分地區也時常發生酸雨[2],為了了解新賓縣降水酸度特征及酸雨污染狀況,對2014—2015年新賓酸雨監測站的觀測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本文使用2014—2015年新賓縣酸雨觀測資料。新賓縣酸雨監測站位于新賓國家基本氣象站觀測場內,是遼寧省現有的22個酸雨觀測站之一[3]。酸雨采樣桶的直徑為0.40 m、高0.45 m,上口沿保持水平距地1.2 m。當日8:00至次日8:00為1個降水采樣日[4]。在1個降水采樣日內出現降水,當降水量不足1.0 mm時,棄樣;當降水量達到1.0 mm時,降水樣品保留并測量其pH值。1個降水采樣日內的1次連續降水過程,只采樣1次,若1個降水采樣日內有多次降水過程,則進行多次采樣,并將其合并為1個降水樣品。
1.2 研究方法
為了保證采集的降水樣品的有效性和準確性,降水樣品取回后,立即測降水樣品的pH值。年(季、月)平均降水pH值,采用氫離子濃度[H+]-降水量加權法,即將每次降水的pH值換算成氫離子濃度后,乘上相應的降水量求得平均氫離子濃度,再取對數,即為年(季、月)平均降水pH值[5]。
2 結果與分析
2.1 降水酸度年變化
新賓縣是全國生態環境建設重點縣,森林覆蓋率64%(2014年統計資料),境內鮮有污染性產業,空氣質量好,酸雨頻率很低。由圖1可知,2014年新賓縣降水pH值范圍在4.78~7.60之間,僅有3次降水pH值低于5.6(n=61),達到酸雨量級。根據氣候特點,新賓縣四季劃分為春季3—6月、夏季(7—9月)、秋季(10—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2014年新賓縣降水酸度大致呈現出夏季高,春、秋、冬低的變化趨勢,最大值pH=7.60出現在8月,最低值pH=4.78出現在6月。由圖2可知,新賓縣降水pH值范圍在4.62~7.16之間,有24次降水pH值低于5.6(n=85),主要變化規律如下:春、冬2季低,夏、秋2季高;最大值pH=7.16,出現在7月,最小值pH=4.62,出現在6月。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以陣性為主、強度大,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稀釋,降水的pH值較大,而冬季氣溫降低,居民燃煤取暖等人類活動導致空氣中SO2等酸性污染物增加,降水的pH值減小。
2.2 2014—2015年降水酸度及酸雨頻率月變化
2014年與2015年降水酸度變化趨勢不完全相同。由圖3可知,2014年月均降水pH值在5.35~6.66之間,pH最小值出現在6月,且達到酸雨量級,其他月份月均降水pH值都未達到酸雨量級。出現酸雨的月份為6月、11月和12月,其中酸雨頻率最高為12月。由圖4可知,2015年月均降水pH值范圍為4.99~6.65,月均降水pH<5.6的有1月、2月、4月、5月、6月、8月,最低值出現在4月,pH=4.99,酸雨頻率4月最高,F=83.3%。根據降水量等要素的統計分析得出,2015年酸雨頻率高的月份降水特點為持續時間長、降水量少,不利于酸性物質的稀釋,導致其pH值降低。
由表1可知,月降水pH值4月最低,pH=5.04,9月最高,pH=6.27,逐月變化趨勢大致呈先減小再增大的變化趨勢(3月無酸雨,降水pH>5.6)。2014—2015年新賓縣酸雨頻率逐月變化表現出一定的季節變化,夏季相較于其他季節低。
2.3 pH值與降水量級的關系
按降水量大小進行劃分:1.0~9.9 mm為小雨,10.0~24.9 mm為中雨,25.0~49.9 mm為大雨,50.0 mm及以上為暴雨,酸雨情況與降水量級的關系統計結果見表2。可以看出,大雨量級的pH均值<5.60,其他各降水等級出現的pH均值均 >5.60,其中暴雨的pH均值最大,為6.63,小雨和中雨pH均值為5.7左右。各降水等級酸雨頻率大小為大雨(44.4%)>中雨(22.2%)>小雨(18.6%)>暴雨(0),各級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現頻率與降水強度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3 結論
2014—2015年新賓縣降水酸度變化趨勢存在較大差異,主要原因是2014年與2015年降水時段和降水量分布并不相同,2014年總降水次數少于2015年,但2014年短時強降水比2015年多(例如暴雨出現次數,2014年出現2次,2015年未出現暴雨),這是導致2014年酸雨頻率低于2015年的原因之一,因為短時強降水有利于稀釋酸性污染物,使降水pH值增大。
綜合分析2014年和2015年新賓縣降水酸度年變化、利用降水量加權法得到的逐月降水pH值變化和降水酸雨頻率變化得出,新賓縣2014—2015年降水酸度夏季低于其他季節,主要原因是夏季降水多以短時強降水為主,稀釋了降水中的酸性物質。將不同量級降水條件下的pH值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各級降水的pH值、酸雨的出現頻率與降水強度沒有明顯的對應關系。
4 參考文獻
[1] GALLOWAY J N,LIKENS G E,EDGERTON E S.Acid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astern United States:pH and acidity[J].Sciences,1976,194(4266):722-724.
[2] 張新民,柴發合,王淑蘭,等.中國酸雨研究現狀[J].環境科學研究,2010(5):527-532.
[3] 洪也,董德文,馬雁軍,等.2004—2008年遼寧酸雨時空分布特征研究[J].氣象與環境學報,2009,25(2):28-32.
[4] 中國氣象局.酸雨觀測業務規范[M].北京:中國氣象出版社,2005.
[5] 陳彬彬,王宏,鄭秋萍,等.福建省區域酸雨特征及成因分析[J].氣象,2016,32(4):70-76.
[6] 石敏.遼寧省近10年酸雨污染特征變化趨勢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2,32(4):166-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