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侯波 吳佳麗
摘要 通過對大喇叭的工作原理、日常應用中面臨的問題及日常維護方法的分析,討論氣象預警大喇叭的發展前景。
關鍵詞 氣象預警;大喇叭;運行現狀;日常維護;發展前景
中圖分類號 P45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7)03-0202-01
近年來,隨著全球變暖的大趨勢,全球平均氣溫明顯上升,而厄爾尼諾、拉尼娜等災害天氣正逐步影響著人類的生活。在我國,農村是氣象災害防御最薄弱的地區,每年因氣象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90%發生在農村,而經濟損失不計其數,在2016年6月江蘇鹽城的突發性災害天氣就給人們敲響了警鐘。而在農村之所以會帶來這么大的損失,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氣象災害信息的傳遞到農村存在較大的困難,當氣象局發布了氣象預警之后,村民需要經過領導逐級通知才能獲得預警信息,這其中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以及錯失了第一時間撤離的時機。近年來,政府對極端天氣現象愈發重視,而氣象部門的預報、預警能力也在逐步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應對能力也在增強,但氣象預警信息的傳遞始終存在著瓶頸,尤其到了較為偏遠的農村,這里本就是抵御災害性天氣能力極弱的地區,但群眾卻無法及時收到氣象部門發布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2010年中央1號文件明確提出,要建立健全農業氣象服務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因此,氣象預警大喇叭成為了目前農村氣象災害防御的極為有效的防御措施,氣象局每日負責大喇叭在線率的監控,并及時向市縣領導匯報,市縣領導再分別部署給下級職能部門,這大大提高了各鄉鎮村莊對氣象預警信息的接收能力;在氣象局制作發布預警的同時,大喇叭就可以同時將信息發布到各鄉鎮各村莊,讓村民第一時間做好應對災害性天氣的準備,更快撤離到安全區域。
1 氣象預警大喇叭的工作情況
1.1 組成
氣象預警大喇叭的組成包括發布平臺和接收終端2個部分,省市縣級單位都擁有發布平臺,可以發送常規氣象服務產品以及不定時的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在各區各縣,氣象部門建立了大量的氣象大喇叭接收終端以及大喇叭外放裝置,通過發布平臺輸入需要發布的信息,利用GPRS將信息傳輸到各接收終端并轉換為語音通過大喇叭播放出來。
1.2 工作原理
氣象預警大喇叭是基于移動通信網絡在全國各地的全面覆蓋,通過發布平臺由相關人員將常規天氣預報產品及災害性天氣預警信號輸入并通過GPRS發布,各鄉鎮的預警接收機收到短信消息后將文本處理成語音,通過大喇叭將擴大音量后的信息發布出來,發布人員可以控制發布次數以對重要性信息進行多次強調,并且可以在發布平臺統計信息發布情況,了解信息是否成功傳遞到各鄉鎮農村[1]。
1.3 運行情況
目前,大喇叭已經覆蓋了大部分農村,從目前使用效果來看已經達到了預期目的,但仍然需要進一步提高覆蓋面積。盡管氣象預警大喇叭使用方法簡單,工作環境要求較低,但在實際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預警機在線但大喇叭不響;大喇叭音量無法調節到最大導致許多村民無法聽到播放內容;還有經常出現的鄉鎮電力問題,由于鄉鎮電網設施較為落后,有時會發生某個鄉鎮短時間內大面積停電,接收機無法正常工作,并且經常因此導致接收機內部發生損壞;最后一點是部分村莊的網絡通信情況較差,且大喇叭的信號接收能力不夠強,會出現不連續的掉線現象,信息無法及時傳遞到。而這些問題需要很多方面的互相協調,是目前面臨的難題。
2 日常故障處理及維護
2.1 接收機不通電
首先檢查220 V供電是否平穩,目前村鎮內供電不穩定成為預警大喇叭面臨的最大難題,其次檢查電源線是否斷線,最后檢查預警機電源插座的保險管是否燒斷以及機器內是否存在虛焊點。從目前應用中發現,一旦村部遭受雷擊導致斷電,預警接收機經常因此損壞,需要返廠處理。
2.2 接收機無法上線
首先檢查天線是否正常,如果連接正常不上線可以更換天線或者更換天線安放的位置,之后可以將接收機關機重新進行配置再開機檢驗是否上線,最后檢驗SIM卡是否欠費停機。
2.3 接收機頻繁掉線
首先排查天線位置處信號是否不好,其次是SIM卡可能存在信號差的問題,可以更換新的SIM卡測試。
2.4 大喇叭無聲或音量調大時有雜音
將大喇叭與接收機的連接線重新連接或者更換新的連接線,如果仍然出現雜音需要更換大喇叭確認損壞的是大喇叭還是接收機,找出故障后返廠維修[2]。
2.5 信息發布軟件的日常維護
定時對信息發布軟件數據進行維護,將新增加的終端號及需要剔除的終端號進行更改,將各個接收機終端的SIM卡號進行不定時更新以確保信息準確。
2.6 在線率的監控
每日都需要對大喇叭在線率進行統計并通知相關人員盡快處理,在災害性天氣到來時需要加強監控并做到數小時一通報,及時通知各鄉鎮分管領導以做到信息可以準確發布到各個地區,避免預警信息因為設備問題而無法傳遞出去。
3 發展前景
目前,氣象預警大喇叭正處在迅速發展的階段,自動氣象站對所處地區進行氣象數據實時監控,而大喇叭則可以對所處地區提供及時且覆蓋面廣大的氣象產品服務,并對可能出現的災害性天氣進行24 h的監測預警發布。
大喇叭日常進行的工作有2項:一是每天的常規天氣預報產品的推送,定時向大眾提供預報服務;二是不定時在非常規天氣向村民提供預警信息,以便讓村民更及時地做好準備工作,提高對災害性天氣的應對能力,減少其帶來的經濟損失以及人員傷亡,可以給各鄉鎮帶來便利的服務[3]。
而從現在的應用上來看,大喇叭還有其拓展的空間。首先,氣象局可以在符合上級部門規定的情況下豐富發布內容,可以與地方政府溝通協商,進入各鄉鎮進行調研,給各鄉鎮居民提供其需要的技術知識并普及基礎氣象知識和災害性天氣的應對,提高大喇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在不耽誤常規業務的情況下加強設備實用性,更好地服務政府以及群眾,也對目前國家極其重視的“三農”問題提供了有力的幫助[4]。當政府以及農民都從中獲益后,可以提高政府的重視度及群眾的認知度,有利于改善災害性天氣到來時的信息傳遞能力,這樣大喇叭才可以更好地成為氣象服務的傳遞載體,成為氣象基礎服務和防御突發性災害天氣的重要工具,大大提高鄉鎮防災減災能力,為農民帶來利益。
4 參考文獻
[1] 袁婧,孫卓,王楠,等.氣象預警大喇叭的維護和常見問題的處理[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10):55-57.
[2] 馬少軍,林莉,許仁祥.寧夏氣象預警大喇叭運行狀況分析[C]//公共氣象服務委員會,水文氣象學委員會,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等.第31屆中國氣象學會年會S10第四屆氣象服務發展論壇:提高水文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推動氣象服務社會化發展,2014.
[3] 楊紅雁,張雪梅.氣象大喇叭在現代農業綜合信息全覆蓋建設中的應用[J].現代農業科技,2012(21):300-301.
[4] 于凱旋,張洪梅.氣象預警大喇叭信息在農村的運用前景分析[J].信息系統工程,2015(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