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章茂森+周惠芳
摘 要:高校是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基地,隨著21世紀的到來,網絡使用非常普及,搭建黨建網絡平臺成為黨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一種重要方式。本文主要闡明了高校黨建網絡平臺的內容與形式、必要性及可行性,指出有效搭建高校網絡平臺能夠對黨建文化產生深遠影響。
關鍵詞:網絡平臺;黨建文化;影響力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4.238
0 引言
黨建文化是黨的建設的指導思想、基本理念、組織行為、制度建設、活動形式等一系列內容,黨建文化建設是今后有針對性地加強高校黨建工作的新途徑[1]。而網絡信息數量龐大、增長迅速;內容豐富、覆蓋面廣;信息共享程度高、使用成本低;形式靈活,互動性強,使高校黨建工作更具有親民性、普及性和感染性,方便工作能夠快速地、有針對地、有趣味地進行開展。因此,未來高校黨建文化要想建設好必須利用好網絡平臺這個現代管理手段,它的影響不容小覷。
1 高校黨建網絡平臺構建的必要性
1.1 高校網絡平臺的建設加快了黨建文化建設的即時性
網絡平臺是一個信息資源豐富,覆蓋面和受眾群體龐大的媒介,只要有了網絡,發布者就可以第一時間通過這個快捷渠道將黨的新聞、政治思想理論、政策方針、時事報道推送出來。同時,網絡平臺可以不受空間和時空的限制,受眾學生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以通過網絡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學生黨建工作的新途徑今后將是網絡平臺這樣一個全新的文化載體。
1.2 高校網絡平臺的建設增強了黨建文化建設的互動性
網絡是一個虛擬的空間,師生或學生之間交流可以不用直接面對面,大家通過黨建QQ群、黨建微信群或各種黨建論壇進行思想上的交流。通過結合高校黨建發展方向和學生自身發展實際,借助網絡平臺進行黨建文化宣傳,老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學生可以無負擔地匿名在網絡上向老師提建議,雙方形成良性互動,有利于黨建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思想問題的解決,有利于黨建信息的傳遞,讓學生在以校園網絡為平臺的精神園地茁壯成長。
1.3 高校網絡平臺的建設加深了黨建文化建設的影響力
高校網絡黨建信息海量多樣,內容層出不窮。網絡的開放程度決定了高校網絡黨建內容的豐富性。大家都知道,傳統的紙媒會受到版面的限制,有聲媒體會受到時間和頻道的限制,因此它們往往不能報道更多有實際意義的黨建內容;但是網絡能夠囊括海量的豐富的信息,具有幾乎無限的信息資源存儲功能。它可以通過各種形象而豐富的表現形式傳遞黨建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讓黨建內容更加具有表現力和吸引力,不斷加深黨建文化建設的影響力。另一方面網絡傳播范圍之廣,受眾人群之多,也從另一層面上擴大了黨建文化建設的影響力。
2 搭建高校網絡平臺的可行性
2.1 理論上的可行性
一個種子的發芽、生長需要一片好的沃土,而網絡平臺就像這片沃土。學生可以通過黨建網絡平臺感受到黨的溫暖,了解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江澤民同志指出: “黨的領導地位,只有贏取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才能鞏固和加強。如果失去人民的支持,我們黨就會一事無成,就不能生存。”人民群眾是我們黨的力量源泉,廣大在校的青年學生是高校黨建的工作重心,因此高校黨建必須樹立為學生服務的觀點,而高校黨建網絡平臺則是順應時代發展的產物,與當代意識形態的發展相適應。
2.2 操作上的可行性
由于目前網絡的普及性,因此利用這一平臺進行黨性培養非常便捷。所以只要有能夠操作這一平臺的人員即可。高校是人才發展的聚集地,各類人才資源豐富,但是還是應當對操作人員進行嚴格考察,通過之后才能加以任用。相關的平臺管理人員更加需要精益求精,刻苦鉆研,結合實際開展工作。由于網絡知識、技術的更新速度迅猛,所以黨務工作者需要不斷深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掌握最新的知識和信息,具備把握信息變化的能力。黨建網絡平臺的管理者需要具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和思想覺悟,同時具備敏銳的觀察鑒別能力,只有這樣高校實施網絡黨建的工作才能正常開展實施。
3 構建高校網絡平臺對黨建文化工作的深遠影響
3.1 有效增強了黨建文化的先進性
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核心的黨的指導思想,它既是黨的先進性的基本標志,又是黨的文化建設先進性的重要保障。正如列寧所言:“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士的作用。”[2]高校網絡平臺都是通過嚴密的構思,網羅最先進的理論和素材搭建的,其內容豐富,題材新穎,理論內容與時俱進,因此有效加深了黨建文化的先進性。
3.2 有效增強了黨建文化的目標性
高校黨建文化建設是黨的思想價值傳播和中心理論灌輸的重要方式之一,是黨的整體建設重要實踐形式之一,是提煉黨的文化建設的基本經驗和探究黨的文化建設的基本規律的素材之一。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有效針對黨建工作中的問題進行。首先通過營造高校文化和科學研究氛圍,逐漸提升高校黨建的文化內涵,有機地將高校黨建與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將黨建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其次為了打破傳統觀念的束縛,不斷提升高校黨建文化內涵,在自覺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尤其是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個人主義的過程中,倡導黨的價值理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第三,不斷堅持將高校黨建文化建設的領導權與高校黨員的思想道德建設相結合,保證高校黨建文化建設與高校黨員思想建設朝著黨的奮斗目標追求方向發展。
3.3 有效增強了黨建文化的形象性和深入性
在我們傳統意義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師與學生的互動性不強,通常教育者都是通過語言描述進行施教,學生則是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這樣的教育既不形象也不生動,學生與老師之間溝通很少,老師很難了解學生的真實思想狀況,教育效果不明顯。而網絡具有相對自由、平等的特點,現代大學生更崇尚民主、自由、平等的價值觀念,他們的思想前衛且新潮,喜歡平等的交流,自主地接受教育。所以,網絡平臺恰好拉近了兩者之間的距離,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接受。此時,作為教育者不再是單純的施教,而是“影響”、“引導”,教育更具形象性,親和力和效果更佳。
目前互聯網高度發達,各類信息無孔不入,很多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都被網絡在逐漸滲透和影響。這一群體思維相當活躍,有自己對新鮮事物的認識和想法,觀察力和敏銳性極強,他們迫切地想要了解國家和社會正在經歷的變化,對信息的渴望程度遠遠高于其他群體。但是這樣一個群體他們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對事物的判斷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很多時候他們容易被一些錯誤信息誤導,有時會出現思想認識和行為選擇上的一些偏差。因此高校通過搭建網絡平臺,從正面引導學生,一方面能使他們對整個世界和社會的發展狀態有自己的看法和認識,在實踐中努力運用自己獨特的視野和角度去觀察社會,而不是一味地盲從,沒有自己的想法,成為別有用心之人的接收器和傳聲筒,而是做到通過自己的思考和覺悟,對是非對錯進行甄別,正確選擇應該堅持的理念和想法。另一方面,黨務工作者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更深入、真實、客觀地掌握大學生黨員的思想動態,認真分析他們背后隱藏的思想動因,從而為黨的建設提供更加準確、有效的信息,使黨的文化建設更加具有深入性和針對性。
由此可見,不斷創新、發展黨建網絡平臺是我們今后在高校黨建文化建設中需要集中力量開辟的新途徑、新方法,有效構建好高校黨建網絡平臺是做好黨建文化建設的必要保證。在今后的實踐中,必須持之以恒地開展黨建文化建設,為促進高校各項事業健康、穩定和快速地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顧南寧,林惠,張曉紅.高校黨建文化建設的思考[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2010,12(04):463-465.
[2]列寧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基金項目:江蘇省衛生計生委科研課題(項目編號:JCH201523)
作者簡介:楊杰(1980-),女,碩士,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學、醫院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