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老虎”并非毛澤東創造
“紙老虎”一詞,被美國人稱為毛澤東的獨創,以致1972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來中國訪問時,竟當著毛澤東的面贊揚:“你創造了一個新詞——紙老虎!”
其實,這個詞不是毛澤東創造的。毛澤東最早用這個詞是1946年8月6日在延安楊家嶺與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談話時,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從此“紙老虎”這個詞在全世界開始廣泛流傳。1958年10月21日《解放軍報》發表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紙老虎”依然直指美國。
最近有媒體稱,“紙老虎”一詞來自清朝洋務派人物李鴻章,因為李鴻章晚年總結經驗教訓時說:“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這一時期,慈禧太后也用過這個詞,1900年八國聯軍進入北京,慈禧太后西逃,途中針對義和團運動發了一番由衷的感慨:“我若不是多方委屈,一面稍稍地遷就他們,穩住了眾心,一方又大段地制住他們,使他們對著我還有幾分瞻顧;那時紙老虎穿破了,更不知鬧出什么大亂子,連皇帝都擔著很大的風險。”這里的“紙老虎”指清政府的皇權統治。其實,在這前后,《富翁醒世錄》《張文祥刺馬案》《糊涂世界》等典籍中都曾有“紙老虎”一詞出現。清朝人最早用“紙老虎”一詞的,應該是褚人穫(1625-1682),他在《堅瓠集》中說:“紙牌能耗人財,故呼紙老虎。”

但第一個用“紙老虎”這個詞的,當屬《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庵,他在寫武大捉奸,西門慶慌作一團時,潘金蓮不禁大怒道:“見個紙虎,也嚇一交?!笨梢姟凹埨匣ⅰ币辉~,早在明朝,就已使用。
(文/劉紹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