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廣浩 朱曉林 韓海俠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江蘇無錫214028
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建設的創新路徑
——紅色社團建設
劉廣浩 朱曉林 韓海俠
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江蘇無錫214028
紅色社團以其堅定的政治性、靈活的活動方式和良好的活動效果廣泛存在于高職院校,對于高職院校的政治信仰建設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高職院校紅色社團為研究對象,首先論證了紅色社團明確的政治性,其次論述了紅色社團對于堅定學生政治信仰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從加強組織保障、完善工作機制,提高人員素質,創建品牌活動等方面探討了如何優化紅色社團的建設。
政治信仰;紅色社團;創新路徑
高職院校“紅色社團”是高職學生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是由高職院校在校學生組成的以研究、傳播、踐行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主要內容的理論宣傳和學術研究社團。從社團的本質上講,她是自愿性的非正式群體組織。這種組織團結興趣愛好相近的同學,發揮他們學習宣傳馬列主義理論的特長,開展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活動。紅色社團作為高職學生學習、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陣地,是黨團組織聯系學生的橋梁。
高職院校紅色社團作為研究、傳播、踐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專業性社團,她的產生和發展與我們黨的社會主義事業息息相關。隨著中國高等職業教育的跳躍式發展和中國社會的深刻變革。這些紅色社團形成了以政治性為主的鮮明特色,高舉政治性紅色大旗,培養學生的政治信仰和理想信念。紅色社團具有堅定的政治性,其宗旨可以概括為:弘揚黨的理論學說、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接班人。其宗旨與黨的主流意識形態相一致,社團的活動主要是圍繞學習、研究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相關理論開展,會員要求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1]
1.明確的方向性。方向性是紅色社團首要和最為重要的特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的走社會主義道路,研究、傳播、踐行馬克思列寧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紅色社團的宗旨。紅色社團高度吻合黨和國家的主流意識形態,與國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針相一致。目前高職院校紅色社團一般由黨委領導、團委直接負責,是一種校級官方社團而區別于學生的興趣性非正式組織。
2.鮮明的時代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不斷變革,我們黨不斷地將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建設實際相結合,產生新的理論成果,并且寫入黨章,作為我們的指導思想。與時俱進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紅色社團也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性。隨著每次黨的理論創新,高職院校中都會出現以研究新理論為為核心內容的社團,諸如“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會,科學發展觀研究小組。另一方面,紅色社團以社會熱點問題為學習內容,保持新鮮性,體現時代性。
3.嚴格的組織性。與普通社團相比,紅色社團的組建、活動和日常建設具有嚴格的組織性和規范性。首先,和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一般沒有馬克思理論類院系或者專業,沒有馬克思主義類專業的學生。紅色社團一般由校黨委領導、校團委直接負責,成為一種官方性社團。其次,這類社團的性質決定了她的組建和活動需要由專業德育教師或者思想政治工作者來引領和指導,活動內容具有較強的規范性和計劃性。再次,準入程序較為嚴格,在社團成員的納新時,要挑選思想覺悟高、政治素養強的成員。
紅色社團是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的有力抓手,對于高職學生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是高職院校政治信仰建設的著力點和路徑。她能夠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創新和方法創新。
1.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生是高職院校的主體,也是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主體。高職階段的學生年齡大都處于16-20歲之間,具有思想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樂于被動接受枯燥的理論,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當前,高職生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一般途徑是德育課堂教學,但是課堂教學自上而下的單向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紅色社團以活動的形式,利用自身的優勢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活動相結合,用通俗易懂、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馬克思主義。將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傳播者主體與學生受眾主體緊密地聯系起來,真正達到了理論與實踐、主體與客體的有機統一。紅色社團是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必要選擇[2]。
2.堅定馬克思主義政治信仰。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信服和崇拜,就是當前高職學生應該樹立和堅定的政治信仰。黨的十七大提出要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活動,推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紅色社團通過日常學習和實踐,加深了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認識,能夠深刻的理解現階段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政治決策和大政方針,才能意識到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能發展中國。樹立道路自信、堅定理想信念。紅色社團這種明確的的方向性和鮮明的時代性,讓高職學生堅定的信服馬列主義,堅定政治信仰。
3.增強社會主義政治認同感。高職階段的學生興趣愛好廣泛,易于接受新事物。他們對于國家和社會具有較強的責任感,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進步。具有較強的政治意識和民族觀念,權利意識濃厚,能夠積極關心國家和社會的焦點事件。但是由于缺乏社會閱歷,容易沖動,易于被社會負面效應所影響,甚至受到不良居心人員的鼓動而產生對國家和社會的不滿。紅色社團在提高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馬克主義政治信仰的同時,能夠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國家和社會發展出現的各種現象,及時疏導學生出現的消極情緒。合理引導學生高漲的愛黨愛國熱情,防止出現片面的狹隘民族主義。用馬克思主義的思辨方法看待國家社會發展中出現的不良因素,增強對社會主義道路的自信和對社會主義的政治認同。
4.提升政治生活的參與能力??茖W的實踐性是紅色社團生存和發展的保證,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是紅色社團永葆生機的源泉。紅色社團的實踐活動,能夠提高紅色社團成員的社會實踐能力。公民有序政治參與首先要求公民具有豐富的理論素養作為智力支持。紅色社團成員積極主動的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焦點問題,提高了學生的理論水平,為學生有序參加政治參與提供了理論基礎。同時紅色社團通過實踐活動將馬列理論知識內化為政治意識、理想信念,外化為行為準則和政治行為,提高國家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學校的組織下,紅色社團直接參與各項社會活動、志愿者服務,增強了公民意識、市民意識、權利意識、義務意識,提高了公民政治生活的參與能力。
相比于大學生紅色社團和成人紅色社團,高職院校紅色社團因高職學生的具體特點而具有獨特性,這些獨特性既存在有利于該類紅色社團建設的優勢,也有其弊端??傮w來說,高職院校的紅色社團存在參與人數少、影響力有限,活動形式單一,組織體制欠缺,活動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應該堅定政治信仰,優化紅色社團建設。
1.加強組織保障,健全管理機制。紅色社團得以存續和發展的體制保障是黨團組織的堅強領導。據筆者走訪調查,無論是黨團組織的領導者和還是普通學生,都認為有必要充分發揮紅色社團的教育作用,都能認識到紅色社團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成長。但從實然的現實角度來看,紅色社團的管理機制并不健全,組織保障不利,紅色社團的存續能力不強。應該加強組織保障,健全管理體制,優化紅色社團建設。首先,建設一支完善的領導隊伍和指導教師隊伍,黨團領導、思想政治教師、專職班主任、任課教師相互配合、有機統一,形成四位一體的管理隊伍。其次加大德育投入,保障資金到位。高職學校應該堅持專業建設和德育建設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再次,紅色社團的建設要從管理體制和激勵體制上下功夫。賞勤罰懶,促進紅色社團生態建設的有序進行。
2.外提準入門檻,內強成員素質。提高紅色社團成員的素質和水平是優化紅色社團發展的人力資源保障。首先建立完善的準入程序,嚴格把握準入關,挑選政治素質高、思想覺悟強的學生進入社團,成為社團骨干。提高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和自主意識,充分調動社團成員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培養社團成員創造能力和自主工作能力,提高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幫助他們盡快地熟悉社團的各項工作。
3.轉變工作思路,拓展可用資源。紅色資源能夠促進紅色社團的建設。紅色資源作為一種寶貴的優質教育資源,具有鮮明的政治信仰教育功能。充分發掘和利用紅色資源,使之轉化為一種優質的教育資源,對促進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目標的實現,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和理論意義。[3]紅色社團要主動增強社團活動的趣味性、增強活動吸引力就要充分發掘和利用各類。一方面要轉變工作方法,拓展可用資源,發揮學校相關部門的作用。要提高社團的吸引力就要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廣泛吸收各類資源參加紅色社團的建設。
4.創建名牌活動,提升輻射作用。當前紅色社團的綜合受歡迎度較其他社團而言,相對較低。這主要是紅色社團的活動和性質決定的。從整體上而言,單純的娛樂性、體育性或者戶外活動性社團的吸引力大。但從執政黨意識形態教育的角度,紅色社團的存在和發展是必要的。應該從來年各個方面來提高紅色社團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作用。一方面創新活動形式,要廣泛利用新形勢下的信息化手段微博、微信朋友圈的。特別要認清自媒體時代互聯網帶來的利好和不足,揚長補短,同時還要發揮既有有效傳統手段。另一方面從活動質量上狠下功夫,創建優勢名牌活動。要增強創新意識和名牌意識,實施社團活動名牌化戰略,爭取讓每一個紅色社團都有標桿性品牌活動。注重活動的可持續性,要增強兼容性,增強吸附力,保持品牌活動的特色和輻射力。
[1]紀亞光,吳榮生.論大學生“紅色社團”在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中的作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1).
[2]劉艷.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實現路徑的新探索---基于大學生“紅色社團”的思考[J].廣西社會科學,2011,(5).
[3]譚吉華,唐順利,譚文翰.論紅色資源與大學生政治信仰教育的融合[J].思想教育研究,2013,(10).
本文系2016年江蘇省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課題項目:網絡環境下紅色資源在信仰培育中的運用與價值(2016-R-47393)階段性研究成果;江蘇省無錫市陶行知研究會"十二五"規劃課題:基于德育功能的五年制高職院校學生社團建設(項目批準號:錫陶研2015038)階段性研究成果。
劉廣浩,男,1985-,漢族,山東濟寧人,法學碩士,現為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講師,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朱曉林,女,1985-,遼寧蓋州市人,法學博士,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無錫機電分院講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