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依依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408100
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反思與模式構建
劉依依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408100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發展國際地位的重要因素,是我國進行高校建設的重要項目之一。本位通過對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的研究,得出其基本內涵,進而提出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的問題以及解決策論,最后對于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做出了自己的期盼。
創新創業教育;問題;解決模式
在現如今的社會中經濟的高速發展促進著產業的不斷升級和進步,國家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不斷的成熟和進步,為了更好的建設國家,促進人才市場的進步,以及人力資源的豐富化,在國家的倡導下,全國各高校大力推行創新教育,大力主張大學生自主創業,使得國家實現人力資源強國的宏偉藍圖早日實現,同時大力推行創新教育工作,能夠實現創業帶動就業的目標,為國家解決畢業生畢業就業困難的窘境。在一定條件上說高校的創新教育能夠為國家為社會為學生帶來諸多的有利之處,但是我國的高校創新教育仍處于初始階段,教育經驗不夠豐富,教育手段缺少技巧,因此在此情況下我國應該積極的去發展高校創新教育事業,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這是現階段急需解決的問題,使得這種教育模式得以大力發展,進而造福全社會。
在改革開放后,我國一直將建設全面系統的小康社會為目標,而如今我們所處的社會時代和環境,是國家發展和建設全面小康化社會的關鍵時期,這種關鍵性時期的成果影響著我國經濟發展國家建設的轉折點,在這一時期抓好國民素質建設,以及創新性人才的培育對于時代機遇下我國的發展進程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而創新性人才的構建主要取決于高校的創新課程教育的開展,加強高校創新教育的進行,對于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理念和意識都有著極其廣泛而有效的作用。對于國家的建設和創新型發育有著關鍵性的發展功效。
就目前而言,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開展已經成為了一種狂熱狀態,各大院校都在開展著與之相關的的創業教育體系,并且在積極的統籌完善相關的教育設備,積極的的開展相關教師的培訓,各高校為了能夠更好的將這一教育科目開展積極的響應著建設的號角,并因此取得了些許的成效。但是作為一門新興起的專業,社會和大學生對這一項目的開展的關注度不高,因此在學生范圍內沒有得到應有的積極響應,對其基本的準則和真正的含義不甚了解。同時對于創新創業教育成果的判定沒有一個明顯的規范,將一些沒有內容沒有技術含量的創業籠統的歸類為創新創業的教育成果上,喪失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最基本準則,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失去了去最初意義。另外一部分問題存在于學生身上,他們將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傳統的專業學習,認為只需要進行課堂上的教育,然后在課后進行相關課程要求的創業設計或者比賽就結束了,并且在根本意識上將創新創業教育領悟錯誤,簡單的字面理解創新創業而缺乏深入的了解和滲透。
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并不僅僅是為了培養一批能夠能夠參加創新創業活動的學生,也并不是培育一批能夠從事科研研究,并因此獲得多少多少盈利的傳統老思路的教學,也不是為了緩解社會就業危機的危機解除機制,更不是衡量一個學生價值的標桿。那究竟什么才是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呢?就個人而言,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核心內涵就是去培育具有高素質高水準以及創新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的的新世紀人才,并且以建設新時代中國為基本信念,在深化改革傳統教育的同時,使得人才在教育和實踐中不斷的得到提升。再有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目的是將人才培育之后能夠使他更好的服務社會,增強其社會責任感,在德智體全方位得到進步。
時代在進步,高校的教育模式也在不定的更替,現如今的創新創業教育是符合時代進程的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是新時代下的產物。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去積極響應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努力的去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的增強其自身的學習興趣。在深刻領悟創新創業教學核心的基礎上,去不斷的發展高校,鞏固高校的教育地位,使得高校逐漸轉變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人才培育機構,在其的發展和培育下使得國家建設發展的隊伍不斷的發展壯大。
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利國利民的大事件,對于建設培育國家新時代的人才有著明顯的作用和貢獻,能夠培育出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水準的建設性創新型人才,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都能得到顯著的提升,目前我國的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仍存在著許多的問題。首先我國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時間相對較晚,始于二十世紀初,以2002年清華等九所大學作為
創業教育的開展作為最初的起點。而相對應的國外則相對較早的開展了創業教育。就目前在美國和日本的高校中基本都開展了創業課程,并且相當的重視,成為了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我國相比較于這些國家,欠缺一套完整的創新創業教育理論體系,因此在這方面與國際社會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要在相關規章制度的領導和規范下去循序漸進的進行發展和開創,在政府機關的領導下,去構成一個以學校為基準政府為支撐的教學教育體系,使之形成一種濃烈而厚重的學習氛圍。同時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學校政府以及社會人群共同監督的建設,需要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基礎上,由表及里,深入淺出的不斷完善。
在現如今的創新創業教育問題上存在這一個很明顯的問題,就是各階層對這種教育的開展認識的不夠統一,有些認識太過片面偏激,一部分人群偏激的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不入流的教育方面,覺得在高等教育的途中應該注重的是傳統意義上的教學,而忽視了創新創業教育,導致在這方面的投入不得當,資金攝入不夠嚴重影響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進程。再有一方面學校即使重視創新創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肯在這方面加大資金的投入跟建設,但是其目的不是為了建設新形勢下的綜合素質人才,而是擁有了一種急功近利的思想,一味的追求榮譽和成效,而沒有將創業教育與人才的培養相結合。另外一方面,對創新創業教育開展的核心內涵的理解不夠透徹,導致響應的授課老師對于這項教育開展的不夠及時,同時因為老師覺得創業教育是屬于正常教育的范疇之外的任務,在面對創業教育時缺乏積極性,沒有足夠的動力去進行教育的傳授,或者在傳授課程時僅僅將這門課程當做傳統意義上的課程來進行講授,缺乏最基本的教授技巧,不能使得學生的創業能力與課程教學相結合,使得創業教育淪為簡單的技術培訓,失去了最初的宗旨。
最后一個問題便是在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模式的薄弱化,響應理論策略的實施不到位。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是較為新興的一種教育模式,在學校的開展有一定的困難,想要完全的融入學校的整體教學環境中難以具體的實施。雖然教育機構在這一方面推行了許多的政策來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但因為傳統教育觀念的束縛,仍舊難以實施,因此轉變傳統教育的觀念是極其重要的。最后,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需要與之相對應的教學基礎相配合,才能使得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能夠順利進行,并且取得顯著的教育成果。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從教育資源、教育方法、教育設備等多方面入手,共同協助高校創新創業教育主體的進行。
創新創業模式按根據教育的對象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教育對象是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具有濃厚興趣的學生群體,因為其本身對此存在興趣,所有在日后的學習過程中能夠更加的投入,因此面對這一類學生需要開展專門化的創新創業訓練,具有高度的專業化,能夠在最后為社會傳送專業性的人才,并且在這一類學生的教育上會對其進行專業的訓練和輔導,去不斷強化這類學生的技巧和能力。另一類群體便是所有的大學生群里,當代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國家經濟在不斷的發展,科技和文化也在不斷的提升和融合,新時代社會需要的是全面綜合的人才,面對廣大大學生群里進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更加全面的培育出一批符合時代特性,更好的為社會進行貢獻的新時代大學生,讓大學生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得到收益,進一步的呈現出創新創業教育在這個時代應景中的重要作用。在我國現階段的創新創業教育的應用上,可以將其教育模式主要劃分為四個種類,分別為專業實踐模式、綜合模式、科研項目孵化模式和多方支持合作模式,下面將詳細的進行講解。
(一)專業實踐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最終目的是將其作用到社會的建設上來,因此在專業模式下的實踐活動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可以在學校的安排下,將學校實驗室與企業相聯系,在學校進行實踐操作的同時,接受校外企業專業講師的指導,將課堂理念與現實的實踐操作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使得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全面立體的進行操作。建立這一模式能夠使得學校在創業教育方面處于優先地位,在保證人才教育基礎上,能夠更好的保證學校的管理,使得日常的教學和實踐任務更好且更有利的進行,與之相對應的另外一種實踐模式稱之為“送出去”。是指學校與周邊企業達成合作意識,將教學過后的學生送到企業之中進行實踐平臺的實踐教學,而且區別在于時間地點的差異。二者本質的目的都是相同通過增加實踐的操作,增加對于創業教育的實際操作體驗,增加學生的創業激情。
(二)科研項目孵化模式
此項模式主要指學生在導師指導下加以學習跟訓練用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意識,通過學生與導師相結合使得學生在理論基礎得以增強的前提下,使得學生能夠在導師的傳授和教導下進一步的使得學生的創新精神不斷的得到提升,能夠為時候工作積累有用的經驗和實戰技巧,并且能夠領會到團隊合作的精髓,使得學生更好的在集體中發揮創新創業的理論。同時在理論和實踐以及導師的指導下,使得學生能夠得到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無法體會到的言傳身教的實際教導,但此項項目主要集中于研究生群體,在高校普通教育中缺少此機制。
(三)綜合模式
綜合模式指的是在以建設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基礎上,建立全面而系統的教育體系。使得創業教育能夠在最新的創業教育體系中博得頭籌,具體在課程培訓、師資力量、創業實踐以及服務體系的構建。課程培訓需要進行多種課程的培訓,在心理教學以及企業管理以及創業基礎上都要進行相關的教學培訓。師資方面要要結合學校的教學力量以及校外企業提供的專家隊伍相配合,充分發揮師資力量在創業教育上的作用。而創業實踐主要通過課堂實踐,企業現場實踐,以及一系列的講座論壇來構架,來增加學生對于創業方面的的實際操作經驗。最后的服務體系是指為學生的實踐提供周全的服務使得能夠更好的了解,以便于在日后的工作中更好的做出貢獻。
(四)多方支持合作模式
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構建能夠順利的進行,,需要多方面的相互配合和支持,首先是高校本身,是實施創新創業的核心主題,能夠為學生提供教學教育平臺;其次是政府政府能夠提供政策指導創新創業的基本路線的構建,同時政府能夠為高校創業教育的建設提供資金支持,同時有了政府的支持能夠為高校建設創業教育構建出一個有利的市場,便于學生日后到社會上進行實踐和工作。除此之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建設還需要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一系列社會機構的輔助,高校應該在這些力量的支持下,不斷的完善自身的體系,一各個機構為基本支撐,為大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使得學生在課堂乃至社會上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夠有效進行。在信息化的今天,結合多方面的支持,同時在硬件和軟件設置的相配合下,共同去營造去一個全新的、適合當代社會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當代社會是一個飛速發展的信息化社會,國家的發展是國家強盛社會地位的體現,人才建設是發展國家的主要角色,創新創業教育是是構建國家發展人才的有效措施,因此可以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關鍵和前行的動力同時也是我國教育體系中需要重點加強的中心。我國現如今的創新創業教育雖然還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在各階層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在政府的領導和決策,在系統規范的引領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得到蓬勃發展的那一天。為此,我能應該形成一種新的思想觀念,試著去擯棄傳統思維引導的教育觀,用積極的的態度營造出一個適合創新創業的環境,自覺的教育理念融入實踐和生活中將學習全身心的融入自身。
創新意識是一個民族的靈活,創新創業的的結合是一個人發展的最佳組合策略,從最初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提出到現如今經歷了一段說短不短說長不長的時間,這一理念能夠得以發展的關鍵便是在傳統意義上教學的需求,在不斷的進程中我們需要去探索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不斷的創新和探索中逐漸的完善教育體系中的缺陷,為此我們還需要經歷許多的歷程,為了國家的發展,再多的挫折也要去面對,只為更好的建設起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1]黃兆信,趙國靖,唐聞捷.眾創時代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J].教育研究,2015,(07):34-39.
[2]嚴毛新.從社會創業生態系統角度看高校創業教育的發展[J].教育研究,2015,(05):48-55.
[3]王占仁.“廣譜式”創新創業教育的體系架構與理論價值[J].教育研究,2015,(05):56-63.
[4]嚴毛新.走向差異:高校創業教育的應有格局[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48-52.
[5]黃兆信,王志強,劉嬋娟.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轉型發展之維[J].教育研究,2015,(02):59-66+157.
[6]楊曉慧.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與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39-44.
[7]黃兆信,趙國靖.中美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體系比較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15,(01):49-53.
[8]朱紅,張優良.北京高校創業教育對本專科生創業意向的影響機制——基于學生參與視角的實證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6):100-107.
[9]黃兆信.地方高校創業教育的轉型發展——基于兩所院校的比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06):141-146.
[10]黃兆信,曲小遠,施永川,曾爾雷.以崗位創業為導向的高校創業教育新模式——以溫州大學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4,(08):87-91.
[11]王莉方,周華麗.我國創業教育政策的價值結構探析——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視角[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4):95-104.
[12]嚴毛新.嵌入視角下推進大學生創業教育[J].中國高教研究,2014,(07):75-80.
[13]向輝,雷家骕.大學生創業教育對其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4,(02):120-124.
[14]楊曉慧.創業教育的價值取向、知識結構與實施策略[J].教育研究,2012,(09):73-78.
[15]徐小洲,張敏.創業教育的觀念變革與戰略選擇[J].教育研究,2012,(05):6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