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尹昭
武漢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雙一流”背景下學科發展理念選擇
劉尹昭
武漢理工大學教育科學研究院 湖北武漢 430070
“雙一流”建設方案提出后,不少學者認為要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必須要有一流的學科來支撐,而在學科發展建設中,以什么樣的理念來引領學科發展成了值得思考的問題。在學科發展過程中,受到了行政力量、學術力量和市場力量三種力量的影響。而與之對應的,有政策導向、學科導向和功利導向的三種學科發展理念。經過比較與分析,這三種理念都無法單獨讓學科進行長期持續健康發展,只有把三者綜合運用,讓三種理念來綜合指導,才能讓學科良性發展。
學科;學科發展;政策導向;學科導向;功利導向
2015年10月,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到2020年、2030年和本世紀中葉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一流學科,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的目標?!半p一流”建設是我國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后,為加快實現高等教育強國夢而進行的重大戰略部署,無疑將對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而很多學者認為,“雙一流”建設的重心在學科[1]。學科是大學的細胞,是大學的技術核心領域。學科不僅是一個學科研究的平臺,也是一個教學的平臺;不僅是一個學者隊伍建設的平臺,還是一個服務社會的平臺?!半p一流”建設政策提出的五大建設任務都是以學科為依托的:建設一流師資隊伍、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提升研究水平、傳承創新文化、著力推進成果轉化。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一流的學科,就沒有一流的大學。[2]
在建設“雙一流”這樣的大背景下,高校在學科建設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秉持什么樣的理念,成為了一個值得思考與探討的問題。
不可否認,想要建成一流學科,必須要有一流的學術水平,但是學科的建設發展過程中,還會被除學術水平之外的因素所影響。事實上,學科建設在本質上而言可以視為是行政力量、學術力量和市場力量這三種力量博弈的結果。[3]
首先是行政力量,這種力量相對其他力量更為強勢,更為直接,一般以命令、政策等方式出現。行政力量一般被負有學科布局決策權的領導所掌握。其次是學術力量,這種力量來自于學術發展的自身規律,對學科發展的推動作用有時并不如人們所期望的那么強勁,甚至這種力量有時會讓學科發展滯后于社會發展。但由于其是順應學術自身發展規律的,所以也是學科健康發展最必不可少的一種力量。學術力量的掌握者主要為從事具體學科研究工作的學者。最后是市場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帶來豐富的學科建設發展經費,也能把學科發展成果轉化為豐厚的利益,可以說是對學科建設驅動力非常強的一種力量,這種力量主要為產業界所掌握。
這三種力量都試圖按照自身的期待和方式在影響學科發展乃至塑造學科形態,而這三種力量的背后則是與之相對應的三種不同的學科建設理念。
雖然在學科建設發展的過程中,不可能只被行政力量、學術力量或市場力量中的某一種影響,但往往會有某一種力量在學科建設發展過程中占據主導地位,學科發展的主導權最后總是由最為強大的一方所決定[4]。換而言之,學科發展的理念最后往往會由最強的那一方力量來決定。
(一)政策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
行政力量比較強勢的時候,學科發展建設會傾向為政策導向的理念。政策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的特點是學科發展主要由一些命令、政策來引導,擁有行政決策權力和資源調配權力的領導人在學科發展中起主導作用。領導人或相關政策能通過調配資源來給予要發展的學科人、財、物等方面的支持,使學科的發展建設有行政權力的保障。
由于政策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往往體現為“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在這種理念引導下的學科發展也往往體現了學校甚至政府領導層的意志。這樣的理念有利于確立大學目標的共同愿景,提高資源利用率,在較短時間內推動學科繁榮和規模擴張有一定積極作用。但是在目前“雙一流”的背景下,學科發展建設不能只求數量的“大而全”,更要求質量的“深而精”。若在制定學科發展規劃時不針對不同學校、不同學科的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而是一味強調“上水平、上層次、上規?!盵5],則會讓一些原本有特色的學校失去其特色,學科的發展也會出現定位模糊不清的情況。并且由于大學本質上的松散聯合性以及底部沉重的組織特點,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有可能產生官僚主義、判斷失誤、違背學術發展規律等現象,遭到來自學術組織的反對和抵制。[6]
(二)學科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
當學術力量在學科發展中較為強勢的時候,與之對應的就是學科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這種理念來源于學者自身對所在學科的熱愛、責任感以及興趣等。在這種理念下,學者的努力和推動,學者的學術成果累積成為學科發展建設的主要方式。這種理念的不足之處在于理論到實踐的速度不如另兩種理念指導下的學科快,甚至有時會出現學科發展停滯不前的狀況。
雖然在今日市場經濟條件下,學者不太可能完全“為科學而科學”,但學科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仍然對學科的發展非常有幫助。首先,許多學科理論的提出和證明是來自于學者對知識的探求和好奇心,并非完全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或者出于經濟利益考慮,尤其是專注于價值和精神的人文學科。人文學科是內求的學科,很難直接產生外化的有形的客觀功利性成果[7],但在對人類的發展上,仍然發揮著其他類型的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某一科學理論最初提出時往往很難看出其實用價值,有許多科學理論不一定能在其提出的那個時代產生重大影響,反而會在以后產生跨時空的影響。若單以當時經濟效益來論學術理論和學科的進步和發展是不合適的。最后,隨著時代的發展,許多交叉學科、邊緣學科涌現出來,這些學科不是人為憑空塑造出來的,而是學科發展到一定時期自然而然出現的。這些學科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學科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的支持。
(三)功利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
市場力量的推動帶來的是功利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而這種理念,也是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日益增強的市場影響力發展起來的。企業和大學的合作則是功利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最直接的表現方式。企業和大學的合作不僅增加了企業的技術競爭力,也讓大學學科找到了新的動力,這種合作促進了企業和大學的雙贏局面。在這樣的理念推動下,市場能夠利用經費資源,把學科引導至它所感興趣的領域。
但是,以功利主義為導向的學科發展理念,往往會讓高校把注意力和資源投向那些容易出成果,理論向實踐轉化快的學科上,追求“短平快”而忽視了基礎研究。因為基礎研究往往研究周期長、耗資大,見效慢甚至不見效,一般企業不愿或不敢冒這個風險。[8]目前我國大學學科發展建設中一個較為通行的原則是“扶強不扶弱”[9],就是在分配資源時把更多資源投入到較為強勢的或者能帶來更多效益的學科,長此以往則會加劇學科間的發展不平衡,造成越來越嚴重的“馬太效應”。但實際上,這樣的發展理念只能在一時起到讓學科迅速發展的作用,而不能讓學科長久、健康持續的發展?;A研究為新技術提供了原理,反過來又拓寬了基礎研究,二者是相互促進的。[10]在學科的建設過程中,基礎學科不能因為其難以在短期內獲得預期收益就被拋棄。
正如前文所述,有三種力量在影響學科的發展。而這三種力量所對應的三種學科發展理念都各有優劣,若只用其中之一來指導學科發展是不能讓學科健康持續發展的。從理論上來說,一個最優化的學科建設模型應當能均衡地兼顧三方各自的考量,形成合力,從而使學科的發展得到每一方不偏不倚的全力支持而達到理想發展狀態。[11]換而言之,在學科發展過程中,應該綜合使用三種理念來進行指導。
首先,習慣于用政策導向的領導者要規劃各個學科的結構、分布以及發展進程。領導者在決策過程中不能僅盯著效率和效益,不能僅憑個人感覺和好惡,要堅持理性的態度和民主的方式來對學科發展建設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同時要順應學科發展的規律,不人為地選擇或拋棄一些學科。
其次,在學科建設過程中要尊重學者們的意見,但是又要意識到學者都是有個人偏向的。可能相對于某學科在學校內的發展,他們還關心該學科在整個學術領域內的發展。當一所學校要主動拋棄一些在該校內發展較為弱勢的學科時,這些學者可能會因此加入其它高校,進而幫助新加入的高校發展壯大。從此意義上說,原高校可能在短時間內獲得了效益,但也有一部分利益在無形中流失了。因此發揮學者的作用要把學科的整體發展和學校的整體發展綜合起來考慮。
最后,市場導向理念能讓學科發展面向市場需求,獲得經濟利益,進而為學科發展注入大量資源,但市場本身并不關心學科的價值,而是更看重學科發展帶來的經濟效益。在學科發展建設過程中一方面要適當滿足市場的需求,來達到高校和企業雙贏,另一方面,又要和市場保持適當的距離,避免完全被經濟利益驅動,盲目追求效益的情況。
[1]王洪才.“雙一流”建設的重心在學科[J].重慶高教研究,2016(4)
[2]周光禮.“雙一流”建設中的學術突破——論大學學科、專業、課程一體化建設[J].教育研究,2015(5)
[3][4][11]張胤,溫媛媛.行政推動、學術內生與市場引領——一流大學學科建設理論模型及其現實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6(7)
[5]鐘偉軍.一流學科建設中的政府職能轉型[J].中國高教研究,2016(5)
[6][9]李衛東.內部重點建設:我國大學內部資源配置策略[J].江蘇高教,2012(5)
[7]董云川,周宏.可以卓越,無法“一流”——“雙一流”建設語境下人文學科生長的價值困局[J].探索與爭鳴,2016(8)
[8][10]袁祖望.功利主義科研政策導向的危害及文化淵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