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
南漳縣板橋初級中學 湖北襄陽 441524
“牽手”信息技術 “執著”鄉村教育
張 玲
南漳縣板橋初級中學 湖北襄陽 441524
“一個人的青春可以平庸無奇,也可以綻放美麗;可以碌碌無為,也可以腳踏實地。”我選擇了后者。從教二十六年了,從當初的無從下手到現在的游刃有余,經歷了層層蛻變。是執著的教育夢鼓勵我前進,是現代科技為我提供了捷徑。這些年執著的堅守,我不只是把教書當做職業,更重要的是,我把愛學生當做信念。
站在管理者的高度,永遠也走不進孩子的心靈。當你高聲談論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的時候,孩子們內心生出的除了恐懼還有日漸生出的判逆。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教師才能夠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學會用兒童的眼睛去觀察,用兒童的耳朵去傾聽,用兒童的興趣去探尋,用兒童的情感去熱愛。若能成為他們的朋友,取得他們的信任,和他們一起成長,你就會發現,原來這個班級是越管越省心了。
現在的科技發達了,交流方式也發生了變化。QQ、微信,都是學生們喜歡交流的平臺。在每年開學第一周,就把我的QQ號碼和微信號公布給學生和家長。學生喜歡紅包,發給他們,贏得他們的信任,同時也分享他們的快樂!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群里發現很多學生的心情變化,及時為他們疏通疑問。如果心里有了愛,不管是單親孩子還是留守孩子,都會默默的信任老師。農村孩子大多是留守兒童,家長和老師也只能通過微信或是電話聯系,建立家長群,學生群,給家長提供學習成績,每周在校的表現,健康狀況,讓家長在千里之外及時了解學生的動態;同時每個周末讓學生和遠方的家長視頻,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動態,讓學生知道父母的艱辛付出,聽聽父母的叮嚀,體會父母飽含深情的愛。
農村里的孩子,信息閉塞,他們的夢想,一般都讓人失望。不是沒有夢想,而是太自卑,不知道自己今后有何出路。我喜歡音樂,卻因當年經濟拮據,與音樂夢想失之交臂。而我面對跟我當年一樣困難卻又有喜歡音樂的留守孩子們時,很是感動,不想讓他們重蹈我的覆轍。
春華是一個五音不全的孩子,因為成績差,在課上,他常發出了怪調,惹得大家哄堂大笑,而他卻洋洋自得。我在音樂課堂上委婉地說:“像你這樣的聲音這么有穿透力,青春期更要保護好嗓子,將來說不定會成為歌星的。”把許多影星成長的事跡,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投影給全班學生,讓他知道自己的特長,鼓勵他進步。以后的每節音樂課我都發現,他是最認真的一個。“五四”文藝晚會上,我主動邀請他與我一起主持節目,理由就是他聲音好,普通話標準。一個普通的信任,就轉化成了他夢想的動力。他對音樂有了興趣,所有與語言相關的活動他都積極參加。因為熱愛,他的學科成績進步很大,毅然選擇了特長之路,完成他的夢想。
因為苦過你的苦
在初中的最后階段,學生成績波動大,父母不在身邊,壓力無法排解。早上六點半起床,晚上九點半睡覺,一日三餐全在學校度過,營養供給不上,學生沒了朝氣。我看著一個個瘦弱的身影,每天替那幾個特別的孩子付好早餐費,買雞蛋補充營養,還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為他們減壓,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我每天的數學課是早飯后第一節,許多學生匆忙吃完飯,打掃好衛生,急急忙忙走進教室,還在氣喘吁吁。我利用此時的五分鐘,每天為學生播放中外名曲,有時候還播放演出經典視頻,緩解他們的壓力。一曲曲音樂,如春風細雨滋潤著孩子們干涸的心靈。播放每首音樂之前都會為孩子們講解樂曲的創作意圖,加深對樂曲的理解。雖然作為初中生的他們理解這些名曲有些困難,但是有了講解,有了視頻,有了好的習慣,學生的音樂素養提升,學習壓力釋放。我雖忙、雖苦,我也覺得很幸福,孩子們臉上洋溢的幸福,證明了我的付出沒有白費。
他本是上一屆的學生,就因為不喜歡那個班,卻留級成為我的學生。面對如此坦誠的孩子,我只能接受挑戰。幾個任課老師勸我不要留他,因為他是出了名的“搗蛋分子”。但我從他想留下的眼神中看到了我當年的無奈。他進入我班以后,一直沒有動靜,像其他學生一樣,絲毫感覺不到他是問題學生。
月考如期而至了,他的成績考得很糟。情緒很沮喪,坐在位子上一動不動,顯然失望到了極點。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低著頭一句話也不說。“老師對你這段時間的表現感到欣慰,對你的成績基本滿意,老師從中看到了希望!”我笑著說。“老師,你就別挖苦我了,現在我的情緒很差。我從來沒感到自己這么狼狽。看來,我不該進入您的班級。”他仰起頭,擺出一幅灑脫的樣子。我看著他,好半天沒有說話,直到他又低下頭。“我知道你是個不服輸的學生,也不想失敗。”我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實事求是地說:“早就聽說您是一個很厲害的班主任,我是想來征服您的,沒想到我輸了。”“你并沒有輸呀,只是你比以前清醒了。”“老師,您知道嗎?我是個壞學生,尤其喜歡琢磨老師。每當老師對我束手無策時,我就有一種勝利的感覺。但是你能把信息技術運用的如此熟練,我佩服的五體投地。”他頓了頓,繼續說:“進入您的班級,就是想試試您的耐心,而不是想學習。沒想到你讓我這么佩服我,更沒想到您這么長時間不批評我,卻能讓我對你的課堂產生興趣。老師,我服了!”說到這里,他笑了,我也笑了,其實我當年的經歷與他何其相似,也是由一個留級生轉化為的優生。
父親是鄉村教師,常告訴我,要改變家鄉貧窮的面貌,必須提高人們的文化素質,這是走出貧困的唯一出路!投身于鄉村教育!選擇鄉村教師,固然要忍受清貧、寂寞,但我覺得越是在這種狀態下,只有百分之百的愛學生、愛教育事業,才能體現一個人生存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