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西安 710055
淺談列寧妥協觀及其啟示
王曉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陜西西安 710055
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提出了“妥協”這一思想,并帶領蘇俄人民進行了成功的實踐。列寧把妥協分為兩種:一種是為客觀條件所迫而做的妥協,另一種是叛賣性的妥協。列寧的妥協觀中的妥協是暫時的妥協,是為了更加長遠的目標和理想,為了全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學習列寧革命性的有原則的妥協思想具有重大的啟示:在很多情況下,只有迂回,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
列寧;妥協觀;合理運用
列寧在《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等著作中提出了“妥協”這一思想,并帶領蘇俄人民進行了成功的實踐。中國共產黨在實現共產主義理想前進的道路中進行著不懈地努力,在各個革命階段和建設時期都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制訂了不同的綱領和路線,領導著人民成功地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斗爭,并成功走向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現如今正是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在這過程中,或多或少地運用了列寧革命性的有原則的妥協思想,進行過成功的斗爭。學習列寧革命的有原則的妥協思想具有重大的啟示。
列寧在《論妥協》一文中,對“妥協”下了一個定義:“為了同別的政黨達成協議而在某些要求上讓步,放棄一部分自己的要求,這在政治上叫做妥協。”列寧說:“真正革命的政黨的職責不是宣布不可能絕對不妥協,而是要通過各種妥協(如果妥協不可避免)始終忠于自己的原則、自己的階級、自己的革命任務,忠于準備革命和教育人民群眾走向革命勝利的事業。”
列寧妥協思想中的妥協分為兩種:一種是無奈客觀條件所迫而做出的妥協,這種妥協完全不會減弱實行這種妥協的人堅持革命和繼續斗爭的決心;另一種是叛賣性的妥協,他們看重私利、膽小懦弱,巧言令色的討好資本家,屈從于資本家的威逼利誘,卻把原因歸結于客觀無奈。列寧認為,拒絕對任何可能的同盟者通融或妥協,是大錯特錯的思想。正如我們千辛萬苦地從未經勘察、人跡未至的森林中尋找出路,卻從一開始就拒絕可能要迂回前進、可能要重蹈覆轍,放棄已經選擇的道路而試探著從別的道路前進。列寧指出:“機會主義就是貪圖暫時的局部的好處而犧牲根本的利益。如果要在理論上給機會主義下個定義,這就是它的中心內容。”這就從理論上區分清楚了馬克思主義的有原則的在客觀條件逼迫下所做的妥協與叛賣性的妥協。
在帶領俄國人民進行革命奪取政權的斗爭中,凡是有利于社會主義革命事業的,列寧所領導的布爾什維克都同意適當對其他民主黨派進行革命性的有原則的妥協。他在十月革命前曾與社會革命黨和孟什維克進行了有原則的妥協,但就當時的情況多次提出“全部政權歸蘇維埃”的口號。列寧的妥協是以實現俄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目的的,絕不以放棄或削弱布爾什維克的政權為條件,這是原則。他明確指出“強迫我黨放棄政權的任何企圖都是對無產階級事業的背叛”。布爾什維克黨在堅持不威脅政權問題的同時,同意與其他民主黨派進行合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妥協。“在政權問題上我們不愿意講價錢,我們不愿意搞二次拍賣。”共產黨堅決不拿政權做買賣,這是共產黨進行妥協而不喪失原則的政治保障。相反,如果進行的是叛賣性的妥協,就會給革命和建設帶來巨大損失。
列寧的妥協觀中的妥協是暫時的妥協,是為了更加長遠的目標和理想,為了全世界社會主義事業的未來發展。蘇俄在建國初期就面臨著內憂外患的嚴峻局面,同時還深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泥潭之中,這對于一個新生的政權來說是極其不利的。因此,如何與德國單獨締結停戰和約從而擺脫世界大戰這一泥潭的問題就被推了出來。在與德國的談判中,蘇俄一直處于不利和被動的地位,德國抓住這一時機對蘇俄提出了大量苛刻的條件和要求。蘇俄是否應該對此妥協,黨內產生了不同意見,爭論十分激烈。列寧站在全局的角度和客觀立場對現實情況做出了科學理性的判斷,并表示暫時的妥協和讓步是為了保全更大的利益,在當時是必要的,“我們除簽字接受這些條件外沒有別的出路。”經過了長久的思想理論工作,黨內最終達成協議,同德國簽訂了和約,蘇俄得以擺脫世界大戰的泥潭,專心致力于鞏固政權、建設社會主義。不久后,德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失敗,和約得以廢除。
列寧的妥協觀的運用,對我們有很重要的啟示:在很多情況下,只有迂回,才能達到勝利的彼岸。我們應該借鑒列寧適時妥協的策略思想,在堅持不損害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做出適當的讓步,以爭取更大的利益。雖然列寧的妥協思想距今已經快一個世紀了,我們當前生活的時代也與列寧那一時期也有了很大不同,但是列寧在處理事務中使用的方法、堅持的立場、做出的科學判斷以及得出的基本方法等,仍能夠對我們今天處理事情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1]列寧.列寧選集:第3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3][4]列寧.列寧選集:第 4 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列寧.列寧選集:第3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6][7]列寧.列寧選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李翠萍.列寧外交思想中的妥協策略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4.
[9]于懷彬.列寧的“妥協”思想及其啟示[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