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艷 王義夫
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300 2.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陳 艷1王義夫2
1.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710300 2.西藏民族大學法學院 陜西咸陽 712082
本文通過對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定義進行綜合闡述,指出了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進行法律保護的現實性和必要性,在分析我國現行關于虛擬財產進行法律保護所存在的問題與困難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了加強對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進行法律保護的對策建議。
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法律保護;存在問題
網絡游戲中的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隨著網絡游戲的崛起,而迅速成為眾多游戲玩家、游戲平臺運營商、開發商等利益相關者共同追捧的“新財富”。由于出現的時間較短,目前大家對虛擬財產的認知仍處于初級的探索階段,加之虛擬財產的表現形式的復雜性、無形性、涵蓋內容的廣泛性等,到目前關于虛擬財產的概念和內涵仍未獲得公認而統一的界定。如馬子喆(2013)[1]指出,虛擬財產即為一種數字化、非物化的財產形式,屬于信息產品;孫瑛秀(2015)[2]認為,虛擬財產是網絡與現實進行財務轉換的客體;玄立友(2017)[3]指出,網絡虛擬財產即為以電子數據形式存在于互聯網中的,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的、可量化的數字化財產;段俊杰(2014)[4]指出,網絡虛擬財產即為以網絡服務器為載體,能夠用現實貨幣進行購買和度量的一種新財產;李長玉(2016)[5]指出,產生于網絡中,能夠被人們實際掌握的虛擬物或者某些具有財產價值的權利都可以稱之為網絡虛擬財產。
結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我國網絡虛擬財產的發展實際,本文認為,網絡虛擬財產即為以互聯網技術為支撐,以虛擬網絡環境為空間維度,以各種具有財產屬性的權利,或能夠用現實貨幣進行度量和購買的一種新型財產。
(一)虛擬財產的價值評估難以統一
虛擬財產作為一種新興財產被普遍接受的同時,由于虛擬財產的虛擬性等一系列有別于現實財產的新特征,為其價值確定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且已成為在法律方面處理相關糾紛時的重要新障礙。
由于虛擬財產的價值主要體現為網絡游戲玩家在游戲執行過程中的使用價值,而該使用價值的確定又存在和諸多不確定性,如網絡游戲玩家們的對同樣一件裝備的感知需求度不同,會導致即使是同一件裝備,在不同玩家之間的使用價值也會有所偏差(Moore,2005)[6];其次,相同的裝備因為網絡游戲運營商對游戲進行版本升級等操作,而使得相同設備獲取的難易程度等發生變化,進而導致該裝備的使用價值發生變化;再次,相同一件裝備在不同的可共享游戲中因為游戲設置不同而使用價值有所差異,如一把“屠龍刀”在《傳奇》和《夢幻西游》這兩部網游玩家的眼中的使用價值就存在著較大的差異;第四,網絡游戲玩家關于各種裝備的線上線下交易存,由于缺乏完整的、公開透明的市場機制,使得相關交易存在著一定的隨機性、隨意性和非理性的自我感知性,進而導致即使是相同裝備在不同的交易中價格也會存在較大的偏差等。
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對虛擬財產進行評估,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對虛擬財產做出合理價值判斷的重要障礙之一,同時也對眾多虛擬財產糾紛的法律判決帶來諸多挑戰和和困難。甚至由于缺乏統一的虛擬財產價值判斷標磚,而會使得相應的法律糾紛判決出現不同的結果。
(二)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相對缺乏
隨著網絡游戲的迅猛發展,與之相關的網絡虛擬財產體量迅速增大,與之相關的虛擬財產糾紛案件也日漸增多,但是由于虛擬財產法律保護條款的缺失,進而使得很多游戲玩家的合法權益在受到損害時,無法獲得合理的追索和賠償。如發生在2003年的“李宏晨案件”作為網絡游戲界的“虛擬財產保護維權第一案”,雖然最后以李宏晨的勝訴而告終,該案件一方面引起了人們對虛擬財產的重視程度另一方面也引起來人民對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的重新思考,但不幸的是,距離李宏晨案件已過去數十年之久,雖然網絡游戲產業一直長盛未艾,網絡虛擬財產在體量、種類等方面也獲得了井噴式的發展,但與之相關的虛擬財產法律保護條款一直未能問世。相關法律保護條款的缺失,一方面使得網絡游戲的交易市場不能得到很好的規制和凈化,另一方面也使得網絡游戲的各利益相關方的利益無法得到較為安全的保障。
(三)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不明確
在網絡游戲中,相關虛擬財產的歸屬權一直懸而未決,爭論不休。一種觀點認為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于網絡游戲運營商,而游戲玩家僅僅擁有處分權、支配權等權利;一種觀點則認為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于游戲玩家,因為游戲玩家在游戲執行的過程中具有對虛擬財產的支配權、處置權、收益權、使用權等全能,如果將虛擬財產的所有權賦予網絡游戲運營商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在此過程中,網絡游戲玩家已經擁有了較為完整的權能,所以所有權也應該歸屬于游戲玩家,這一觀點似乎比較合理,同時也受到諸多人的支持;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是,如果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于網絡游戲玩家,那么在現實中,往往某一款網絡游戲中所產生的虛擬財產數量是驚人的,而網絡游戲運營商由于利益驅動,在網絡游戲的存續過程中經常會對游戲進行改版升級或者關閉,如果此時認定虛擬財產的所有權屬于網絡游戲玩家,而因為網絡游戲運營商的行為導致的網絡游戲玩家的巨額損失必須由網絡游戲運營商來承擔,這顯然會超出網絡游戲運營商自身的財力,在加大網絡游戲運營商運營風險的同時,也進一步打擊了網絡游戲運營商對于游戲運營、開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顯然不利于網絡游戲產業的發展。
(四)網絡游戲玩家舉證難度比較大
虛擬財產的本質是一組數據信息,由于其在使用、交易、交換、存儲等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無痕性等特征,進而使得一旦發生糾紛,網絡游戲玩家的舉證就很困難。諸如,網絡游戲玩家在游戲注冊時的粗心大意而導致自己無法進行自我的身份識別(Vili,2010)[7];網絡游戲盜號者身份的本身虛擬性,加之一定主觀上的刻意隱蔽性以及注冊信息的虛假性等,導致對網絡盜號者的身份難以識別;虛擬財產的交易過程盡管在運營商后臺會留存相應的數據痕跡,但一般意義上運營商很難會為了某個玩家的舉證請求而調用后臺數據;由于游戲玩家在游戲世界中的虛擬性,同一個游戲玩家在同一游戲中可能會注冊兩個或兩個以上賬號,自行在不同賬號間進行相應的設備轉移,然后“賊喊捉賊”進行虛假的報失請求,網絡游戲運營商通過數據查閱盡管可以發現裝備在不同賬號間發生了轉移,但是很難確認不同賬號是否分屬不同的游戲玩家等。
不管是網絡游戲玩家的而已報失還是事實報失,由于取證難度較大,進而使得很多網絡游戲玩家的權益因為舉證難,而無法獲得相應的回應和待遇。
基于我國網絡游戲中虛擬財產的發展現狀,結合保護公民合法私有財產權利的法律精神,要進一步推動我國網絡游戲產業的健康發展,合理保護游戲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必須盡快地從司法建設和司法實踐中確認虛擬財產的合法地位,以明確的法律法規保護網絡游戲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結合我國現行的法律建設以及實踐情況,應該從如下幾個方面加強對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一)制定新的單邊法律
實踐證明,原有的相關法律條文已無法滿足網絡虛擬財產這一新興事物的發展,為了更好的推動網絡游戲產業的發展,合理合法的保護網絡游戲各利益相關方的相關利益,應該在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以及總結相關司法實踐的基礎上,制定出符合虛擬財產特征的新興財產保護法。正如亞里士多德(1965)[8]在其《政治學》學中所提到的,法治應包含兩重含義,一是已成立的法律能夠獲得大多數的服從,二是大家所服從的法律有應該是指定的良好的法律。由于現行的相關法律條文無法很好的滿足虛擬財產這一新事物所帶來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糾紛,應從我們需要從立法的角度出發,加強在此方面的立法實踐。
(二)擴大原有相關法律的解釋范圍
通過擴大司法解釋的方式,將虛擬財產納入到財產保護的范圍內。目前的司法實踐中,經常會遇到面對虛擬財產的法律糾紛而“無法可依”的尷尬境地,所以可以通過對司法中財產的財產范圍進行相應的擴大,進而將虛擬財產納入相應的司法體系中。例如將《民法通則》中關于財產的解釋中,“其他財產”的內涵進行擴大,進而使其包含“虛擬財產”這一新事物,這樣就可以讓“虛擬財產”利用發條中關于“財產”的定義,而獲得相應的司法解釋;又如在《物權法》中規定了要保護什么樣的民事關系,但是卻未能對“物”的概念進行清晰的界定,即在此條文中沒有明確指出“虛擬財產”屬于還是不屬于《物權法》中的“物”,但根據虛擬財產的特征進行分析可知,其具有“物”的基本特征,是一種特殊意義上的“物”,因此是否可以通過擴大《物權法》解釋范圍的方式,將“虛擬財產”納入其解釋范圍之內?
(三)建立健全虛擬資產的舉證制度
在現行的網絡游戲運行中,游戲平臺運營商和游戲玩家的邏輯起點是依據相應的游戲合約或規則,在看似平等基礎上開始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同時也有《勞動法》等相關法律作支撐,但在實踐中,游戲玩家往往處于劣勢的一方,在出現相應的糾紛時,由于我國現行的規則是“誰主張,誰舉證”,由于網絡游戲玩家的劣勢地位,使得舉證難度加大,依據我國網絡游戲產業的實際情況,是否可以考慮采用“舉證倒置原則”,進而最大限度地維護網絡游戲相關方中相對弱勢(網絡游戲玩家)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或少受侵害。
在前文研究的基礎上,本章主要對我國虛擬財產在司法建設和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綜合的分析,并據此提出了應該從制定單行法,擴大司法解釋范圍,健全舉證制度等方面進一步加強我國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
[1]馬子喆.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J].法制與社會,2013(06):100-101.
[2]孫瑛秀.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J].經濟與法,2015(23):95-95.
[3]玄立友.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J].法制博覽,2017(03):273-273.
[4]段俊杰.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思考和建議[J].法制博覽,2014(07):123-124.
[5]李長玉.網絡虛擬財產的法律保護探析—以網絡游戲虛擬財產法律保護為例[J].四川文化產業職 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02):113-116.
[6]Moore,Christopher.Commonising the Enclosure:Online Games and Reform 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gimes[J].Australian Journal of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Society,2005,32:
[7]Vili Lehdonvirta,Perttu Virtanen.A New Frontier in DigitalContentPolicy:Case Studiesin theRegulation of Virtual Goodsand Artificial Scarcity[J],2010,23:
[8]亞里士多德.政治學[M].吳壽彭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陳艷,女,1983-,山東濟寧人,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經管學院講師;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