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虎
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分公司 陜西西安 710000
接觸網掛異物對地鐵列車的影響及應急處置探討
王小虎
西安市地下鐵道有限責任公司運營分公司 陜西西安 710000
接觸網掛異物嚴重威脅地鐵列車接觸網運行和運營安全,需有關單位部門平時加強應急處置演練,不斷提高應急處置水平,確保地鐵列車的安全正點運行。
接觸網掛異物;地鐵列車;影響;應急處置
(1)車站范圍內(含兩端屏蔽門端門外100米)由車站人員負責處理;區間由司機負責處理;供電專業到達現場后,由專業負責處理。(2)供電專業工班駐地車站由專業負責處理;車站、司機無法處理的故障由專業進行處理。如遇陰雨天氣,仍由專業進行異物處理。(3)異物不侵入限界的,列車可限速通過,待列車通過后再根據現場情況處理。(4)高架段車站或者司機發現鄰線接觸網掛異物后,立即報告行調,鄰線列車在對應故障點前200米限速25km/h運行,加強瞭望、注意鳴笛。(5)列車越過或部分越過接觸網上異物后,司機及時確認網壓狀態,如有異常維持進站后退出運營服務,行調及時通知DCC,在列車回庫后,對受電弓進行檢查。
(一)異物影響分級及響應
1.影響分級
(1)一級:接觸網被異物嚴重纏繞,接觸網設備必須停電才能處理;異物較大或侵入列車受電弓包絡線以下使列車無法通過異物懸掛區段停車。(2)二級:異物掛在接觸網上,但異物較小且明顯為非金屬材質,可組織列車限速通過,鄰線司機無法判斷明顯是否影響行車時需組織后續列車進行確認。(3)三級:異物較小掛在承力索、吊弦或附加導線上,地鐵列車可正常通過。
2.響應方式
(1)發現接觸網掛異物的報告后,迅速啟動異物處置應急預案,進行安全快速處置,及時通報相關專業,指揮列車司機及車站人員進行先期處理。(2)在發現或接到接觸網掛異物的通知后,迅速啟動接觸網掛異物應急響應,列用添乘鄰線列車或采用地面交通迅速趕往現場處理。
(二)應急處置接觸網掛異物處置工作
應本著“安全第一、先通后復”的原則,(1)行調接到故障信息,及時扣停后續列車,了解異物位置及影響情況,通報故障信息。(2)列車在異物前停車的,行調根據司機確認異物的狀況進行處理。(3)列車部分越過異物(前端受電弓已越過異物)或全部越過異物時根據列車狀況進行處理。(4)行調將故障情況通知車站和后續列車司機,監控好列車運行。(5)如果異物纏住接觸網需停電處理時,行調做好行車調整后,通知電調停電。異物處理完畢后,及時調整列車恢復正常運行。若異物與接觸網沒有纏在一起,異物明顯為金屬材料且侵限,通知司機待令,組織站務、供電人員前往事發地處理。若異物與接觸網沒有纏在一起,且異物明顯為非金屬材料的,通知司機限速5KM/H通過。(6)后期處置。接觸網專業人員到達現場后,迅速判明異物危害程度和影響范圍,迅速判斷出對運營的影響情況,確定故障處理方式,是否需要進行接觸網停電,線路是否需要封鎖,并利用行車間隔或迅速組織封鎖搶修,最快速度的處理異物,恢復地鐵運營。如造成弓網故障或設備故障,按相應搶修方案進行處理。
2017年4月12日三號線23:22分三號線香湖灣站—務莊站區間發生了接觸網懸掛大面積異物的突發應急事件,香湖灣上行出站300米左右接觸網上懸掛一個遮陽網,已將上下行接觸網全覆蓋,長度達20米,列車前弓已越過。
行調通知全線各次列車司機丈八北路-新筑上下行采用AM-C模式駕駛。行調通知香湖灣站聯系接觸網專業上行頭待令,準備下線路處理接觸網異物。行調將故障情況通知工電生產調度。行調發布5分鐘晚點信息,并通知檢調故障情況。行調通知香湖灣站安排接觸網專業下線路處理接觸網異物。工電調度報現場無法處理,需要接觸網停電處理,待專業確認停電區域后,聯系行調。信息調度向相關單位發布Q031701號搶修令接觸網懸掛異物處理,區域:香湖灣站至務莊站上下行線及其輔助線,搶修區域接觸網停電,線路封鎖。通知香湖灣、務莊站:香湖灣站值班站長為應急處置隊長,對香湖灣-務莊上行區間31次進行區間疏散,疏散方向為香湖灣上行頭端。31次司機報乘客疏散完畢;行調行調向浐灞中心站-保稅區站通知搶修車及大巴車前往車站運送乘客。通知香湖灣下行站臺01次、浐灞中心下行35次、上行27次以及香湖灣上行站臺40次清客后降弓,并通知相應車站配合司機清客。異物處理完畢,銷除Q031701號搶修令,OCC組織受影響的5部列車依次回段。這是西安地鐵運營6年以來首次發生雙向中斷行車、首次組織乘客區間疏散、信息調度成立至今首次組織搶修的一次重大故障處置和應急處理,各調度員要進行深入學習,總結經驗,不斷提升應急處置技能。
接觸網異物應急處置需要調度員、司機和供電設備管理部門等多部門人員密切配合,在異物發生時各部門迅速啟動應急處置方案進行安全快速處置,確保接觸網安全運行和地鐵運營安全的關鍵,因此制定科學有效的接觸網掛異物應急處置方案十分必要。
[1]秦偉杰.高速鐵路行車調度系統安全風險分析[D].西南交通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