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勝男
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是由赫芬頓郵報的創始人Jonah Peretti于2006年創辦,總部位于紐約。該網站從數百個新聞來源那里獲取訂閱源,通過搜索、發送信息鏈接,讓用戶可以瀏覽當天網上最熱門的事件,被稱為是媒體行業的顛覆者。BuzzFeed主打的是輕松的娛樂內容,以“清單”盤點的方式提示今日最熱點的話題和新聞,充分發掘和利用病毒式傳播手段,在2016年成功籌得了2億美元的G輪融資,估值15億美元。
Buzzfeed將網站分成了不同的板塊,其中包括NEWS、VIDEOS、QUIZZES、TASTY、MORE等等,板塊設置的垂直化細分讓受眾更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其中QUIZZES板塊就是前幾年“藍金白金”裙子顏色之爭的發酵地,為網站吸引了大量受眾的關注。
Buzzfeed的“分享式傳播”是除大數據技術支撐外,促使其成為“新聞網紅”的最主要原因。
首先,Buzzfeed的受眾群體細分明確,制定內容及分類標簽,都確保信息的精準投放。對現有的各種網絡和不同人群進行了深入挖掘,比如新晉父母、青少年或者某一地區的人,然后利用這些人群所使用的信息傳播平臺幫助內容擴散,用“流行趨勢”帶動用戶分享,贏取更多的用戶和注意力。
其次,其信息呈現方式清晰明了,清單體的事件關聯呈現方式。無論是網頁端還是移動端,網頁的內容類目都很清晰直接,用戶可以輕松的獲取當天“什么是最流行的”,什么是最新發生的消息。
再次,其信息生產與核心用戶的興趣一致,話題輕松,互動性強,容易讓人產生分享的欲望。用戶可以通過熱門程度排名來快速瀏覽熱點話題,還可以通過網站右上方的“LOL”、“OMG”等關鍵詞進行分類瀏覽。此外無處不在的分享按鈕讓社交網站進一步助力信息的瘋狂傳播。輕松的快閱讀體驗結合便捷的分享功能,有著更強的去中心化特點,讓分享帶動傳播。
不僅如此,Buzzfeed更懂得“創意產生注意力”,簡潔有趣的標題與大量新穎的圖片更易引起用戶參與和分享的興趣,亞馬遜、百事公司、通用電氣公司、英特爾公司等世界知名的大企業都是原生廣告的客戶,他們都在Quizzes版塊發布過心理測試等訊息,并取得過不錯的傳播效果。
最后,確立了“分享”的傳遞理念之后,再依托于強大的技術手段——大數據算法,跟蹤每個用戶的點擊行為,計算用戶的閱讀習慣,緊跟用戶習慣的及時的推送信息,吸引用戶進一步的訂閱和閱讀行動,加之與社交網站的緊密鏈接,形成與用戶強有力的黏性連接。
Buzzfeed的成功在國內自然引起了一些媒介平臺的爭相效仿,例如微在的創辦人許知遠所定的長遠目標就是:“我們想創造一個為中國年輕人發出新聲音的地方。我們要成為中國的Buzzfeed,透著靈氣的Buzzfeed?!蔽⒃谝步梃b了Quizzes板塊的模式,經常發布“測測你是后宮中的xxx”、“一杯星巴克能暴露你xxx”等主題推送,但距離Buzzfeed的成功仍有較遠距離。
國內受眾的新聞消費大都仍停留在感官刺激層面,素養較低,從普遍的標題黨現象就可以看出,例如“癌癥老太把這個榨汁喝,竟痊愈!發一次,救人無數!”,受眾消費水平的局限限制了其模式的發展。
作為媒介平臺維系運營的投資者——廣告主,國內的廣告主對原生廣告了解較淺,傳統廣告模式根深蒂固,對于投入即要求回報的一些小廣告主更是如此,導致Buzzfeed的原生廣告運營模式在國內不甚被推廣和接受,而投入更多的傳統廣告則反過來會影響受眾的閱讀體驗,甚至激發抗拒心理。
市場導向和商業媒介平臺的逐利性質也導致傳統傳播模式根深蒂固,新聞發布者、把關人角色轉換遲緩,認為新聞的任務只停留在發布環節,推廣、營銷都不是新聞編輯者的任務。
在國內,今日頭條的“篩選為王”已經在應用大數據技術,對受眾信息和喜好進行抓取,從而投放信息,但更多的媒介平臺對智能大數據抓取技術還不能應用普及,國內媒介平臺的信息搜集和篩選、加工仍以人工為主,而且對信息傳播效果的跟蹤較少、無法做到信息有的放矢。
正如拉扎斯菲爾德所說:“歸根結底,沒有哪種媒介比人更能打動其他人。”無論Buzzfeed是“玩具”還是“新聞網紅”,其分享式的傳播方式所體現出的強大傳播力都得到了肯定。Buzzfeed的成功并非無法復制,其“分享”取代“傳播”的新聞傳播方式,運營機制和新聞業務方面的革新,原生廣告、病毒式傳播以及大數據技術高效應用等方面的嘗試與探索,都可以為國內新聞業界提供有益的借鑒。
[1]董光鵬.技術驅動?社交廣告?病毒傳播——BuzzFeed帶來新聞業革命[J].南方電視學刊,2016(6):69-72.
[2]劉雨晴.基于受眾視角對個性化信息服務應用的分析——以buzzfeed和今日頭條為例[J].傳播與版權,2016(1):69-72.
[3]張逾月.新聞生態深描:從美國buzzfeed看平臺型媒體的發展之路[J].戲劇之家,2016(15):2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