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玉篇》文獻學、辭書學研究綜述(2000—2016年)

2017-03-28 21:51:38賈忠峰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7年3期
關鍵詞:研究

賈忠峰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3)

《玉篇》文獻學、辭書學研究綜述(2000—2016年)

賈忠峰

(黃河科技學院,河南鄭州 450063)

《玉篇》是我國第一部楷書字典,現存原本《玉篇》殘卷和宋本《玉篇》。2000—2016年,研究者闡述了《玉篇》的得名緣由、成書年代、版本,做了校勘、輯佚、辨偽工作,分析了《玉篇》的編纂特點、體例,依據《玉篇》對當代大型辭書進行了補正。

2000年至2016年;《玉篇》;文獻學;辭書學;研究綜述

《玉篇》是我國第一部楷書字典,現存唐寫本《玉篇》殘卷(不是一時一地的寫本,通常當作原本《玉篇》殘卷)和宋本《玉篇》(又稱《大廣益會玉篇》)。20世紀以來,關于《玉篇》的研究逐漸增多,特別是2000年之后,相關研究激增。以“玉篇”為“主題”(關鍵詞)在中國知網搜索,時間設定為2000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0日,檢索到相關文獻176篇。另外,搜集到的資料還有研究《玉篇》的專著2本、以《玉篇》為主要材料或有章節涉及《玉篇》的專著2本、論文集中收錄的論文2篇、臺灣地區博士論文1篇,共計183篇。在閱讀這些文獻時,發現有的文章是前人成果的重復(舊材料、舊方法、舊觀點),有的文章因論據過少影響了結論的可信度,有的文章與作者先前公開發表的論文大量重復。這類文章共25篇,本文予以剔除。6篇文章出自作者的學位論文,本文予以合并①若公開發表的文章與對應的學位論文內容相同,只計公開發表的;若公開發表的文章只是學位論文的部分內容,都計算在內。。1本專著包含有5篇作者之前公開發表的論文,闡述時只計專著。經過剔除、合并,本時期《玉篇》研究文獻共147篇。總體來看,研究者從文獻學、辭書學、語言學角度對《玉篇》進行了研究。

關于20世紀的《玉篇》研究,陳建裕從七個方面進行了總結[1]。2000年之后,雖然以《玉篇》為研究對象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都闡述了《玉篇》的研究情況,但涉及的多是2012年之前的某個特定方面的研究,且多數較為簡略。因此,本文對2000年至2016年國內有關《玉篇》(殘卷和宋本)②為行文方便,論述某些內容時“原本《玉篇》殘卷”簡稱“殘卷”,“宋本《玉篇》”簡稱“宋本”,《篆隸萬象名義》簡稱“《名義》”。的文獻學、辭書學研究成果做一個較全面的總結(限于篇幅,《玉篇》的語言學成果另文論述),以期對今后的《玉篇》研究及學術史的建設有所裨益。

一、從文獻學角度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

這類成果涉及《玉篇》的得名緣由、成書年代、版本、校勘、輯佚、辨偽等方面。

(一)關于得名緣由

朱葆華認為,玉是古代君子必佩之物,顧野王認為該書是士人君子不可缺少的,因此選擇“玉”字,“篇”繼承了小學書的常用稱呼[2]208-211。馮海洲等認為,在中國傳統的崇玉心理、南北朝時期道教以及梁簡文帝的影響下,顧野王含蓄地表達編纂目的,因此把該書命名為《玉篇》[3]。鄧春琴認為,《玉篇》的得名受道教文化影響,同時也緣于“玉”“篇”兩詞的文化內涵[4]。

(二)關于成書年代

朱葆華認為,《玉篇》成書于梁大同九年之說可信,推測寫作之年為梁大同四年[2]9-17。周錄對支持朱葆華假設的最主要的旁證進行辨析,認為《玉篇》編纂始于梁大同四年之說不成立[5]。

(三)關于版本

(1)原本《玉篇》殘卷

朱葆華介紹了國內印行的殘卷的四個本子①古逸叢書本(簡稱黎本)、羅振玉本、中華書局本、續修四庫全書本(第228冊)。的內容,指出“續修四庫全書本”收錄了現存殘卷的全部內容而且根據殘卷原本影印,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2]25-29。蘇芃細致比較了殘卷四個本子后指出:黎本是摹寫仿刻的,且仿刻時有不少把不誤改誤的地方,存在的問題最多;中華書局本的卷18、19、22僅有黎本內容,不足為據,卷27只收了黎本7部152個字頭,“糸部”前半271個字頭未收(黎本卷27有7部423個字頭);續修四庫全書本是現存殘卷最好的本子[6]。蘇芃發現殘卷“糸部”下“統、綱”兩字未收,且征引《周易》等材料時“剛”改為“堅”、“綱”改為“維”,認為現存殘卷底本的時代較早,可上溯到南朝梁[7]。蔣鵬翔考述了浙江圖書館所藏《原本玉篇零卷》試印本,認為這個試印本為“古逸叢書本”殘卷的中期印本(比單行本晚,比光緒十年的叢書本早),主事者對底本進行了細致校勘[8]。

(2)宋本《玉篇》

趙琴詳細比較了宋本《玉篇》的元刻本和宋刻本,認為兩種刻本的主要差異在釋義方面,元刻本的釋義更簡單,刪去了很多文獻用例;兩種刻本都有錯誤,可以互校;贊成黃孝德②見《〈玉篇〉的成就及版本系統》,辭書研究,1983年第2期。的結論——元刻本為宋刻本的簡本[9]。馮學然認為,宋本《玉篇》四部叢刊本(據元刻本影印)的部分義訓可以補充、訂正宋刻本[10]。馮先思比較了三個“四庫本”宋本《玉篇》(文淵閣本、文津閣本、摛藻堂薈要本),認為這三個本子的底本為曹楝亭本,摛藻堂薈要本、文津閣本增補了“澤存堂本”的內容[11]。

(3)孫強本《玉篇》和其他版本《玉篇》

楊正業等從金代邢準《新修壘音引證群籍玉篇》(金刻本)前面的兩篇序言推斷,邢書中保留的《玉篇》藍本為“孫強本”[12]。魏現軍根據邢書的體例考證了邢書首段中引用的《玉篇》,認為所引《玉篇》為宋本《玉篇》,進一步證明邢書的藍本《玉篇》為孫強本[13]。

李霞從唐代慧琳《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中選擇在殘卷中能找到的66條注釋,與殘卷、宋本、《名義》詳細比勘,認為《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依據的是唐代其他版本的《玉篇》[14]。王艷芬對慧琳《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的1 040條內容進行比勘,發現不見于《名義》的有110字,不見于宋本的有51字,見于殘卷的105字中有20字所引內容與殘卷內容不符;認為《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為孫強本③筆者認為,歸為唐代流傳的版本更為客觀。[15]。

韓小荊考察了五代后晉僧人可洪所撰《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簡稱《可洪音義》)中稱引的《玉篇》,發現其中所引《玉篇》與現存《玉篇》多有不同,但與《龍龕手鏡》所引《玉篇》相似度很高,認為中晚唐時期存在其他版本的《玉篇》[16]。馮先思認為,《可洪音義》所引《玉篇》有四種,除了《玉篇》,還有《川篇》《鄜州篇》《江西篇》,這三種分別是西川、鄜州、江西等地改編本《玉篇》。可洪、行均在五代時所見為別本《玉篇》[17]。

張亞欣介紹了明代萬歷元年益王藩府刻本《新刻增修玉篇》的版本、附錄(序和后序)、總目錄、收字、注音、釋義情況。該書增收3 700字,按筆畫順序排列單字;每字的反切注音后增加韻部;釋義又經過刪減且極簡略[18]。

綜上,研究者對國內殘卷的現有版本進行了內容介紹和優劣比較,據避諱字推斷殘卷底本的時代較早。對宋本《玉篇》的元刻本和宋刻本進行比較,評點各自的價值,分析了三個四庫全書本宋本《玉篇》的來源和內容上的差別。從其他文獻所引《玉篇》考證孫強本《玉篇》及唐五代時期其他版本的《玉篇》,介紹了明刻《新刻增修玉篇》。

(四)關于校勘

(1)《玉篇》的校勘

一是校點考證殘卷部分內容,糾正殘卷中魚部的錯簡。朱葆華考證了殘卷心部的5個字[19]。朱葆華校點考證了殘卷言部的10個字[2]194-201。趙家棟考證了殘卷“訐”字的反切和訓語用字[20]。呂浩根據《名義》魚部的字序,推斷殘卷的魚部可能存在錯簡[21]。蘇芃對殘卷的魚部做了考證,認為殘卷的魚部曾經斷裂,后人綴合時把兩部分順序顛倒了。正確順序應是:鮚字為右列第一字,從“鮚”到“狀如魚人”調到頁面右邊[22]。

二是指出宋本《玉篇》音義方面的疏漏,校訂了部分內容,指出佛經音義所引《玉篇》與《玉篇》的異同。蔡夢麒指出,宋本的反切中存在形近訛誤字,切上字如“叉和義、又”,切下字如“隹和佳”[23]。孫緒武認為,宋本存在釋義錯誤、引文注文相混等八方面的疏漏[24]。魏現軍討論了宋本校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擬定了校訂程序,對卷一至卷十四部分內容進行了校訂[25]168-247。喬輝對高麗藏本《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簡稱《慧苑音義》)所引《玉篇》和宋本作了比較,發現兩者存在用字、用詞、義項上的差異,不相符的地方較多[26]。李霞、王艷芬對慧琳《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和殘卷、宋本做了比較(詳見前述)。

(2)利用《玉篇》校勘其他文獻

一是根據殘卷校勘《論語》《詩經》《名義》《字書》《左傳》《史記》《說文》等文獻。徐前師辨析了殘卷引《論語》的59條材料,認為與今傳《論語》的歧異或因節引而異,或因傳本不同而異,或抄錯而異,或原因不明[27]。陳錦春認為,據殘卷引詩可以考查梁陳間《毛詩》形制、《韓詩》體制,校正今傳《毛詩》并提供所引《毛詩》異文材料,補充輯佚《韓詩》[28]。郭萍探討了如何據殘卷校正《名義》的反切,提出不能把《名義》中與殘卷反切不同的切字全部按殘卷改正;切字更改需滿足語音不同(兩者反切切出的語音完全不同,且《名義》所切字音與切韻語音不符,也不能用語音史上任一階段語音解釋)、切字字形相近兩個條件[29]。徐前師認為,殘卷引用的《字書》在體例和內容上與《說文》存在一致性,也與《經典釋文》等唐代文獻所引《字書》存在一致性,殘卷中的《字書》就是《字林》[30]。蘇芃根據殘卷所引《左傳》,討論了殘卷引書材料的校勘學價值、訓詁學價值和輯佚學價值[31]。蘇芃考查了殘卷征引《史記》的 73條材料,發現其中27條是裴骃《史記集解》的片段,認為這是《史記集解》的南朝梁代傳本[32]。

多位研究者據殘卷引《說文》校勘今本《說文》,探討相關內容。馮方舉例說明了殘卷引《說文》和二徐本存在用字、用詞、意義上的差異[33]。馮方對殘卷(羅本)引《說文》言部的訓釋做了輯校[34]。姚永銘以殘卷為依據探討了顧野王對《說文》的研究,認為顧野王引用《說文》時以“野王案”的形式補充書證,對注解進一步闡發,溝通古今字、同源字,其《說文》研究達到了高水平[35]。楊秀恩使用殘卷和箋注本《切韻》等五種材料引《說文》的條目與二徐本對照,通過相異材料的分析,探討這五種材料的語言學和文獻學價值[36]。侯小英利用殘卷引《說文》材料考查了段玉裁《說文解字注》的得失[37]。劉又辛對馬學良《〈原本玉篇〉引〈說文〉箋》(未出版)進行了校補,箋校了殘卷(中華書局本)引《說文》和大徐本不同的條目326條[38]。臧克和把殘卷“糸部”所引《說文》47字和大徐本逐條比較,并且列出了《名義》和宋本的相關內容,指出大徐本的正誤[39]。鄧春琴分析了殘卷(羅本)引《說文》釋義的三種表達方式,發現殘卷引《說文》釋義時存在“引部分釋義”和“引全部釋義”兩種情況[40]。徐前師根據殘卷(中華書局本)校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以正大徐本,評判段注的得失。但因所據殘卷中的部分內容非本來面目,有的結論不夠準確[41]。蘭天峨等把殘卷(中華書局本)“糸部”所引《說文》與大徐本相比較,發現大徐本和殘卷中都存在訛文、脫文、衍文、倒文四種錯誤[42]。申睿考查了殘卷(中華書局本)“言部”引《說文》字形的34字,發現引《說文》籀文6字、古文5字、俗字1字、或體18字[43]。李遠逐條輯錄了殘卷(中華書局本、續修四庫全書本)所引《說文》(包括訓釋和重文),并逐條校勘。輯錄時以存舊貌為宗旨,不增刪一字,輯校的結果按始一終亥部序排列[44]。

二是根據宋本《玉篇》校勘《十三經注疏》《說文》,校勘《四聲篇海》所引《玉篇》,推斷《對韻音訓》的來源。周玲參照阮元校刊的《十三經注疏》,對宋本《玉篇》所有稱引十三經條目里經文的異文進行了考查,認為主要有“字體異文”“字用異文”兩種類型;并分析了“引經文和原文不同、引注疏異于今本、不歸入上述兩類特例”的條目[45]。賈忠峰考查了宋本《玉篇》所有稱引《說文》的條目,發現其中引《說文》的內容(不計引用字形和重文的)77.8%和大徐本相同,但也存在“所引釋義、字音和大徐本不同”等12種情況;認為宋人修訂《玉篇》時參考了大徐本(稱引了大徐本的3個新附字),也可能參考了別本《說文》[46]。葉靜把宋本《玉篇》中玉部、土部、人部的九個字所引《說文》釋義和大徐本釋義做了比較,指明正誤[47]。

劉亮把《四聲篇海》所引《玉篇》與宋本《玉篇》做了比較,指出《四聲篇海》所引《玉篇》在字形、字音、釋義三方面存在的問題[48]。楊苗苗輯出了《四聲篇海》所引《對韻音訓》(共2 443字),與宋本《玉篇》做了體例、字形、字音、字義、訛誤、創新六方面的對比,認為《對韻音訓》是以《玉篇》為底本,同時參考《廣韻》《集韻》編纂而成[49]。

(五)關于輯佚

一是《玉篇》的輯佚。朱葆華認為天治本《新撰字鏡》中存有 19個原本《玉篇》文字并做了輯錄[50]。魏現軍提出了孫強《玉篇》輯佚的基本條例、補充條例、分析條例,并做了 43部的輯校[25]49-124。

二是《玉篇》所引文獻的輯佚。臧克和輯出了殘卷引《說文》釋義與大徐本不同的290條材料,有的條目并附有《名義》的釋義[51]。李遠也輯錄了殘卷引《說文》材料。

(六)關于辨偽

張凱考查了《玉篇直音》,認為該書托名玉篇,實是明末吳人所作[52]。

二、從辭書學角度取得的研究成果分析

(一)關于《玉篇》編纂特點、地位及在辭書編纂上的貢獻

李慧賢探討了《玉篇》編纂上的得失。認為《玉篇》開后世“互見法”的先河,源流并重、音義配合的釋義系統被后世字典所繼承,博引群籍和各家注釋的方式對后世大型字典有重要影響;也存在部首設立不當、引書無篇章名、字頭排序無規律等缺點[53]45-50。楊超認為,《玉篇》(殘卷和宋本)開創了字書反切注音、開創“互見法”、關注多音字、例證突破了經書范圍,這是其在辭書編纂史上的貢獻[54]。趙青認為,宋本《玉篇》刪改釋義后雖有弊端,但總體上釋義逐漸向規范化靠攏,實用性增強[55]。賈忠峰認為,宋本《玉篇》在編纂上明確歸納出義項、刪減文獻用例、調整為當時通用語音、增收新字并注明部分文字的實際使用情況、增加參考性輔文,是簡明實用型字典的較為成功的實踐[56]。李華斌探討了《玉篇》在唐代字書中的地位,認為初唐時《玉篇》傳播不廣,中唐時因重修克服了弱點而影響擴大,晚唐時普及程度更高[57]。

(二)關于《玉篇》體例

一是歸納總的編排體例。李慧賢闡述了殘卷的字形、注音、釋義、部首、術語,其間穿插了和《說文》的比較;闡述了宋本的字形、字音、字義、術語、部首、附錄(對字形、字音、字義的敘述和評價穿插在一起)[53]13-28。賈忠峰以字書編纂者的視角較為系統地總結了宋本《玉篇》的編纂體例,依次總結了收字、分部、部首的次序、字的歸部及字序、異體字的編排、古今字的編排、俗字的編排、古文籀文的編排、篆文的編排、注音方式、注解方式、單字的說解體例[58]。佘曉藕較為系統地總結了殘卷的編排體例,包括收字概況、部首增刪和排序、字序、異體字、注音體例、訓釋體例、單字說解體例[59]。

二是解釋部分術語的含義。范可育等認為,《玉篇》中的“古文、籀文、《說文》作×、今作×、本作×、本亦作×”表示古今界限,“同×、正作×、或作×、亦作×、又作×、俗字”是區別規范化程度的[60]4-8。郭瑞考查了宋本《玉篇》169條“一曰”,認為是用于區別一個字的不同意義或不同名稱[61]。李海燕考查了宋本《玉篇》的“本亦作”,認為不表示單一異體關系,存在通假、古今等復雜關系[62]。李建廷考查了宋本《玉篇》35條“今為”字,認為“今為”所轄字字際關系包括異體、古今、假借、通假[63]。

三是收字研究。張艷潔比較了殘卷和宋本都有的部首,發現這些部首中宋本新收 682字,認為大部分新收字是因社會發展和交流需要產生的新增字,以名詞居多;同時,宋本改變“異部互見”方式,使有的部首收字減少[64]。沈祖春統計了宋本《玉篇》正文的收字數(22 803字),發現有39部實際字數與原載字數不符,認為不符的原因有刻寫錯誤、統計錯誤、版本增減[65]48-51。

四是分析部首及字的歸部。陳建裕分析了原本《玉篇》(參照《名義》)和《說文》、宋本《玉篇》的部首、部次的差異[66]。李健逐一分析了《玉篇》(以宋本為主,結合殘卷和《名義》)相對于《說文》刪除和增加的部首,評價是否合理,推測某些部首增刪的原因;分析了《玉篇》對收入的《說文》重文、當時俗字和異體字的歸部方式;認為《玉篇》的部首改革雖有不足,但邁出了第一步,為后世提供了經驗[67]。何瑞調查了宋本《玉篇》284組重出字(569字),發現存在“同部重出”和“異部重出”;認為同部重出字可合并為單個字頭,異部重出字是為查檢方便,且不同部中義項往往有所側重,不能簡單歸并在同一字頭下[68]。張立娟等探討了宋本《玉篇》部首的編纂體例、減并部首和設立新部首的原因,認為《玉篇》的部首具有五方面的進步性,也存在六方面不足[69]。

五是附錄研究。丁鋒考述了元刊本《玉篇》卷首所附《玉篇廣韻指南》的文獻來源、成因及影響。認為該指南為資料匯編,主體來源為《廣韻》《玉篇》《盧宗邁切韻法》《事林廣記》《群書考索》,還有《小學紺珠》等其他類書和相關等韻著作;編者不可考[70]。張孟晉等分析了宋本《玉篇》所附《分毫字樣》,認為這是唐代貞觀七年至高宗末年間一位不知名人的著作,與《玉篇》無關[71]。

(三)關于使用《玉篇》對后世辭書校正

周若虹據殘卷“野王案”對《漢語大詞典》補正,補充《大詞典》漏收詞條 15條,補充 7個詞的漏收義項,提前《大詞典》的始見用例 19例[72]34-45。何瑞認為,宋本《玉篇》有 25個楷字應當補入《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及宋體方正超大字符集[73]。林素慧分析了殘卷對《漢語大字典》的補苴作用,補苴了《大字典》159例書證疏誤、56例釋義疏誤、298例辭書引用疏誤[74]。鄧福祿據《玉篇》(包括殘卷、宋本、《名義》)的義訓傳承關系考查新版《漢語大字典》疑難義項的成因,發現《大字典》釋義中存在的“形近訛誤、拆駢為單”等錯誤部分來自宋本《玉篇》[75]。

三、余論

總體看來,從2000年到2016年,對于《玉篇》的文獻學、辭書學研究取得了較多的成果,更為充分地闡發了《玉篇》的版本情況、校勘價值、在辭書編纂上的貢獻及對現代辭書的校正作用,對《玉篇》及《玉篇》所引文獻進行了校勘、輯佚等工作。隨著研究者研究視野的擴展和新材料的發現,有望進行更為深入、細致的研究。

[1] 陳建裕.《玉篇》研究綜述[J].贛南師范學院學報,1998(2):70-73.

[2] 朱葆華.原本玉篇文字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4.

[3] 馮海洲,查中林.《玉篇》命名新論[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6):31-35.

[4] 鄧春琴.顧野王“玉篇”得名考釋[J].西華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4):67-69.

[5] 周錄.《原本玉篇文字研究》若干問題商兌[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6(2):37-40.

[6] 蘇芃.原本《玉篇》殘卷國內影印本述評[J].中國典籍與文化,2008(4):51-54.

[7] 蘇芃.原本《玉篇》避諱字“統”“綱”發微[J].辭書研究,2011(1):173-180.

[8] 蔣鵬翔.浙江圖書館藏《原本玉篇零卷》試印本考述[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2(4):76-85.

[9] 趙琴.元刻本與宋刻本《玉篇》之比較[D].武漢:湖北大學,2011.

[10] 馮學然.論叢刊本《玉篇》義訓研究價值[J].湖北文理學院學報,2015(7):78-81.

[11] 馮先思.四庫本《玉篇》版本考[J].圖書館雜志,2015(8):104-107.

[12] 楊正業,馮舒冉,魏現軍.孫強《玉篇》輯校論[J].辭書研究,2009(6):126-131.

[13] 魏現軍.《新修絫音引證群籍玉篇》之《玉篇》藍本考[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160-166.

[14] 李霞.慧琳《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考[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6.

[15] 王艷芬.慧琳《一切經音義》所引《玉篇》輯考[D].溫州:溫州大學,2011.

[16] 韓小荊.試論《可洪音義》所引《玉篇》的文獻學語言學價值[J].中國典籍與文化,2015(3):55-65.

[17] 馮先思.《可洪音義》所見五代《玉篇》傳本考[J].古籍研究,2016(1):92-99.

[18] 張亞欣.《新刻增修玉篇》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6(4):25-26.

[19] 朱葆華.原本《玉篇·心部》殘卷校點考證[J].中文自學指導,2001(5):15-16.

[20] 趙家棟.原本《玉篇》殘卷考校一例[J].賀州學院學報,2014(3):26-28.

[21] 呂浩.《篆隸萬象名義》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87.

[22] 蘇芃.《玉篇》“魚部”殘卷誤綴考[J].中國語文,2009(3):272-275.

[23] 蔡夢麒.宋本《玉篇》的今音標注問題[J].中國文字研究,2004:32-38.

[24] 孫緒武.宋本《玉篇》校勘八題[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6):20-25.

[25] 魏現軍.《玉篇》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12.

[26] 喬輝.“玉篇苑本”與“玉篇宋本”比勘所異考[J].蘭臺世界,2015(6):45-46.

[27] 徐前師.《原本玉篇》引《論語》考[J].信陽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2):74-79.

[28] 陳錦春,蓋翠杰.原本《玉篇》引《詩》考論[J].圖書館雜志,2014(3):95-99.

[29] 郭萍.淺談根據《原本玉篇殘卷》校正《篆隸萬象名義》反切[J].漢語史研究集刊,2005:368-379.

[30] 徐前師.唐寫本《玉篇》中的《字書》[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4):110-112.

[31] 蘇芃.試論《原本玉篇殘卷》引書材料的文獻學價值——以引《左氏傳》為例[J].圖書館雜志,2006(12):74-77.

[32] 蘇芃.原本《玉篇》引《史記》及相關古注材料考論——裴骃《史記集解》南朝梁代傳本之發現[J].文史哲,2011(6):81-89.

[33] 馮方.《原本玉篇殘卷》引《說文》與二徐所異考[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0(2):56-58.

[34] 馮方.《原本玉篇殘卷》征引《說文·言部》訓釋輯校(一)[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2(6):93-95.

[35] 姚永銘.顧野王之《說文》研究索隱[J].古漢語研究,2002(1):24-27.

[36] 楊秀恩.《玉篇殘卷》等五種材料引《說文》研究[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28-32.

[37] 侯小英.從《原本玉篇殘卷》看段校《說文》[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4(3):42-44.

[38] 劉又辛.《原本玉篇》引《說文》箋校補[C]//劉又辛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78-170.

[39] 藏克和.歷史漢字的貯存、傳播與變異——從《原本玉篇》到大徐本《說文解字》[C]//陸宗達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280-292.

[40] 鄧春琴.《原本玉篇殘卷》引《說文解字》釋義方式說略[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6(6):53-55.

[41] 徐前師.唐寫本《玉篇》校段注本《說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42] 蘭天峨,賀知章.《原本玉篇殘卷》糸部引《說文》考異[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5):39-49.

[43] 申睿.《原本玉篇殘卷·言部》重文引《說文解字》考[J].黃山學院學報,2013(4):70-74.

[44] 李遠.《原本玉篇殘卷》引《說文》輯考[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45] 周玲.宋本《玉篇》引十三經注疏異文整理[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

[46] 賈忠峰.宋本《玉篇》引《說文》考[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65-69.

[47] 葉靜.關于《宋本玉篇》與《說文解字》幾處異文問題[J].現代語文(語言研究版),2011(9):151-152.

[48] 劉亮.《四聲篇海》引《玉篇》研究[D].保定:河北大學,2004.

[49] 楊苗苗.《四聲篇海》所引《對韻音訓》與《玉篇》的對比研究[D].溫州:溫州大學,2012.

[50] 朱葆華.關于天治本《新撰字鏡》中的原本《玉篇》佚文[J].中國文字研究,2007(1):130-132.

[51] 臧克和.歷史漢字的貯存、傳播與變異(三)——《原本玉篇》所貯存的《說文解字》[J].中國文字研究,2006(1):57-66.

[52] 張凱.《玉篇直音》初考[J].辭書研究,2015(4):60-69.

[53] 李慧賢.《玉篇》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03.

[54] 楊超.《玉篇》在辭書編纂史上的貢獻[J].辭書研究,2005(4):168-172.

[55] 趙青.從刪改角度看《玉篇》實用性的變化[J].常州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71-74.

[56] 賈忠峰.宋本《玉篇》的流傳及其編纂特點[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9-10.

[57] 李華斌.《玉篇》在唐代字書中的地位[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5):18-23.

[58] 賈忠峰.宋本《玉篇》體例研究[J].黃河科技大學學報,2010(2):96-100.

[59] 佘曉藕.原本《玉篇》編纂體例研究[J].語文學刊,2014(1):15-17.

[60] 范可育,王志方,丁方豪.楷字規范史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4-8.

[61] 郭瑞.宋本玉篇中“一曰”條例辨析[J].中國文字研究,2004(00):39-41.

[62] 李海燕.《宋本玉篇》“本亦作”字類考[J].中國文字研究,2007(1):133-137.

[63] 李建廷.《宋本玉篇》“今為”字考辨[J].泰安教育學院學報,2011(1):52-53.

[64] 張艷潔.宋本《玉篇》收字研究[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7.

[65] 沈祖春.《類篇》與《集韻》《玉篇》比較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66] 陳建裕.《玉篇》研究二題[J].平頂山師專學報,2002(3):65-67.

[67] 李健.《玉篇》對《說文》部首的改革與改進[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4.

[68] 何瑞.宋本《玉篇》重出字調查[J].中國文字研究,2005(1):173-179.

[69] 張立娟,張慧強.《玉篇》部首改革淺析[J].漢字文化,2011(3):45-47.

[70] 丁鋒.元刊《玉篇》所附“玉篇廣韻指南”一卷考源[J].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3(1):168-188.

[71] 張孟晉,韓瑞芳.《分毫字樣》研究[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14(4):106-109.

[72] 周若虹.原本《玉篇》殘卷野王案語研究[D].廣州:暨南大學,2006.

[73] 何瑞.從《玉篇》看《漢語大字典》《中華字海》應補楷字[J].中國文字研究,2006(1):199-205.

[74] 林素慧.原本《玉篇》于《漢語大字典》的補苴價值[D].杭州:杭州師范大學,2011.

[75] 鄧福祿.從《玉篇》看新版《漢語大字典》疑難義項的成因[J].長江學術,2013(3):104-110.

(責任編輯:鄭宗榮)

A Review of Yu Pian’s Philological and Lexicographical Researches from 2000 to 2016

JIA Zhongfeng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63, China)

Yu Pian (the jade articles) is the first regular script dictionary in China, and there are now existing the original Yu Pian’s remnant volumes and the version edited in the Song dynasty. From 2000 to 2016,researchers analyzed Yu Pian’s written time, the reason of its name, different editions; they also collated the existed version and compiled the scattered writings. The researches mainly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mpiling work and style, and corrected the contemporary large dictionaries based on Yu Pian.

2000-2016; Yu Pian; philology; lexicography; literature review

H162

A

1009-8135(2017)03-0091-07

2017-02-16

賈忠峰(1978—),男,山西高平人,黃河科技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中古漢字、漢語研究。

猜你喜歡
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關于遼朝“一國兩制”研究的回顧與思考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基于聲、光、磁、觸摸多功能控制的研究
電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6:04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關于反傾銷會計研究的思考
焊接膜層脫落的攻關研究
電子制作(2017年23期)2017-02-02 07:1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本一区高清| 亚洲国产高清精品线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免费视频大全|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丁香六月激情综合|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2020精品极品国产色在线观看| 久久国语对白| 欧美成人aⅴ|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色妞永久免费视频| 色悠久久久| 香蕉视频在线观看www| 国产97公开成人免费视频| 国产美女主播一级成人毛片| 精品成人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影院|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日本对白优播|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国产91视频观看|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欧美综合激情|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9966国产精品视频| 曰AV在线无码| 国产自在线播放|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一区二区三区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77美色|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AV电影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亚洲另类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播放| 免费在线视频a| 亚洲二区视频| 国产免费怡红院视频|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国产丝袜啪啪| 青青草原偷拍视频|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国产拍爱|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夜色|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拍揄自揄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SUV精品一区二区6| 免费看久久精品99| 91小视频版在线观看www| 色综合激情网| 成年人国产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高清视频| 国产91小视频在线观看 | 久久综合丝袜日本网| 国产成人久久综合777777麻豆|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999国产精品| 欧美成人日韩|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播放| 午夜激情婷婷| 国产精品内射视频| 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一级片免费网站| AV老司机AV天堂|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亚洲国产中文综合专区在| 老汉色老汉首页a亚洲| av无码久久精品| 日韩精品视频久久| 国产在线啪| 欧美国产在线一区| www.日韩三级| 狠狠色狠狠综合久久|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在线2020专区| 无码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欧美一区中文字幕|